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个皇帝,而清朝为什么才12个皇帝?

品明鉴清


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不是说明朝有多少个皇帝而清朝必须有多少个皇帝,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明朝国祚276年,历经16位帝王,清朝国祚也是276年,却只有12位帝王。同样的的享国时间,为什么会相差三位帝王?


帝王的数量之差说明了,清朝皇帝平均在位时间相比较明朝而言较长。也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清朝政权较为平稳,帝王更换不是那么频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明朝帝王较为昏庸,尤其明朝中后期的几位皇帝骄奢淫逸、生活糜烂、醉心于方术,沉迷于女色。导致身体亏空,较为短寿,以至于帝位更迭频繁。清朝皇帝自入关后便学习汉族文化,深知明朝灭亡之缘由,对下一代帝王的培养更为注重,在一定程度对清朝皇帝在位时间起着积极的作用。


2,清朝诞生了中国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和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乾隆。清朝共二百七十六年,而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在位六十年,这祖孙俩加起来就占了清朝国祚的三分之一还要多。相比较清朝的康熙乾隆而言,明朝皇帝就没那么好运了,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因肥胖过度,在位仅十个月便一命呜呼,撒手人寰,大明王朝又不得不马上册立新君。


中国封建社会王朝的皇帝基本上是终身制的,到死才会交出皇位。所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认为一个王朝皇帝数量的多少在于执政皇帝是否健康长寿以及在位时间长短所决定的。


历史中的小白



因为明朝皇帝多短命,平均寿命才43岁啊。

明朝十二世十六帝,1368年到1644年,共276年。

清朝应该是以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的1644年来算起,一共是九世十帝,1644年到1912年,共268年。

为什么这样说清朝呢,因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存在的时间,明朝还没有灭亡,是为中国正统。此时的清朝只能说是地方割据势力,称之为正统皇帝的确太勉强了。

不过我们先不纠结这个,就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算起,清朝是十一世十二帝。

差不多的时间为何相差这么大呢。

因为清朝的努尔哈赤、康熙、嘉庆、道光、溥仪五位都是活到60岁及其以上的皇帝,再加上中国皇帝中最长寿活到89岁的乾隆帝,平均寿命可是50多岁。

清朝的政权也相对来说过渡还可以,一代传递一代,也就是同治弟与光绪帝是堂兄弟,属于兄终弟及。

明朝可是有四对兄终弟及的情况。


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仁宗朱高炽是堂兄弟,建文帝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与明仁宗的父亲明成祖朱棣是亲兄弟。这两个堂兄弟都是明太祖的孙子。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是亲兄弟,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土木堡之变以后明英宗被俘,危机时刻,弟弟郕王朱祁钰被大臣拥立上位,也属于是一种另类的兄终弟及。

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嘉靖帝是堂兄弟。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与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祁钰是亲兄弟。明武宗死后无子,大臣们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法则在近支血脉中挑选了嘉靖帝为新皇帝,属于兄终弟及。

天启帝和崇祯帝是亲兄弟,两人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天启帝死后无子,选择弟弟信王朱由检为继承人,也属于是兄终弟及。

四对兄终弟及情况,就意味着有四对皇帝是同辈人,同辈人年龄相差不是很大,先后当皇帝,平均寿命自然拉低了不少。

更关键的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除了靖难之后不知所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活到了71岁,之后活到60岁及其以上的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嘉靖帝两个人。

更要命还在后面,清朝分别有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帝和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乾隆帝,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在位60年,成为太上皇以后又大权在握3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63年,拥有两个最长的记录。

而明朝分别有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炽和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明仁宗朱高炽也就是在位十个月就猝死了,年仅47岁。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勉强一个月,因为红丸案不明不白的死去,年仅40岁,拥有两个最短的记录。

再对比最长寿皇帝,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71岁。清朝清高宗乾隆帝最长寿,89岁,差距太大了。

