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首席弟子張首晟跳樓自殺,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貓貓小格格


在說抑鬱症有多可怕之前,先來看看大數據吧。

我在網上搜到一張抑鬱症患病率的全球分佈地圖。我們國家的抑鬱症患病率大約在4%左右,而在中東以及北非,抑鬱症患病率超過7%。

這個數據可能不是完全準確的因為還要考慮到當地對於抑鬱症的診斷方法,人們對於抑鬱症的就醫態度,等等等等。

但它確實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至少告訴我們,抑鬱症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算得上是常見的疾病。

事實上抑鬱症現在也是全球第四大疾病,根據一份2017年的調查數據,全球的抑鬱症患者就有3億多人。

導致抑鬱症的因素很多,不只是在精神上遭遇創傷,遺傳、藥物的副作用等等都可能成為抑鬱症的導火索。

抑鬱症會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影響。身體上可能會疲倦,注意力會下降,會經常有焦慮和悲傷的情緒,如果你仔細看看抑鬱症的症狀就會發現,如果不及時控制,這些身體和情感上的負面影響互相影響,互相加重,讓人陷入一個沒有邊際的惡性循環。

很多人覺得抑鬱症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對於患者的生理心理雙重摧殘,但我覺得它最可怕的地方是會引起很多人的誤解,以至於很多患者耽誤了治療,釀成了悲劇。

現在大家對於抑鬱症的關注和科普越來越多,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情。

在大家對於抑鬱症還沒有清晰認知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個思維誤區,可能會搞不清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可能會覺得抑鬱症=精神病,抑鬱症患者可能難以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而這恰恰是很重要的)……這些對於走出抑鬱症都是很不利的。

其實呢,抑鬱症和平時人們會經歷的感冒發燒沒什麼不同,是可以好轉的,也是可以治癒的。

如果是患者,堅持吃藥,定期複查,不要害怕,不要慌張,人的自我修復能力可能大過你的想象。如果身邊有患抑鬱症的家人朋友,那麼周圍人的陪伴和理解也將是幫助患者對抗抑鬱症的良藥。


不吃腸的大腸


張國榮、陳寶蓮、阮玲玉、瑪麗蓮·夢露、希斯·萊傑、梵高。。。太多人因為抑鬱症自殺死亡。

抑鬱症是個多麼可怕的疾病?!

1.患病率高

世界衛生組織介紹說,全世界患有抑鬱症的人比例高達11%。可怕麼?10個人裡就有超過1個是抑鬱症患者。全球有超過3億人正在和抑鬱症抗爭,平均每年80萬人死於自殺。

2.年輕人的夢魘

抑鬱症鍾愛年輕人。根據WHO在2018年曝露的數據裡看,抑鬱症導致的死亡率,對於15-29歲的年輕人來說,是他殺死亡人數的2倍以上,是白血病和中毒死亡人數之和的3倍以上!

3.他人看不出來

抑鬱症的不開心,可能是掩蓋在笑容之下的。連知名喜劇演員周星馳,都稱自己有點抑鬱,一個人的時候絕不會笑。

4.自己也未必知道

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不開心,不會去就醫,不會覺得這是問題。

悲傷、空虛、易怒、疲勞、虛弱!都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

林肯樂隊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 2017年自殺死亡。

5.幾乎不能治癒

其實是收效甚微,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這是一隻來了就不肯走的大黑狗。我們只能慢慢馴服ta。

希望像林肯樂隊的知名歌曲《in the end》一樣,最後,end的不是那些在suffer的人們,而是那些對“抑鬱症不是病”的偏見,是抑鬱吧本身。

R.I.P!張教授!


