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我与旧体诗词

熊召政:我与旧体诗词


熊召政,生于1953年,湖北英山人。著名作家、诗人。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曾获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著有诗集《在深山》《为少女而歌》《南歌》《瘠地上的樱桃》《魔瓶》,散文集《禅游》《溪边小牧童》等。

我的故乡是大别山中的一座小县城。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小城的生活状态同唐代宋代并没有多大差别。无论是吃食儿还是玩艺儿,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十岁之前,我连水泥地都没有见到过,小城的街面上铺的都是鹅卵石。好房子与坏房子的差别,仅在于是青砖墙还是土砖墙。长着针菲的瓦房顶,一到雨天,总是匍伏着一层乳白的水气,与升不上去的炊烟一起,在斜斜的瓦沟里缭绕。精神生活方面,最让人兴奋的是看社戏,听大鼓书。无论文化的高低,地位的尊卑,年齿的老幼,只要是饮食男女,无不在这种娱乐中得到陶醉。当然,小城里的文人所过的精神生活,比起俗民更要丰富一些,最显著的爱好,就是对诗歌的钟情。我说的诗歌,不是指的新诗,而是传统的旧体诗词。因此,我小时候受到的文学熏陶,最重要的便是戏曲与诗词两样。

关于诗词,我倒是受到了较为严格的家学培养。我的祖父粗通文墨,但年轻时离家不知所终,我从未见过他。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老中医,尤擅儿科,在小县城里,算是有地位的人。行医之余,他喜爱书法与诗词,大约他看出孙辈中我于文学稍有天赋,故刻意栽培。五岁时便教我对对子。从两个字开始,他说“青山”,我对“绿水”,不但要词语对仗,还要求平仄工整。就这样训练了三年时间,从两个字开始一直对到五十个字。尔后让我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宋词钞》等,就这样读到十二岁。我一面念小学,一边接受这种私塾教育。可以说,在我十二岁之前,我没有读过一本新诗,但却读了好多种的旧体诗词的选本。外祖父对我说:“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他要求我背诵众多诗词名篇,这一点让我一辈子受用。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童子功”吧。

“文革”开始后,我的私塾教育停止,学校教育也停止。十七岁下乡,到一个丘陵起伏的山村。却没想到在山村里找到了新的“文友”,一位乡村郎中,一位乡村木匠,都是诗词的热爱者,这两位都是五十来岁的人,算是父辈,但他们称我小友。劳作之余,我们三人常凑到一起写诗。写诗通常不叫写诗,叫“做诗”。四年的农村生活,我与木匠郎中一起,大约做了几百首诗词。那时,这类写作属于“四旧”,不但不能发表,还要偷着掖着,否则就要挨批。

我的旧体诗词的写作,便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开始的,几十年来一直未曾停止,哪怕在我成为诗人,一年发表上百首新诗的年头,我仍在“做诗”。

当年外祖父教我做诗时,只让我背诵古代诗人的名篇,以此作为样本。二十岁后,我自己又通读了许多“诗话”,从中体悟做诗的技巧。日积月累,也颇积攒了一些心得。旧体诗词成了我私秘性写作的一部分,特别是天命之年后,欲说还休的事渐渐多了起来,这种心态用旧体诗词来表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熊召政:我与旧体诗词


鄂州怀古(四首)


解剑亭口占


英雄赠剑留肝胆,

渔父横舟解倒悬。

此去江东图霸业,

空留野老哭山川。


后记:史传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于江北被渔父搭救而到江南。伍子胥感谢救命之恩,解剑以赠,渔父不受。伍子胥担心分手后渔父告密,为解其疑,渔父自己覆舟而死。后人于“接渡石”处建解剑亭以纪念。其址在鄂州城郊江边,与江北之东坡赤壁隔水相望。


题西山古灵泉寺


参差殿瓦隔葱笼,

传是吴王避暑宫。

往事千年谁道得,

干戈销尽听梵钟。


后记:鄂州城内西山古灵泉寺,为三国时孙权所建避暑宫原址改建而成。初称西山寺,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初祖慧远自长安而下江南驻锡之地,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历史。


孙权雕像留题


以武而昌古鄂城,

吴王移榻九年春。

烟霞不向西山老,

流向江东访故人。


后记:公元221年,吴王孙权从公安迁都鄂县,并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于此节钺九年并在此称帝,自称吴大帝。鄂州市委筹资缘江兴建公园,并立孙权雕像立于公园广场之上,背江临城,颇有引颈中原,控扼江东之势。


游鄂州江心观音阁


喷雪波澜势若雷,

蟠龙浪吸锦云堆。

飞涛供养观音士,

不向西山借翠微。


题摄影《和尚割麦图》


行脚山中看麦田,

眼前雨意手中镰。

祖师西去谁留下,

四面风来尽是禅。


乐山行记


因爱凌云佛,

五次访伽蓝。

楼枕岷江月,

波横大渡船。

青衣江上望,

霓虹画里看。

嘉州山水好,

久住亦成仙。


参观沙湾镇郭沫若故居


自古书生多忧患,

拼将热血洗铜陀。

不教岁月山中老,

岂肯心针石上磨。

粉墨春秋悲释老,

浮沉人事忆东坡。

莫言天地今非昔,

沫水滔滔唱九歌。


过通天河白塔渡口即事


香车从此别,

玉女渡沧波。

谁解胭脂泪,

能销铁血戈。

尽将家国梦,

付与眼前河。

千载倏然过,

芳名永不磨。


西安乐游原赏月


谁效世情仇白发,

我耽老境爱青山。

可怜此夜娥眉月,

又伴诗人上古原!


秋日阳明山中山楼远眺


暂别楚山飞碧海,

重阳节后我重来。

眼前龙脉嗟萧瑟,

槛外乾坤谁剪裁。

红叶稀时多殿瓦,

青山缺处尽楼台。

中原冠盖伤零落,

难觅江湖未老才。


唐玄宗纪事


华清池畔荔枝香,

歌女初尝云母汤。

玉笛一声双鹤下,

苑中早瘗雪衣娘。


端午节即事


每过端阳感慨生,

汨罗空见一波横。

章华台上蛮腰舞,

不觉秦人下百城。


夜宿郴州


淮河晨别友,

向晚渡郴江。

木叶分南北,

霜花涤酒肠。

风寒城郭里,

雨歇夕阳旁。

一夜南湘客,

秋深梦也香。


和张天昱先生《秋夜吟》


江南谁肯理寒枝,

菊谢梅荒惹梦思。

犹忆前朝驴背客,

飞觞此日短亭期。

平居霜舍依高榻,

屡酌青光写楚辞。

清友二三聊足慰,

白云苍狗不须悲。


赤嵌楼怀古


浮槎仗剑过兰天,

手把龙旗破虏颜。

蓟北朱明王气尽,

台南虎帐夜光寒。

可怜霸业归尘土,

剩得书生对晚烟。

莫向楼前看废垒,

英雄早已化仙官。

熊召政先生将西安誉为“中国传统之故乡”,是他的“老槐树”,《老槐树——熊召政诗文书法作品集》汇集熊召政先生近年来创作有关陕西的诗歌书法。他所书写的,皆为自己创作的诗、词、联、赋,书意与文意谐和。他的书法,有诗人灵性,又有历史小说家的文化蕴含,朴茂秀挺,清雅俊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