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雖然保持長達數十年的平衡局勢,但是並以意味著三方實力一樣均衡。相比較而言,蜀漢和東吳憑藉著山川之險和長江之固並且聯手才能夠和曹魏抗衡,足以可見曹魏的實力遠超另外兩方。在魏國強大的實力勉強,孫劉兩家只能聯合才能勉強保持三足鼎立的局勢,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魏國的實力更加壯大,所以也就具備了攻打一方的條件。公元263年的時候司馬昭派遣大軍伐蜀,沒過多久蜀漢滅亡,在此期間東吳為何見死不救呢?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自從曹操平定北方之後就佔據著天下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兵強馬壯實力強盛,偏安一隅的孫權和實力弱小的劉備本來是不足以抵擋曹操的進攻。但是在周瑜出色的指揮和曹操屢犯錯誤的情況下,這種局面發生了反轉,孫劉兩家聯盟成功挫敗了曹操最強的攻勢,此後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雖然曹操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厲兵秣馬逐漸恢復了元氣,但是孫權和劉備也沒有閒著,不斷招兵買馬壯大自身。尤其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相繼拿下荊益兩地,實力足以大到和曹操抗衡,甚至在漢中之戰的時候從正面擊敗曹操,三分天下的態勢越發穩固。按理說劉備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實力會更加強大,偏安一隅的東吳絕非魏蜀兩國的對手,所以只能找機會使絆子削弱蜀漢的實力。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雖然孫權這件事辦得確實不地道,但在他的立場上卻是非常成功的舉措。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魏蜀吳三國對峙的時間是非常長的,由於蜀漢有山川之險,東吳有長江之固,他們兩家聯手的情況下魏國很難打下其中任何一方,所以幾十年中都沒有找到機會。直到公元263年的時候,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諸葛緒三位名將共同率兵伐蜀,局勢才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司馬昭的計劃是由鄧艾拖住在沓中屯田避禍的姜維,諸葛緒領兵截斷姜維的後路,鍾會則率領魏軍主力攻打漢中等地。面對來勢洶洶的魏國軍隊蜀軍也做出了合理的應對,姜維利用地形優勢很快就擺脫了鄧艾的糾纏,並且成功的繞過了諸葛緒的堵截,及時趕到劍閣和鍾會對峙。這個時候雖然魏國實力強大,但是蜀漢仍然有十萬大軍,足夠拖延魏國很長時間,於此同時蜀漢也向東吳告急求救。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按理說東吳和蜀漢是唇亡齒寒的關係,蜀漢滅亡東吳必然不能長存,這是當時很多人的共識。東吳有很多人才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為何會見死不救坐等蜀漢滅亡呢?其實並非如此,東吳在得知魏國伐蜀的消息之後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而是盡力前往救援,並且還做了不少事情。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根據相關記載東吳在得到魏國伐蜀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先是派遣東吳名將丁奉攻打魏國的壽春等地以達到圍魏救趙的效果,其後又讓丁封和孫異等人領兵從沔水前往漢中救援蜀軍。從東吳的表現來看還是應對及時的,動用了足夠多的力量前去幫助蜀國,而且也都是些非常不錯的計謀。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本來魏國軍隊長途跋涉遠入川蜀就非常困難,蜀軍又熟悉當地地形而且又有吳軍的幫助,這些魏軍即使是攻入川蜀也會面臨前後夾擊的危險。同時吳國又有軍隊進攻魏國邊境,形勢對於魏國來說並不容樂觀,蜀漢並沒有陷入到山窮水盡亡國之禍當中,為何結局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呢?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蜀漢之所以滅亡完全取決於三個人,分別是姜維、鄧艾和劉禪。先來說說姜維,本來漢中作為蜀漢的戰略重地把守非常嚴,無論是魏延還是王平坐鎮期間都沒有任何失誤。姜維後來繼任守衛漢中之時,放棄原先的固守之策,而是想要採取口袋戰術將魏軍引入川蜀然後全殲,正是由於姜維貪功冒進才致使漢中失守,給蜀漢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姜維弄丟了漢中雖然致使蜀漢元氣大傷但是並沒有帶來滅頂之災,這個時候鄧艾卻奇思妙想,使用了一招偷渡陰平的險招直接攻入到蜀漢腹地,兵臨成都城下。這個時候的蜀漢雖然非常危險,但是仍然不至於滅亡,蜀漢大軍被姜維帶走抵禦鍾會了,守衛成都的仍有數千人,足以抵擋鄧艾的小股部隊,姜維得知消息後必然火速回援。然而劉禪卻在這個時候做出了令人詫異的舉動,竟然不戰而降。由於劉禪投降太過突然,各方面都沒有反應過來,就連姜維都說道將士還在苦戰,主公何故先降啊。而且這個時候距離魏國伐蜀僅有月餘,吳國部隊還在前來支援的路上,結果半路聽到蜀漢投降的消息只能撤退回去。

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抗衡曹魏,魏國滅蜀之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

由此可見對於蜀漢滅亡這件事情,並非東吳沒有幫忙,而是蜀漢投降太過突然,實在是出人意料。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