不哈韓的小韓


抑鬱症這個詞我很早就聽說過,最開始我也像很多人把這種病當成了不是真正病的那種“病”,那時我錯誤的認為叫抑鬱症的這種病包含一種叫“矯情”的成分。

同一片藍天,不同的世界,非抑鬱症患者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

直到我看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的採訪視頻,作者林奕含,一位溫婉可人、儀靜體閒的90後女生,在她文靜的外表下是被抑鬱症折磨的支離破碎的內心,從那以後我才認識到抑鬱症的可怕。


除了很多在我們在看外表很光鮮的明星因為抑鬱症自殺,最近的2018年10月28日,洛陽市嵩縣,患有抑鬱症的17歲的高中女生帶著自己10歲的妹妹跳入了水庫,在她看來,抑鬱症比夜晚冰冷的水庫中的水更可怕。

正如人生下來身體就有強有弱,心理上同樣的道理,只不過這個無法用肉眼直接衡量(專業說法是臨床識別率低),因而容易被忽視。

一項非權威數據表明目前全球因為抑鬱整自殺者每年超過100萬(有更準確的數據的讀者私我)。2017年度的抑鬱症報告指出全球抑鬱症患者大約有3.5億人,我國的發病率大約為3. 02%,重症抑鬱症患者約有15%選擇自殺。自殺是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來源於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我國普遍對抑鬱症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抑鬱症患者自己對於抑鬱症的額重視程度也不夠,調查中假設當你抑鬱時的解決方法,結果大於僅有5%人會尋求專業機構或者個人的幫助,其餘95%的人都是自我默默忍受,要知道抑鬱症可以比感冒更嚴重的疾病。

如果能從個人、社會到國家層面能夠重視抑鬱症的危害,預防和治療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悲劇的重演。


核先生科普


楊振寧首席弟子張首晟跳樓自殺,抑鬱症當然非常可怕!

就在2013年,就有中科院的兩位院士候選人相繼跳樓自殺!而據後來的調查,他們都患有抑鬱症!可見抑鬱症對人心理和生理的折磨有多麼嚴重!因為,遠趕不上抑鬱症厲害的失眠,就把很多人折磨的生不如死!而抑鬱症比失眠更厲害的方面在於,失眠的人晚上難熬,抑鬱的人白天晚上都在煎熬!所以,每次我看到這些科研大牛們因為抑鬱而走極端,離我們而去,我就覺得非常惋惜!

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會抑鬱呢?我認為主要還是,當你做科研做到很高水平的時候,其實最大的難題往往已經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其他的和你相關的社會地位,科學與生產結合,科學與資本結合等問題!狹隘的人會武斷的認為科學家不應該考慮這些問題,就應該搞好科研!但是,實際上作為科研領軍人物,必須要考慮這些問題。因為,你的團隊需要更大的平臺,去利用科研推動生產,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而與科研領域不同,這些需要與人打交道的領域,實際上需要的不是認真和專注,而是妥協和變通!因此,這些傑出科學家們每天都需要不斷的從科研領域的認真和專注切換成其他領域的妥協和變通!長此以往,造成精神壓力加大,甚至神經錯亂和抑鬱也就不奇怪了!


地震博士


這一點怎麼解釋呢?

很多有成就的領域得主,一直都會存在嚮往更高成就的道路,甚至以科學家思維探索世界的真理為己任,有一顆剖析一切問題根源的思維。但當達到一定高度或者目標時,會存在迷失,不知所措的階段。這個階段大部分人會出現很長一段的低潮期,而且這個低潮期基本是致命的。

就像張教授成名很早,基本有以下的頭銜和成就:

29歲,獲全球華人物理學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30歲,獲IBM研究部傑出創新獎。
36歲,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46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47歲,榮獲德國"古登堡研究獎",獲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歐洲物理獎
48歲,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49歲,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院士。
50歲,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OliverBuckley獎)
51歲,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國際理論物理學領域最高獎)。
52歲,獲得尤里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當然還有很多成就這裡就不一一贅述,我們會發現29歲全球知名到享年55歲都經歷了什麼,一切物理領域的研究基本算是全球TOP領先地位。

我更願意相信,一個對社會責任極高的人,會自己揹負更多的民族榮譽和未來探索認知的使命,從而導致揹負更多的壓力。當29歲-52歲光環加身時,我相信張教授本身一定不會膨脹,更多的還是耐心做研究,否則也不會有接近24年持續在物理界專精的熱忱了。

但這裡會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強壓下的張教授平時是如何釋放的呢?雖然透過家人的信息,有表示出一起去遊玩,也會主動介紹各個國家所到之處的歷史背景,但為什麼還會得抑鬱症呢?

