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下的南京樓市眾生相!有人狂歡,有人過冬……

“大限”下的南京樓市眾生相!有人狂歡,有人過冬……

編者按:“四限”一年多以來,一邊是限價福利盤餘溫尚在,一邊是限價令隱現局部鬆綁,限購取消傳聞不斷,而備嘗高限之下刺骨寒意的地王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樓市的新常態。

可以說,2018年圍繞一個“限”字運作的南京樓市,既造就了數千乃至上萬人搶房的情形,同時令高價新盤的解套之路倍覺苦澀,可謂是一柄冷熱不均的“雙刃劍”。

限價福利的狂歡

去年的南京樓市為公證搖號“元年”,既有河西“十盤齊開”的盛況、也有中籤率低至個位數的神盤湧現。然而到了2018年,在限價政策堅定不移地貫徹和公證搖號制度保駕護航之下,屬於購房者的“搖獎式”買房貫穿了一整年。

據買房君盤點來看,今年值得購房者出手、且選房難度較大的樓盤有27家,其中中籤率低於10%的“神盤”就有16家,相當於每10組購房者搶購1套房。

“大限”下的南京樓市眾生相!有人狂歡,有人過冬……

要知道,即使是去年登上了全國樓市新聞、萬人出動的河西“十盤齊開”,最低中籤率也只是佳兆業城市廣場的8.1%,連今年的前10都無法入圍。

從限價盤的構成來看,大部分開盤項目來自河西中部、河西南以及江北核心區等熱度較高的板塊,三板塊聯手貢獻了近5成熱盤數量。但排名頭部的“神盤”,卻主要來自於江寧大學城。

究其原因,房價門檻的高低,仍是決定購房者參與人數的關鍵。儘管河西中與河西南依舊是當前購房者公認的NO.1,可動輒三四百萬甚至更高的總價,令非“家裡有礦”的購房者望而卻步,即使是100多萬元的驗資便足以篩掉不少客戶。

“大限”下的南京樓市眾生相!有人狂歡,有人過冬……

(人人“身家千萬”的河西開盤)

而像世茂夢享家、武夷名仕園等單價限制在萬元左右的老盤,因其上一批開盤時間都在南京限價令頒佈之後(2016年4月),且隨後2年時間都沒能加推,成為了受限價管控時間最長的一批樓盤。

這些剛需限價盤相比兩年前分文未漲,所剩無幾的房源自然在今年下半年熬成了最香的“佳釀”。能夠搖中前列的購房者幾乎是最幸運的“錦鯉”,因而此類盤雖然選房節奏慢,但棄號者極少。


“大限”下的南京樓市眾生相!有人狂歡,有人過冬……

(武夷名仕園/世茂夢享家開盤現場)

與之同理的還有仙林湖的萬達茂、高科榮境以及主城的中航科技城、金陵雅頌居,儘管價格優勢不那麼明顯,但都屬於房價沉澱已久的老盤,客戶認可度相當高。

此外,江北核心區作為近兩年繼河西之後又一處熱度板塊,其憑藉江北新區規劃利好、顯而易見的價格倒掛,接納了大批改善人群和買不到河西的外溢投資客,也是導致區域每次開盤都有不俗表現的根本原因。

限價鬆動的跡象

儘管南京樓市整體限價頗嚴,但真的沒有新盤成功“突圍”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這部分少量案例的出現,令限價政策的鬆動有了些許跡象...

具體來看,成功“突圍”的樓盤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項目自身“年齡”實在太老,老價格難以和區域房價掛鉤,從而獲得“飛躍”;另一類則是因高價地和板塊優勢等因素作用下的特殊個例。

屬於前者情況的樓盤佔主要部分,具體為城南的石林雲城、城北的星葉瑜憬灣、橋北的萬江共和新城、江畔國際和雨山路的中交錦蘭薈。

這些老盤的首次開盤時間,距今短則30個月,長則5年,基本都算是渡過了樓市翻天覆地的節點。而這些再度重生的“殭屍盤”,雖房價迎頭趕上,開盤卻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水土不服”。

或因新房價格遠超周邊二手房、或戶型設計較為陳舊、亦或者購房者對老盤認可度的滯後,使得不少漲價後的老盤未能取得“開門紅”,甚至去化較為艱難。

然而這些老盤當初拿地成本之低,即使開盤當天遇冷,後期緩慢續銷亦能具備可觀的利潤,成功漲價自然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可對於高價地來說情況則截然不同。作為南京樓市首家實現限價“突圍”的純新盤,位於鼓樓濱江板塊的仁恆桃園世紀,在區域限價4萬/平米時,首開入市銷許均價就達到了4.2-4.5萬/平米,後期加推房源更是達到了4.5-5萬/平米的價位

,甚至超越了河西中。

“大限”下的南京樓市眾生相!有人狂歡,有人過冬……

(桃園世紀開盤現場)

作為樓面價高達29899元/平米的鼓樓濱江地王,桃園世紀曾在限價紅線下計劃毛坯入市。但該項目最終銷許批覆時,卻引起了市場對於區域限價是否迎來鬆動的擔憂。

此外,位於江北雨山路、前期均價僅17500元/平米的中交錦蘭薈,此前也被視為剛需客的福音,卻在最後以“國有資產不得流失”之名,上漲2000多元/平米入市。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上的個別案例不應視為限價放鬆的信號,如“毛改精”提高量價標準、區域產品升級等因素,而導致個別樓盤獲得上漲空間。不過也有資深業內人士透露,明年限價政策或出現漸進式調整,不排除紅線門檻有上調的可能性,上調幅度或參照各城市的GDP漲幅。

高價宅地的命運

雖有個案已初現,但大部分高價地的命運遠沒有鼓樓濱江地王來得幸運。

江北地王、城北地王、城東地王等為代表的高價地項目,有的貼著紅線申領銷許卻依然要貼本,有的仍在往限價紅線以上積極嘗試,有的則難以承受限價之苦,無奈退出...

可以說,這些在2016-2017年間土拍戰中,通過“透支廝殺”取得果實的贏家們,在2018年樓市“限”字面前認清了現實,開始了艱難自救。

自救之路雖多崎嶇蜿蜒,卻展現出房企們靈活多變的戰略手段。有的配建疊墅,提高產品溢價空間;有的尋求盟友,抱團取暖;有的則拓展版圖,以入手低價宅地平衡成本。

經過一系列的辦法,他們中的大多數仍能在相對微薄的利潤空間中繼續前進,僅有極個別項目存在賠本賺吆喝的可能。

對於高價地而言,2018年雖是最為艱難的一年,亦或是黎明來臨前的最後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