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槓桿總水平偏高,控風險要三管齊下

张明:杠杆总水平偏高,控风险要三管齐下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吳培源 那麼為什麼出現高槓杆?到底該怎樣應對?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中國的槓桿現處於不平衡時期,且總體水平偏高,應從資產、政府、居民三個角度控制風險。

槓桿的分佈與成因

企業部門槓桿率高於居民和政府部門,截至2018年一季度,BIS (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非金融部門槓桿率的分佈情況:企業部門164.1%,居民部門49.3%,政府部門47.8%。張明認為此數據不夠準確,應該是企業130%左右,政府接近100%。

張明表示,企業部門的槓桿偏重國企,因各種因素,國企運行效率往往低於民企;而政府部門的槓桿集中在地方政府,尤其是發展程度較低的地方政府;但是居民的槓桿率卻集中於發達城市,其中中產階級槓桿率較高,這與較高的房價有關。

張明認為,企業部門加槓桿主要出現在國企,為的是擴大生產經營;而政府部門加槓桿旨在將資金投入基建投資領域;而居民加槓桿的原因,主要是買房,而且張明預計未來房地產在居民部門資產中的佔比將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在宏觀槓桿率整體攀升的同時,部門間槓桿率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股票市場的上漲可以幫助上市公司去槓桿;房地產價格上漲則可以幫助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開發商去槓桿。”張明說,從跨部門的視角來看,各部門間的槓桿率通過資產價格的上漲發生騰挪。

高槓杆的風險與應對策略

張明認為,高槓杆的風險可以從從資產負債表、部門間槓桿率的轉移、居民部門視角與外部視角這四個角度來分析。

從資產負債表負債端和資產端來看,利率水平的上行將增大負債端壓力,而資產價格的波動則將進一步削弱主體的償債能力;而未來政府部門的槓桿壓力有可能轉移給居民和外部;居民部門財富過多集中在房地產,調控艱難。

張明對這些風險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應對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應關注維穩資產價格、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和公共品供給。

張明認為,政府應當主導打破各領域資產的剛性兌付,向居民部門廣泛提示投資風險,尤其在房地產投資領域應當教育買房者尊重契約,同時也增加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產品的供給,降低老百姓後顧之憂。

另外,從資產端和負債端來看,張明認為應當在防止利率過快上漲同時避免資產價格過快過大縮水,具體做法是放鬆貨幣政策,儘快讓匯率浮動起來,並防止房地產大跌,對局部樓市過冷地區的房地產進行調控。

部門間槓桿率互動方面,張明建議可以加大調控力度,例如減稅降費幫企業和居民部門穩槓桿、開徵一些稅種為平抑收入分配差距。

張明還指出,中國可以多吸收借鑑其他國家海外投資的經驗,緩解貿易持續收縮給經常賬戶帶來的壓力。

過去幾年,企業部門為了擴大再生產、政府部門為了支撐基建增長、居民部門為了買房,都不同程度地大幅加槓桿,張明認為,現在槓桿的風險已經開始顯現,理應給予它更多的關注,平衡槓桿,緩解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