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来袭,真实案例告诉你职场“老黄牛”到底吃不吃亏

一、所在企业实力雄厚,初期粗放发展广纳人员

笔者的朋友老李就职于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实力雄厚,分公司分布国内多个省、自治区,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属于行业中的大哥大。在过去的10年间,企业快速扩张,不断上马新项目,不断攻城略地,大规模招录工人,高峰时期员工达3万余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迅速崛起。老李也是在10年前,大学刚刚毕业就很顺利地被吸纳进去,那时,大学生还是非常吃香的,每月有400元的学历工资,五险一金全缴纳,老婆也是同一个集团的白领,双职工,买楼、养娃,一切顺顺当当。

二、顺应时代潮流,精细管理促减员

最近2年,公司推出“机械替代人工”计划,计划以每年裁员15%的进度,逐步把企业推向自动化、集约化轨道,最终目标实现减员2/3,打造智能化企业集团,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老李所在的公司减员力度也是惊心动魄,就像过筛子一般,一波一波的工人被裁掉。

裁员潮来袭,真实案例告诉你职场“老黄牛”到底吃不吃亏

三、裁员大潮之下,谁能稳过独木桥?

老李所在的公司,裁员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按照年龄一刀切

此种方式在裁员初期阶段比较常见,裁员对象主要为车间普通工人,体力劳动者,45岁以上的全部下岗回家。

第二种方式:民主评议,末尾淘汰

每个车间、科室制定裁员目标,人手一张表格,上面罗列着同事和本人的名字,颇有互相残杀的味道,在这个阶段,形容职场如战场,丝毫不为过。评选结果当场公布,当场拎包走人。残酷而冷静。

被誉为“老黄牛”的老李,在民主评议中接受考验。

老李所在科室属于公司的核心部门,主职企业管理,科室有1个主任,7个科员,老李在所有科员中算是很普通的一员,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雄厚的工作后台,没有巧舌如簧的口才和八面灵通的机灵劲。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任劳任怨,不争不抢、不挑不拣,上班第一个到岗,按点下班,极少请假,写材料、核算绩效、现场检查,一人多职,科室主任常常称之为“老黄牛”,不过与同部门其他同事比较,老李并不是最突出的,女同事A和B,颜值和情商颇高,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工作成绩也比较出色,大小领导甚是赏识,这次裁员风波无论多大,都难以撼动两人的位置;同事C和D,行事果断,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酒场上也是左右逢源,但是有自知之明,能伸能缩,能露能藏,科室对外沟通协调之事,多由这两人搞定,裁员对其威胁甚微;同事E和H,有些城府,自恃不凡,能力有但是个性较强,刚愎自用,说话行事不懂收敛,一副高高在上而又满不在乎的样子,领导对其评价不予可否。

残酷的评议在一天下午的会议室中进行,空气凝固令人窒息,公司及部门领导先开了一个闭门会议,期间,平时称兄道弟的同事7人分开距离分坐在会议桌两旁,大家还是向往常一样有说有笑,都在极力掩饰内心的躁动与不安,此刻,或许有一部分人已经组成了“团伙”一致对外,或许有人已经明确了目标,枪已上膛,却也按兵不动。十几分钟后,主任进来了,庄严地说了当前企业形势和集团趋势,严肃而认真地介绍了此次评议主要事项及裁定名额。漫长而短暂的5分钟,直抵心灵深处的5分钟,决定共事多年的兄弟是去是留的5分钟,在一阵稀里哗啦折叠表格声中戛然而止,7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而不语,依次把手中的折纸交给主任。此时的老李满手发汗,四肢不自觉地抖动起来,他在心里早就用排除法推算了一遍,A和B铁定不会裁掉,C和D也不会,E和F不可一世的样子,与大家的关系不温不热,虽然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是可能会有一个下马。至于自己嘛,实在是不敢高看自己一眼,虽说与同事间关系不错,虽然没有树敌,但是也没有知己好友,更别说酒肉朋友了,与领导的关系也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逢年过年也没有表示一下,这么一想,不觉有些紧张不安,心里狂跳不已,想到下岗后家人的焦急、父母的愁苦、孩子稚嫩的眼光、旁人的窃窃私语,不免有一些悲凉涌上心头。伴着五味杂陈的情绪,面前的黑板上一个个的“正”字不时在几个人的名字后面显现出来,老李看了几眼,揉了揉,结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E和F被双双“拿下”。老李和其他同事长长舒了一口气,剩下他们5人,有四人都或多或少被人投了几票,唯独老李,一票没有,属于最安全的一位。老李却不免有一丝惆怅,更加看不懂、猜不透这里面的道道了……

今年年底,还有2个裁员名额等着他们5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