我想這和在研究時期的更多抑鬱情緒有關,雖然有遊玩,但不能過多的釋放負面情緒,這也能推算出張教授平時一定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親,不會將壓力釋放到家庭成員中,自己去獨自承受。其實,當我推算到這一點時,我內心是很感動的,覺得張教授本身不僅於國的使命,在家的貢獻也是非常偉大的。

但抑鬱情緒長時間無處安放,一定會造成抑鬱症的困擾,就會從輕度--中度--重度抑鬱症的路線延伸。很多並非精神科或心理學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抑鬱症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病症,很可能因為其他身體部分的不適產生抑鬱情緒變成抑鬱症,也有可能因為抑鬱症轉變為很多部位的併發症。

更危險的是,這類病症在前期很難得以診斷,而且有很大概率被誤診,比如會認為是心臟、胃病、心悸等病症。所以當確診為抑鬱症時,多半都成為了中度抑鬱症。而張教授得了抑鬱症還能不斷的在物理界貢獻著自己,這與他的妻子有著絕對的關係。美式的教育環境,讓很多人可以正視抑鬱症,甚至全家都會有一個普遍的認知。

但在國內很難出現這種情況,多半都是家中成員得了抑鬱症,家人們就變得手足無措,吃藥亂投醫,甚至在國內還會出現家人由於無知,刺激病患,導致病患自殺的案例。

寫到這裡,其實我的眼睛是溼潤的,我更希望更多的朋友對抑鬱症有著本質的區分,也有著對科普一樣的求學態度。畢竟,我們對待抑鬱症本身瞭解的太過片面了,哪怕我是一個九年的領域從業者。

最後,希望張教授一路走好,對我們而言原因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透過身邊的事情開始自省,開始做強有力的自我認知,當我們認知與身邊發生的一切基本達成一致時,抑鬱情緒就會有機會緩解,就會降低我們自身的抑鬱症發病率。

我是“霖士心理”,如果你對抑鬱、焦慮、強迫等心理引導技術感興趣,可以關注我。但在之前,麻煩轉發點贊,讓更多的人看到抑鬱症本身的核心問題...


霖士心理


美國特工用的一種藥。暗地裡長時間給他的食物中下藥。導致他長時間抑鬱症,造成假裝自殺的現象!!!





我要安靜com


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每個人得抑鬱症的人都會選擇自殺,或者有自殺的念頭,這不單跟抑鬱症有關,也跟個人的性格和周圍環境的支持度有關。

但不可否認的是抑鬱症的確增加了自殺的可能性和風險。

那麼抑鬱症為什麼會自殺,可以從下文中做簡單的討論:

首先,跟抑鬱症的表現症狀有關,

抑鬱期症症狀1、悲傷、情緒低落、消沉

2、缺乏精力、活力、活動減少

3、有強烈的失望感,甚至絕望

4、對事物興趣索然

5、思維遲緩、聯想困難、注意力無法集中、難於做決定

6、無法控制哭泣

7、易激惹

8、失眠或嗜睡

9、食慾變化導致體重增加或降低

10、有死亡或自殺的想法或試圖自殺

11、自我評價減低、自責、自罪,有的患者會有罪惡妄想、關係妄想、被害妄想等。

從人處在抑鬱期的症狀表現來看,自殺或者自殺的念頭本身就是抑鬱症可能會有的表現症狀之一,自殺也一定程度上反證了其抑鬱症(但非充分必要條件)。

其次,跟抑鬱症患者的表達方式有關,

抑鬱症通常對情緒是持壓抑的方式,他們自身壓抑了很多的憤怒和別的情緒,無法向別人表達出來,所以只向內攻擊。當憤怒或者痛苦的情緒自身無法再承受,他們就會採用極端的方式對自身進行攻擊,以求得情緒的釋放,所以自虐和自殺都是在壓抑到無法壓抑的情況他們選擇自我攻擊的方式。

