梁山好汉为何在征讨方腊时损失惨重?

劉盛榤


梁山好汉自古以来就是英雄的象征,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英勇神武,仿佛一家人,为兄弟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

征辽国,剿田虎,擒王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征战数载,不曾折损一员将领,为何在南征方腊时,却屡屡损兵折将?据统计在战争过程中除了有6名好汉未参加外,有59名弟兄死亡、11名弟兄病死,共计损失了70名好汉。

1. 方腊实力不凡

①深得民心

北宋末年,百姓深受朝廷剥削之苦,对朝廷非常之痛恨,方腊自己也是因为痛恨朝廷之腐败,故而奋起反抗,在北方苦心运营了数十年,深得当地百姓人心。

②猛将颇多

石宝和邓远觉排在前两位。石宝大战宋江的左右护法吕方、郭盛夹攻不败,锤击急先锋索超,刀斩火眼狻猊邓飞,伏击丧门神鲍旭;和鲁智深打成平手的宝光和尚邓远觉,和秦明能斗三十余合的方觉,还有厉天闰,司行方,王尚书王寅,可见,方腊的手下,藏龙卧虎之辈极多。

2.南方地形复杂

①原著《水浒传》倒数第二回由神机军师朱武道:“古人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山东、河北人氏,不曾惯演水战,因此失了地利。须获得本处乡民,指引路径,方得知得他此间山路曲折。”


②长江中下游一带,水网庞杂,再往下,崇山峻岭颇多,和北方一望无际的平原,有比较大的区别。如金眼彪施恩、独火星孔亮、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住由于不会游泳而溺死;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只因跌入溪中挣扎不得,被乱枪搠死,如若在平地,百十人近身不得,不想,地形不熟,横死山涧中,更是让人不胜慨叹。


③而死在那崇山峻岭间的,更是数不胜数。独松关一役,五虎上将董平惨死;乌龙岭,纵使翻山跃岭惯了的解珍、解宝也难免跌落身死;昱岭关更是一战阵亡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领。

④南方,地形坎坷,山岭连绵,隘口众多,让这群好汉们发挥不开。这种依地形而建的隘口,险关,和北方的大城市不一样,能发挥和规避的空间不大,在对付方腊的军队时,吃尽苦头,水军主力张顺被乱箭射死在涌金门,另一主力阮小二在水中自杀,孟康死的更惨,被火炮打做肉泥,算是完败给方腊的水军。

3.自身因素

①朝廷不仁

朝廷选择招纳梁山好汉并不是想要拥有他们的势力,而是让他们征讨方腊时,使得他们的实力大大削减,所以说双方死伤惨重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局面。

②调走安道全

朝廷在出征方腊前夕,调走安道全,导致在战争过程中,许多好汉因为伤势严重不治身亡。另外,南方瘟疫盛行,水土不服,又损失了一批好汉,青面兽杨志才到丹徒县,就病倒了,后来,张横,穆弘,孔明,朱贵,杨林,白胜,穆春,朱富,逐个因病倒下,连五虎之一的豹子头林冲,也因不适应水土,一到杭州,就病倒了。如果有安道全在,以上这些问题都能避免发生,侧面加速了人员伤亡。

③人心涣散

招安之时,很多好汉就非常不称心,然而在招安后好汉立下三次大功,皇帝并没有给予应有封赏,而是继续利用的态度,让好汉们非常寒心,可以说这时梁山不再是万众一心,人心已经散了。

④公孙胜返乡

征讨王庆、平定淮安之后,公孙胜以“遇汴而还”的借口,离开宋江,回到蓟州二仙山。

公孙胜的聪明才智以及出神入化的法术在征讨辽国、河北田虎以及淮西王庆的过程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公孙胜总能想出各种出奇制胜的方法,化险为夷,取得战争的胜利,对于梁山的每一次战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说征方腊时,有公孙胜在的话,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

综合以上多个因素,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损失惨重也是在情理之中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自古英雄多如此,可悲可叹!


上乘文化传播


宋江、方腊起义颠覆了宋朝皇帝的统治政权。这两只义军旗鼓相当,虽然方腊势力少逊宋江,但宋江被招安后,梁山好汉人心凄凉,士气低落,违背了个人投奔梁山聚义的初衷。很多人都是被朝庭奸臣迫害过的,甚至显些丧命,现在又要为朝庭卖命,从士气上来说就已经埋下覆笔。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再者,方腊并不比宋江人马逊色多少,同是宋朝的敌人,如今宋江投降,对方腊的将士来说,自然是恨之入骨,士气自然高昂,加上所据山寨易守难攻,又是以逸待劳,这种情况下,两只本来不相上下的老虎火拼,一个上山,一个下山,守势强于攻势。这样方腊的弱势也就因双方的所处地势被平衡掉了,因此宋江并不占多大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宋江人马损失惨重也是必然的结果。


山水悦客


在当时宋朝昏庸腐败,奸臣挡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而当时最著名实力最大影响最大对宋朝统治打击最大的当属宋江与方腊。这两支农民起义军实力相当,不相上下。如果两支起义军合并一处足可动摇甚至推翻宋朝的统治。可惜的是宋江选择了招安,即投降宋朝。而且还被奸臣利用,让宋江去攻打方腊,借宋江方腊互相残杀达到消灭起义军的目的。宋江未能识破奸臣计谋,明知违背天地良心,违背将士心愿,违背天理勉强前去攻打,已失去人和与地理,天时也不占。加上方腊手下精兵强将丝毫不逊色于宋江。最后虽勉强平了方腊,但也让自己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宋江远途而战,兵困马乏,粮草供应不济。千里奔袭不熟悉地形,加上众将心中不服不愿,义军攻打义军失了道义。所以损失惨重是必然的结果。


