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來襲,真實案例告訴你職場“老黃牛”到底吃不吃虧

一、所在企業實力雄厚,初期粗放發展廣納人員

筆者的朋友老李就職於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集團實力雄厚,分公司分佈國內多個省、自治區,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屬於行業中的大哥大。在過去的10年間,企業快速擴張,不斷上馬新項目,不斷攻城略地,大規模招錄工人,高峰時期員工達3萬餘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迅速崛起。老李也是在10年前,大學剛剛畢業就很順利地被吸納進去,那時,大學生還是非常吃香的,每月有400元的學歷工資,五險一金全繳納,老婆也是同一個集團的白領,雙職工,買樓、養娃,一切順順當當。

二、順應時代潮流,精細管理促減員

最近2年,公司推出“機械替代人工”計劃,計劃以每年裁員15%的進度,逐步把企業推向自動化、集約化軌道,最終目標實現減員2/3,打造智能化企業集團,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老李所在的公司減員力度也是驚心動魄,就像過篩子一般,一波一波的工人被裁掉。

裁員潮來襲,真實案例告訴你職場“老黃牛”到底吃不吃虧

三、裁員大潮之下,誰能穩過獨木橋?

老李所在的公司,裁員方式大致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按照年齡一刀切

此種方式在裁員初期階段比較常見,裁員對象主要為車間普通工人,體力勞動者,45歲以上的全部下崗回家。

第二種方式:民主評議,末尾淘汰

每個車間、科室制定裁員目標,人手一張表格,上面羅列著同事和本人的名字,頗有互相殘殺的味道,在這個階段,形容職場如戰場,絲毫不為過。評選結果當場公佈,當場拎包走人。殘酷而冷靜。

被譽為“老黃牛”的老李,在民主評議中接受考驗。

老李所在科室屬於公司的核心部門,主職企業管理,科室有1個主任,7個科員,老李在所有科員中算是很普通的一員,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沒有雄厚的工作後臺,沒有巧舌如簧的口才和八面靈通的機靈勁。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任勞任怨,不爭不搶、不挑不揀,上班第一個到崗,按點下班,極少請假,寫材料、核算績效、現場檢查,一人多職,科室主任常常稱之為“老黃牛”,不過與同部門其他同事比較,老李並不是最突出的,女同事A和B,顏值和情商頗高,深諳為人處世之道,工作成績也比較出色,大小領導甚是賞識,這次裁員風波無論多大,都難以撼動兩人的位置;同事C和D,行事果斷,善於察言觀色,能說會道,酒場上也是左右逢源,但是有自知之明,能伸能縮,能露能藏,科室對外溝通協調之事,多由這兩人搞定,裁員對其威脅甚微;同事E和H,有些城府,自恃不凡,能力有但是個性較強,剛愎自用,說話行事不懂收斂,一副高高在上而又滿不在乎的樣子,領導對其評價不予可否。

殘酷的評議在一天下午的會議室中進行,空氣凝固令人窒息,公司及部門領導先開了一個閉門會議,期間,平時稱兄道弟的同事7人分開距離分坐在會議桌兩旁,大家還是嚮往常一樣有說有笑,都在極力掩飾內心的躁動與不安,此刻,或許有一部分人已經組成了“團伙”一致對外,或許有人已經明確了目標,槍已上膛,卻也按兵不動。十幾分鍾後,主任進來了,莊嚴地說了當前企業形勢和集團趨勢,嚴肅而認真地介紹了此次評議主要事項及裁定名額。漫長而短暫的5分鐘,直抵心靈深處的5分鐘,決定共事多年的兄弟是去是留的5分鐘,在一陣稀里嘩啦摺疊表格聲中戛然而止,7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而不語,依次把手中的摺紙交給主任。此時的老李滿手發汗,四肢不自覺地抖動起來,他在心裡早就用排除法推算了一遍,A和B鐵定不會裁掉,C和D也不會,E和F不可一世的樣子,與大家的關係不溫不熱,雖然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可能會有一個下馬。至於自己嘛,實在是不敢高看自己一眼,雖說與同事間關係不錯,雖然沒有樹敵,但是也沒有知己好友,更別說酒肉朋友了,與領導的關係也是純粹的上下級關係,逢年過年也沒有表示一下,這麼一想,不覺有些緊張不安,心裡狂跳不已,想到下崗後家人的焦急、父母的愁苦、孩子稚嫩的眼光、旁人的竊竊私語,不免有一些悲涼湧上心頭。伴著五味雜陳的情緒,面前的黑板上一個個的“正”字不時在幾個人的名字後面顯現出來,老李看了幾眼,揉了揉,結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E和F被雙雙“拿下”。老李和其他同事長長舒了一口氣,剩下他們5人,有四人都或多或少被人投了幾票,唯獨老李,一票沒有,屬於最安全的一位。老李卻不免有一絲惆悵,更加看不懂、猜不透這裡面的道道了……

今年年底,還有2個裁員名額等著他們5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