再者,跟抑鬱症患者的價值感有關,

抑鬱症的人到某個階段後常常會感到興趣喪失,覺得生命缺乏意義與價值。認為活著已沒有任何意義,遇到事情又常常往壞處想,所以常認為活著不如死了好。當其真的沒有找到任何活著的意義和希望時,他們會在某個時刻選擇自殺。

還有,跟抑鬱症患者的腦部現象有關,

抑鬱症患者左右腦的波形和放電現象不一樣,當個波頻表現不對稱時,愈混亂愈並發動機性的症狀,而左右放電現象,強度相差越大時,所受情緒困擾就越嚴重。也就會導致自殺這種不受控制的行為。

最後,跟抑鬱症患者的併發症有關,

當抑鬱症患者覺察到自身的抑鬱狀態,但又找不到病因時,會產生莫名的擔心。而這些擔心還會繼續發展出緊張、焦慮、恐慌、畏懼或強迫性思想、語言、動作的併發狀態,讓抑鬱症患者喪失自信與價值感從而萌生自我傷害包括自殺的念頭。


安羽心理


首先沉痛哀悼楊老的首席弟子張首晟先生!他的去世對人類,對美國,對他的祖國一一中國都應該是重大的損失。還請楊先生和張先生的親朋節哀順便。

現在談一下我的觀察:

1、抑鬱症固然很可怕,犯病了想罵人、打人、砸東西是常態,再厲害的是瘧待自己,創傷自己,再發展就是殺人、自殺等。但是,意志力特強的人可以控制住。

2、問題是目前發佈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消息中,水份多大?一是被人謀殺的,查不出證據,或者是己知證據不公佈的,或者是查處方製造的,等等,全歸抑鬱症。二是畏罪自殺的,查不出原因,或者是查出了原因不便公佈的,不想公佈的全當抑鬱症。三是由於醜聞,家屬或相關方不願公開。

3、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人們會感覺眼花瞭亂,無所適從,越來越多的人會存在適應能力問題。如果加上經濟蕭條,這種情況更嚴重,患上抑鬱症的人會更多。這就需要自我調節了,知足常樂,尋找愛好以轉移視線,自我減壓等,不失為一些解決的方法。


魚磊衛靜


抑鬱症是一種發作短暫的精神疾病,發病時本人很痛䒷,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本人一次住院時,感覺雙腳踩在地上軟軟的,很難受,用力蹬也沒用,滴液時躺在床上也說不出的難受,只能莫名其妙地叫護士拔掉針頭,對醫生說我有抑鬱症,開幾片安定,醫生笑笑說,說自己有抑鬱症的肯定不是抑鬱症,但還是給了兩片安定片,吃了睡一覺,第二天就沒事了。所以我現在總是備有安定片,哪一天感到莫名其妙的難受時就吃兩片安定,二十幾年了,很靈,厚著臉皮家醜外揚了。


心如止水


抑鬱症,讓人心情低落,懷疑生命的意義,從而產生自殺的念頭。

往往,當你生活中某些事導致對你堅持的價值觀產生衝擊甚至扭曲的時候,並且這種衝擊或扭曲會伴隨你的日常生活,讓你無法左右,進退兩難,不能做到拿的起放的下的境地,慢慢地,你的反應會遲鈍,伴隨的是消極情緒,感覺自己生命的存在沒有意義,甚至不懼死亡,想一了百了。

如何與抑鬱症共存,首先人不是個體性動物,往往患抑鬱症正是你所在乎或關注的人或事導致的,所以儘可能分散在這些因素的注意力,多和最好的朋友傾訴,多惦記親人,最後,實在解不開的結你就相信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