田园山水6


小时候我也经常喜欢看中国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同时也好喜欢里面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梁山好汉。

关于梁山好汉征讨方腊之所以损失惨重,我觉得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梁山的兄弟们受降招安,本都是无奈之举,好多兄弟们都不愿意接受招安,但看在宋江的面上,不忍心拒绝,因此才接受招安,而且大家都已经厌倦了那种打打杀杀的日子,已经暗怀归隐之心,所以征讨方腊,好多兄弟们都已经是心力交瘁了,所以损失惨重也是在所难免。

2,朝廷里有高太尉,童贯那些奸臣当道,他们上书皇帝让宋江他们去征讨方腊,其目的就是想让宋江一伙势力和方腊他们同归于尽或者是两败俱伤,以此来分化他们的势力,好让宋江他们不牵制于自己,然后他们在征讨方腊的时候,高俅一伙再从中加以阻拦,就是想让梁山好汉尽早死伤殆尽,然后自己更好的在朝廷只手遮天。

3,还有一个可能,也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以前兄弟们打仗,都是为自己和兄弟们以及梁山的前途打,所以会很卖力,很有激情,但是现在招安了,是去为奸臣当道的朝廷打仗,所以难免会没有以前那么卖劲,再加上以上的观点,所以征讨方腊难免会损失惨重。

上面的几个回答,都是以前自己看水浒传时琢磨出来的,也不知道讲的对不对,如果有朋友觉得还有更合适的观点,也可以在下方一起评论交流哦!


书法墨痴网


宋江领梁山众人去征讨方腊是上不应天时,下不尊民意。方腊也是痛恨朝廷昏庸无道,奸臣当权,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的农民起义大军。宋江招安归顺后军心动荡以武松、李逵,阮氏三雄、林冲、孙二娘等好汉原本就不服不满,故可說是士气不高。何况以高俅、童贯之流原本就是一箭双雕之计。朝廷只有张叔夜将军支持这是天时不应。出征前梁山军士不能京城,在城外扎营,阮小七等军士与劳军大臣的纠纷,出师先斩小校是为不利。在燕青打擂时,方腊之妹与部下与燕青、李逵结下了深原的情谊,都不愿直面这㘯战争。方腊代表了最下层的农民力量,他们的起义是一股正义力量有深厚的民心基础,况且方腊已称帝,在江浙地有很大的号召力。而宋江军中以卢俊义,关胜,秦明、花荣等原本是宋江为粱山用计骗来的政府军官。虽他们武艺高強、才能出众,但在方腊依据地利、人和之优势,拼死抵抗,虽说寡不敌众,倒也给梁山致命挫伤也只能是两敗俱伤。虽说方腊被俘送京,但梁山头领也战亡七十余人。从而达到了高俅童贯的一箭双雕的目的。暂时稳定了宋朝政权。


老罗194763


当时宋朝昏庸腐败,奸臣挡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而当时最著名实力最大影响最大对宋朝统治打击最大的当属宋江与方腊。这两支农民起义军实力相当,不相上下。如果两支起义军合并一处足可动摇甚至推翻宋朝的统治。可惜的是宋江选择了招安,即投降宋朝。而且还被奸臣利用,让宋江去攻打方腊,借宋江方腊互相残杀达到消灭起义军的目的。宋江未能识破奸臣计谋,明知违背天地良心,违背将士心愿,违背天理勉强前去攻打,已失去人和与地理,天时也不占。加上方腊手下精兵强将丝毫不逊色于宋江。最后虽勉强平了方腊,但也让自己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宋江远途而战,兵困马乏,粮草供应不济。千里奔袭不熟悉地形,加上众将心中不服不愿,义军攻打义军失了道义。所以损失惨重是必然的结果。


风过无影雨过无痕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损失那么惨重啊,我真不知道阿……你去问方腊,哦 问童贯也行!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罗贯中这个书呆子为什么写这么惨。其实宋江没等诏安,朝廷也根本没诏安他,他就被一县长带兵剿了啊,至于为什么作者这么写我真不知道啊。今晚我跟几个哥们儿吃完饭 就回家洗衣服了,我哪知道为什么。你问的这么突然,我怎么回答你啊😱😱😱你是不是有病阿,你这是难为人




将军令50447677


方腊所居地势险要,起义将领都出自农民中的高手,全军上下齐心抗敌,为推翻统治阶级,不惧生死,也属于正义之师,顺天利民,宋江名振江湖,但打方腊,梁山内部有诸多将领心存不满,看在仁义宋江的面子,免強出战。此情于出军不利,许多因素决定,打方腊不会一帆顺风。


落雨成霜3970


虽称好汉,其实就是一伙强盗,土匪,面对训练有素的方腊,没有全军覆没算是好的了


谁是楚留香


1.宋江大军为攻,舟车劳顿,接二连三攻城,体力匮乏。

2.方腊实力也很强。

3.朝廷有奸佞小人作乱,进谗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