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许哭”说起

※ 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文字工作者,希望用文字唤醒人们心中的爱和力量,关注我,一起遇见最美的自己。

从“不许哭”说起

昨天去饭店,看到一个妈妈打儿子,打得孩子哇哇哭,妈妈说:"闭嘴!不许哭!"

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妈妈打我,一边打一边喊:"不许哭!"那时候又疼又委屈又害怕,怎么能不哭?可是越哭妈妈越大,我拼命忍住眼泪,直到憋住真的不哭了妈妈才助手,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我还是记得。

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的时候,儿子一哭全家人都围过来,爸爸生气的说:"不许哭,丢不丢人!"奶奶说:"别哭了!男孩子哭什么哭?"我说:"别哭了,烦死了!"

"不许哭!"有多少人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现在又在不停的对孩子重复着这句话?

一边打孩子一边说"不许哭",想想觉得不可理喻,我们都不喜欢孩子哭,这到底是种什么心理?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才明白这都源于我们的无知和脆弱。

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虽然都是哭,但是有伤心的哭,无助的哭,痛苦的哭,委屈的哭,不依不饶的哭......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的需求,不知道该怎么做,看见孩子哭就很烦。细究起来,我们不喜欢孩子哭也有很多典型心理:

1、 我们认为哭是错的,引起哭的所有负面情绪都是不好的,希望孩子尽快摆脱,不允许孩子有不好的情绪;

2、 我们内心不够强大,内心埋藏了很多不能表达的痛苦情绪,孩子一哭引发了这些痛苦,我们不愿意面对;

3、 认为孩子哭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希望孩子坚强

4、 如果孩子在外人面前大哭,我们会觉得没面子;

5、 害怕孩子学会用哭要挟大人。

孩子的"哭",父母的"不许哭"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复杂原因,那么我们来检视一下,你能了解孩子大哭背后的需求吗?你不许孩子哭到底又是哪种心理在作怪?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没有好坏正负之分,他只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满足自己的需求。七情六欲只是最真实的人性,即便是我们不喜欢的很难接受的情绪,比如愤怒、抑郁,那么对付情绪本身也是本末倒置,因为情绪只是一个信息中介,我们要找到它的根源,满足内心深层次的诉求才能根治。比如一个孩子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在学校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哭闹,不肯上学,只是逼迫他去学校是没有用的。对孩子来说最激烈最常见的情绪表达就是哭,孩子的哭如果不是因为欲求不满,就是因为我们过度满足,不满足的时候就要哭,说到底还是我们的问题:或者是亏欠了孩子;或者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满足孩子。

其实,我们不喜欢孩子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养传统就是不允许表达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我们内心埋藏了很多的痛苦和无助,我们习惯了压抑情绪、逃避情绪,这些隐藏的痛苦很容易被孩子的哭声引发出来,所以听到孩子哭就想"消音",孩子的哭声成了让我们痛苦的心理应激源。所以为了不让孩子哭要么就赶紧转移孩子注意力,要么就直接攻击孩子哭的行为。

不许孩子哭只是一个缩影,其实中国家庭根本就不允许表达情绪。我一个朋友嫁了一个老外之后,对我大发感慨,她说原来我们可以真实自然的表达情绪,你可以愤怒而又不受到批评指责,对方给你空间宣泄,或者只是安静的陪着你;如果你伤心落泪他什么都不说,默默的给你一个肩膀。听起来真的是很暖心,在中国的家庭里这样表达情绪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愤怒,会引来对方更狂暴的愤怒,他会马上指责、评判你,引起巨大的矛盾,结果就是鸡飞狗跳,吓坏孩子;如果你大放悲声,对方会不耐烦,不停的问东问西,着急的要帮你解决问题,可是你根本不需要他做任何事情,只需要他的理解和陪伴罢了;公婆见了就更有话说了,好吃好喝,老人这么帮忙,好好的日子不过,不知道作什么呢!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有些的情绪是不被允许的,你可以平静,可以快乐,但是你不能愤怒、不能悲伤、不能沮丧......如果万一你真的很愤怒,要么做好大干一架的准备,要么你就自己憋着吧;如果你感到很脆弱,你很想伤心落泪,对不起,不允许,否则会出大事的!在家里我们可以平和快乐,可以冷漠压抑,但是就不许真实的表达自己。家成了最压抑的地方,亲人成了我们真实表达自己的障碍。

中国的经济不管怎么衰退,娱乐业总是很发达,餐饮尤其红火,排除我国饮食文化发达的因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是个让人很纠结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不能也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其实观察一下身边,很多人下了班喜欢呼朋引伴,去饭局去酒场消磨时间,曲终人散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在家里我们不能真实表达自己,一方面是不被允许,可能遭到攻击和误解;另一方面不能也不愿,我们为人子女不能让老人担心,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撑起一片天空,为人夫必须坚强,为人妻要顶起半边天。

所有的人都要按照他"应该"的样子活着,不能脆弱,不能悲伤,不能退缩,因为这些统统不被允许和接纳。所以在外面我们活在人格面具下,到了家里我们也无法卸下伪装,这是多么深刻的悲哀啊。长此以往,很多人对情绪已经丧失了感受能力,他们只盯着外在的行为和结果,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为了世俗的目标活着,因为他们丢了自己,不可能从心所欲找到自己的使命。

愤怒了不许喊,悲伤了不许哭,软弱的时候被嘲讽......如果孩子有办法,有资源也会尽快离开这样的家吧。我们总说家是心灵的港湾,能量可以自由流动,允许我们真实表达自己的家才是心灵的港湾,否则就是心灵的牢笼。为什么不能在我们最亲的人面前表现脆弱?为什么不能接纳爱人的悲伤?我知道你已经撑得够久了,我知道你已经很累了,现在卸下伪装吧,靠在丈夫的肩上,你可以泪流满面,说说照顾老人孩子的辛苦;你可以趴在妻子的膝头,告诉他你的事业遇到瓶颈,你内心充满了恐惧,抬头看看——她正对你微笑,像年青时的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