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老師課堂上不講,補課才講?真相是什麼?

對於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有些家長深惡痛絕。究其原因,是他們認為老師課堂上不好好講課,關鍵的地方留著不講,等到補習的時候才講,目的就是想讓家長多掏補課費。

有的家長會根據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說自己的孩子上課時聽不懂,老師補課後才懂了,因為有些地方老師上課時沒有講到。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老師課堂上不講,補課才講?真相是什麼?

對於這些說法,我絕對相信,但我更相信老師不是有意為之,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小學,一個班五六十人是很普遍的,有的學校可能還不止。在這麼多人中,基礎有好有差,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高有低。無論老師多麼優秀、多麼努力,也絕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裡,照顧大多數人成了唯一的選擇。老師講課的進度和難度、講課的方式和重點也都是根據這個班的整體水平來定的。

這樣上課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聽懂了,但一部分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就會覺得太簡單,進度也太慢。而一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卻又不太聽得懂。如果給這部分同學補課,老師會著重講解基礎知識,並放慢進度來講。這樣學生倒是聽懂了,家長卻認為是老師故意留了一手。而一些道聽途說的人也想當然地認為,就是這麼一回事。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老師課堂上不講,補課才講?真相是什麼?

我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一些重點中學的重點班,老師講課不完全是按照教材的順序來的,對基礎知識部分講解也是簡單地帶過,教學的重點不是基礎知識,而是培養答題思路和解題能力。理解能力低些的學生,根本就跟不上。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老師課堂上不講,補課才講?真相是什麼?

現在中小學對老師的考核,無論評級、評職稱、評獎金,無一不是圍繞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來進行的。一個老師在學校領導和同事眼中的分量以及在社會的名望,也都和教學成果相關。所有老師,誰不希望把自己班級教好帶好呢?

我寧願相信老師水平有限,也不會相信他們會這麼幹。

尊師重教,不能停留在口頭和表面,多些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