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裁員“過冬”:行業轉冷上市承壓?


鬥魚裁員“過冬”:行業轉冷上市承壓?


文:範文茜

ID:BMR2004

日前,直播巨頭鬥魚裁撤深圳團隊70餘人的消息持續發酵。

《商學院》雜誌記者聯繫到的多位鬥魚深圳團隊員工確認了該消息,原本定位於打開海外市場的深圳團隊的74名員工幾乎“全被犧牲掉了”。據員工王先生透露,鬥魚面臨著上市壓力,最終放棄“自產”而選擇投資一個做海外直播的項目nonolive。

然而鬥魚官方對“裁員”的說法堅持否認態度,公關部人士回覆《商學院》記者表示,“深圳團隊確實在做優化,此次是公司為了更好的開展業務作出了正常的優化調整。公司一直都有相應的KPI考核,有末位淘汰機制。一些員工被約談了有危機感很正常,這次就是一個企業正常的績效評級。”

無論是“裁員”還是“優化”,擺在鬥魚面前的都是一系列嚴峻的難題——政策監管趨嚴,主播負面頻出,引發官方媒體批評;對手虎牙、映客等今年在資本市場捷足先登,而多次傳出上市消息的鬥魚卻至今沒有實錘;國內用戶增長趨緩,放眼海外市場之時卻發現“紅利期”已過......

除了看起來華麗宏大的“音樂節”、“放衛星”,鬥魚還剩多少好故事可講?

鬥魚否認裁員,員工稱遭威脅

“週一早上還在正常開會、做策劃,從武漢總部過來的幾個HR在中午就突然通知裁員。而且是全部裁員,只說是業務調整,沒有任何其他任何解釋。”王先生失望地說。

在直播行業有三年從業經驗的王先生一個月前從北京跳槽到鬥魚在深圳的新項目,突如其來的裁員消息讓他感覺到“整個人都懵了”。

據王先生透露,這個團隊在裁員前共有74人,除了極個別管理層外其餘員工都被通知要離開。至於賠償,則是採取“N+1+年終×0.5×工作天數/365×績效係數”的方案,員工們普遍感到困惑和不滿的是幾乎所有人的績效係數都被打了“C”等級,導致他們所獲得的賠償金額被直接減半。

“KPI考核一般都有明確具體的標準,給70多人都打‘C’,真的不知道這個打分是怎麼打出來的。這不是裁員是什麼?我們這次真的是很弱勢了。”王先生無奈地表示。

他的同事譚小姐從今年4月份項目立項時就進入公司,她坦言當時加入時就知道新項目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最終還是被公司對這個海外項目寄予的厚望所吸引。由於公司在國內業務增長已接近瓶頸,當時憋了一股勁想要衝出國外市場去。

負責東南亞市場業務的M先生(化名),在公眾號撰文描述了自己被裁員的經歷,公眾號的文章得到了廣泛關注,但隨後他便受到了公司的威脅,“鬥魚清算組要求我刪文,否則走法律程序。我只是陳述事實,沒有詆譭、中傷公司,希望總部發公告還我們一個名聲和道歉。”

最後文章還是從公眾號上消失了,M先生也沒有回應記者的採訪。王先生和譚女士對記者表示文章內容基本屬實,而此前接受過媒體採訪的王先生被公司HR約談,被告知接受媒體採訪“將很可能拿不到賠償,後果自負。”

官方的說法是員工們感到最不可理解的,“上市有壓力,項目做不下去了是可以理解的。但為什麼要說謊呢?”譚女士說道。

直播出海“紅利期”已過

這次事件顯示出了鬥魚在海外市場佈局戰略上的搖擺不定。

8個月前,鬥魚顯然還沒放棄“出海”這個“野心”。早在2017年6月,鬥魚就聯合微影資本、阿里巴巴對海外直播平臺nonolive進行了千萬美元級別的A輪投資。儘管有了nonolive這個平臺,鬥魚還是在今年4月份組建起了團隊,打算做一款屬於自己的海外直播產品。該項目負責人何泓潔此前曾擔任YY旗下出海平臺Bigo副總裁一職。

為配合出海戰略,鬥魚還把今年4月底5月初的鬥魚嘉年華更名為“國際鬥魚節”,旗幟鮮明地表示將走國際化路線。

據鳳凰網科技報道,鬥魚最初對於新項目制定了一個為期兩年的“戰略規劃”——計劃今年進軍東南亞,2019年上半年進入日本,年中做中東市場,年底去到加拿大或者美國。產品於10月份正式上線,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實現了每天9000多的新增用戶,新註冊用戶每天開播2000多場,新增用戶次日留存率達到了30%。

但這樣的數據並沒有換來好結果。據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內部高層在“出海”的問題上一直有不同主張,深圳項目由鬥魚CEO陳少傑一手推動,但聯合創始人、主管技術團隊的張文明極力反對,高層意見不合最終導致了該項目的流產。

艾媒諮詢CEO張毅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直播“出海”早已是紅海一片了,中國公司在各地區均有做得很不錯的產品,比如獵豹移動在歐美市場做的Live.me、歡聚時代旗下Bigo Live佔領了中東、南美市場、天鴿互動在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的佈局等等。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鬥魚想要在海外市場分一杯羹不是易事。直播類軟件不同於工具出海,還存在一個文化適應性的問題,因此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這對於迫切上市的鬥魚來說不算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行業遭遇“寒冬”,鬥魚能否順利上市?

直播行業在這個冬天顯得格外的低迷,平臺停服或倒閉的消息不斷。經歷了前兩年被吹捧和追逐的“千播大戰”,行業進入了洗牌階段——頭部公司紛紛上市、腰部企業抱團取暖、尾部艱難生存。

鬥魚這次裁員事件也釋放出了一個信號——對於上市的謹慎和焦灼。畢竟隨著競爭對手虎牙、映客先後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留給鬥魚的時間不多了。

張毅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鬥魚不像虎牙背後有YY的資本支持,除了騰訊以外基本上都是VC、PE這些財務型投資者,他們對於回報和退出的需求是很迫切的,鬥魚無疑揹負著很大的壓力。”

2018年關於鬥魚上市的各種說法紛紜,3月初,鬥魚被傳將赴美進行IPO;7月底,消息更新:鬥魚IPO將棄港轉美。但官方至今仍無明確表態。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作為虎牙的老牌競爭者,失去“第一遊戲直播美股”先機的鬥魚,很可能在估值上受到影響。商業信息提供商Crunchbase表示,從鬥魚的籌資總額來看,估值為11億美元,這甚至低於一年前鬥魚完成D輪融資時120億元(17.75億美元)的估值。“上市時間的落後,可能是鬥魚估值較低的原因。”

張毅認為,快手、抖音目前也開始切入直播,對鬥魚上市也會有一些影響。而如果不上市,後面的競爭者將持續進入,又會形成壓力。而直播上市潮還將持續,比如六間房和花椒合併,合併以後的實力未必不能上市。

《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