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

1941年6月,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550萬大軍兵分三路閃擊蘇聯,蘇軍猝不及防節節潰敗。如果此時日軍再突襲遠東地區,蘇聯面對歐亞兩線作戰,豈不是雙拳難敵四手?事實上,日本曾經對蘇聯進行過軍事試探,只不過失敗了。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

蘇聯扶持的外蒙古1921年宣佈獨立,1931年日本佔領東三省扶持了“偽滿洲國”,日本和蘇聯在原中國領土上產生了邊境糾紛。之後數年間,日本關東軍多次在邊境地帶挑釁,試探蘇聯和蒙古的軍事實力。1939年5月,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最終爆發戰爭。

1939年5月28日,關東軍第64聯隊一千多人三路攻入蒙古,結果被蘇蒙聯軍擊敗,傷亡數百人。為了應對日本關東軍,蘇軍統帥部任命朱可夫為第57特別軍軍長,開始大規模集結兵力,蘇聯戰鬥機與日本展開制空權爭奪戰。由於蘇聯調來了新式戰鬥機,日軍逐漸處於下風。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

1939年7月1日,日軍6000多人攻佔哈拉哈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朱可夫立即組織反攻,由於高地附近全是開闊地,日軍暴露在蘇軍坦克和飛機的射程內,被迫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在坦克面前日軍無法繼續進攻。日軍731部隊向蘇蒙聯軍展開細菌戰,向河水裡撒入鼠疫、霍亂等細菌,竟然有上千名日軍感染,死亡40多人。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集結了2.5萬人,向蘇軍發動總攻,在蘇軍的反攻下撤回。8月20日,蘇軍利用星期天日本軍官休假的時機,在凌晨集結10餘萬人發動總攻。日軍毫無準備,被蘇軍成千噸炮彈猛烈轟炸,還被蘇軍裝甲部隊合圍,但日軍仍然在陣地上與蘇軍激戰。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

被轟炸11天之後,日軍彈盡糧絕,各部隊利用最後的手榴彈近戰突圍,突圍成功卻損失慘重。鑑於日軍在邊境的被動局面,日軍大本營從中國戰場調兵準備反攻蘇聯,但最後日軍放棄了繼續進攻。日本駐蘇聯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最後以日本讓步結束。

諾門罕戰役中,日蘇雙方累計投入兵力20多萬,蘇聯死亡6000餘人,日本死亡6萬餘人。不過從後來俄羅斯和日本90年代逐漸解密的檔案來看,蘇聯死亡9000多人,日本死亡7000多人。也就是蘇聯在飛機、坦克的大優勢下,戰損比日本還要嚴重,但還是艱難地贏得了戰爭。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

戰後,蘇聯雖然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沒有繼續擴大戰果。日本認為蘇聯在遠東地區很強,也放棄了“復仇”。在諾門罕戰役之前,日軍就北上遠東、西伯利亞,還是南下東南亞狐疑不定。戰後日本放棄了“北進”,一頭扎進了東南亞、太平洋以及珍珠港,最終迫使美國參戰。

諾門罕戰役在歷史上並不算出名,但對於二戰卻至關重要。日本因此戰的失利完全放棄對蘇聯作戰,莫斯科戰役難解難分的時候,蘇聯緊急從遠東抽調二十個亞洲師到歐洲前線,扭轉了戰局。中國抗戰最艱苦的時候,日軍與蘇軍對峙,一時無法繼續向關內增兵。最重要的就是日本被迫調轉槍口,偷襲珍珠港,將中立的美國拖下水,完美地改變了二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