明朝的皇帝整体来说都是享年不久,平均年龄才40多岁。清朝皇帝整体来说都活到正常岁数,再加上一个长寿冠军乾隆帝,所以才在大致的时间对比中,平均寿命力压了明朝一把。


明朝皇帝为何多是短命呢,根源应该在明成祖朱棣身上。

根据史料来看,明朝的内阁大臣基本上都超过了七十岁,像活到五六十的官员也随处可见。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去长子朱标一脉,因为建文帝朱允炆的不知所踪不见史料记载。还有靖难之后,成为帝系的四子朱棣一脉。其他藩王中长寿者不在少数,并没有存在普遍短命的状况。

这说明当时上层人士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都不错,寿命超过六十岁乃至七十岁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身为九五之尊,享受的自然是顶级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明朝帝王却普遍短寿,自明成祖朱棣活了65岁以后,也就是明世宗嘉靖帝活了60岁,加上活了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三人算是长寿者了,其余皆是六十岁以下,正值壮年就突发疾病死亡的不在少数。

这一切极有可能是明成祖朱棣传下了某些遗传疾病,导致了帝系一脉子孙普遍身体不好。像明成祖朱棣就是在第五次出征蒙古回师途中突发疾病而死,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也是短期之内迅速由发病到死亡,很可能是明成祖朱棣遗传下来的疾病所致,症状有些像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的国教是道教,很多皇帝都喜欢吃含重金属的“仙丹”。像明成祖朱棣靖难篡位成功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号称真武大帝转世,派遣军民二十多万大修武当山。明世宗嘉靖帝在位中后期二十多年不上朝,就是躲在深宫之中炼丹。还有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是因为吃了所谓的仙丹而暴毙。这还只是两个有名的历史事件,难保其他皇帝不会在后宫之中偷偷摸摸的吃所谓的仙丹想延年益寿,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明朝皇帝多短命。而正常寿命的清朝皇帝相对来说,就显的长寿多了,只有十一世十二帝。


宋安之


纵观明清两代,前者延续了276年(1368一一1644),先后出了16个皇帝;而后者延续了295年(1616一一1911),尽管其延续时间比前者还要长19年,𨚫只出了12个皇帝,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代皇帝中在位10年(含10年)以下者多达7个,而清代皇帝中在位10年以下者却只有宣统皇帝一个。

(二)明代皇帝在位时间以万历皇帝最长,为48年,嘉靖皇帝次之,为45年;而清代皇帝中在位最长的康熙、乾隆两个皇帝分别为61年与60年。

(三)明代皇帝平均在位17.25年,其原因故然很多,但显然与明成祖朱棣推翻惠帝朱允炆,以及后来的太监专权不无关糸;

清代皇帝平均在位24.58年,明显长于明代皇帝,其中“康乾盛世”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浪淘沙84055


有的人只生了一个孩子,那有的人为什么生了双胞胎或者三胞胎呢



瘠薄局长


明朝不太注重皇子教育所以在道德约束上还是在自律上不如清朝皇帝,清朝祖先为游牧民族,且入关后一直保有木兰秋弥的习俗,所以清朝皇帝无论是运动基因还是运动习惯上强于明朝,运动多的人一般长寿。所以清朝皇帝身休素质比明朝好,在位长,两个朝代时间差不多,皇帝比明朝少。另外清朝的少年天子多,所以在位长。


张真人说史


这像一个研究历史的人问出来的问题吗?隋朝三任皇帝,难道能说隋朝不强盛?清朝12个皇帝只能说明时代更替,历史的车轮太快了。


有心人有信


康熙和乾隆两位活的太久了,康熙执政61年,乾隆执政63年(在位60年,做了三年太上皇),两人加起来124年。两人几乎占了清朝一半的皇位时间(清朝总共268年)。


历史O故事


外蒙留有清朝官兵在保卫国家!


珍珠妈妈宝贝


一个皇帝的在位岁数有好处,也有坏处。明朝少帝相对比清朝少,所以比较不容易出现后宫干政。


老龍亭拉面店


因为问这个问题的人脑子进酱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