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20年最强“寒冬”,老百姓不买车了,未来会选择怎样出行?

今年9月份,我国的汽车市场的销量就开始了持续低迷的情况,“金九银十”的汽车销售旺季,国内车市却遭遇大冷,11月份同比更是暴跌了30%,跌幅一度刷新历史记录。这样的情况在之前是从没有发生的,可以说是迎来了行业的低迷期。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4S店的新车价格一个比一个低,各类团购降价活动越来越多,中国汽车的黄金时代真的过去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国六排放政策让老司机望而却步

排放政策成为下半年新车销售的“拦路虎”。“国六”政策风雨飘摇,众多城市率先执行,使很多打算买车的老司机退居吃瓜群众。等到明年 “国六”正式实施以后,“国五”车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相近年份的同款车型,“国五”车要比“国六”贬值更快,而现在“国六”车型还很少,现在买车,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车市遇20年最强“寒冬”,老百姓不买车了,未来会选择怎样出行?

购车优惠政策退出,限购进一步提升

除了国六排放政策,2018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全退出。虽然只是几千元的购置税优惠,但有便宜可享依然是带动消费者买车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各地区的限购政策依然收紧。今年5月,海南突发限购令,此举也将让海南省成为了中国第9个加入限购行列的地区。而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摇号或拍牌的城市,想要获得这块蓝色铁皮的难度和成本又进一步提升,这些也加速抑制了乘用车的购买需求。

车市遇20年最强“寒冬”,老百姓不买车了,未来会选择怎样出行?

由此可见,无论是排放政策,限购政策还是购置税政策,中国车市对政策的依赖度的确偏高,并且依赖的隐患正在显现。

消费降级的影响下,人们的购车欲望也变低了。目前,中国已经放缓了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脚步,加之最近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明显的变化房租涨,物价也涨,现在人手头的“闲钱”也开始变少了,买车虽然可以贷款,但后续养车花费也不会少。

及至今日,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大家出行的方式日渐增加;加上各地限号政策的实施,买车之后,汽车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停车场,人们对拥有一辆车的需求越来越低。而现在共享概念的发展,使共享汽车、网约车快速发展,未来出行,即使不买车,在需要用车的时候,依然可以有车可开,有车可坐。

车市遇20年最强“寒冬”,老百姓不买车了,未来会选择怎样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