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1、富不一定贵,贵不一定富,如果能把知识转化为钱,就富贵双全了。

2、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3、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4、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有人心里狠毒,写出的文字就阴冷。有人正在恋爱期,文字就灿烂。有人才气大,有人才气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岭,小才的写得老实,讲究章法的是小盆景。

5、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易,做聪明到愚人更难。鸿雁在天上飞,麻雀也在天上飞,同样是飞,这高度是不能相比的。雨点从云中落下,冰雹也从云中落下,同样是落,这重量是不能相比的。昙花开放,月季花也开放,同是开放,这时间的长短是不能相比的。

6、世界上的事,若不让别人尴尬,也不让自己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贱。比如我长的丑,就从不在女性面前装腔作势,且将五分的丑说到十分的丑,那么丑倒有它的另一可爱处了。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

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1952年2月出生于丹江河畔棣花古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1982年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3年发表《废都》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得鲁迅文学奖。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矛盾文学奖第一名,轰动一时。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019年4月20日,贾平凹凭借《贾平凹灵性散文》获得第2届三毛散文奖大奖。

2019年7月29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西安开幕,在“贾平凹:从商州走向世界”文学对谈活动现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宣布授予贾平凹人民文学出版社“荣誉作家”奖牌,以表达感谢。同年9月23日,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 《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丶《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施耐庵文学奖”“老舍文学奖” “冰心散文奖” “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 等50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 ,法国“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作品被翻译出版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30多个语种,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20余种。

其代表作《秦腔》原型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是农耕文化原型的派生物,它隐喻的是秦地农民的文化潜意识,是农民寄托情感的重要形式,其中包含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秦腔作为一种体现地域文化的载体,既是七里沟隐喻的农耕生产方式的产物,同时又反过来维护这种方式,秦腔众多曲目戏文体现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都体现了这一点。秦腔的衰落和白雪、夏天智的困境,正是秦腔所隐喻的价值观念、农耕思维方式的困境。秦腔和农耕生产方式的根基一起衰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但它承载的传统农耕方式中的优秀文化精神一起消失又令人惋惜。秦腔的衰落令人伤感,如同悲苦的曲调一样。或许贾平凹并不愿意让秦腔成为故土的挽歌和绝唱,但现实如此残酷,生存如此严峻,那股生命的凉气终究还是在《秦腔》的字里行间透了出来。

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秦腔》通篇不离秦腔,文中的人物都与秦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夏天智酷爱秦腔,白雪唱的一口好秦腔,清风街上有什么庆祝活动最常见的就是请戏班子唱秦腔,秦腔文化不时出现在文章中,表达着人物的情感,渲染着故事的氛围。不仅人物与秦腔有关,贾平凹更是直接对秦腔戏曲作了大量直接描写,文中有大段的秦腔唱词,简谱,锣鼓等的记叙,更是用《秦腔》的没落象征传统社会在新时代冲击下的挣扎与消逝,秦腔可以看做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络。贾平凹很巧妙的将秦腔艺术融入了人物故事之中。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这一特点,表现在对小说叙述者或叙事人的隐藏,故事情节的淡化以至生活对故事的置换,和具体叙述时力图做到自然呈现、不用人力等。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贾平凹自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也是贾平凹对中外文学优秀传统如我国志怪小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的学习和借鉴导致的。

他的文章风格独异,不同常人。独特的风格特点是贾平凹创作刻意追求的艺术品性,它体现了作者本人融内情与外景所达到的艺术造诣。中国古代为文最讲究境界,王国维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阅读贾平凹的散文,人们都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唤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这就是贾平凹笔下的艺术境界。对此。贾平凹有着明确的认识。他在谈论散文的力度硬度时说:“不是说些慷慨激昂之词,要有个人对宇宙人生的感应。”在他看来,散文重在有境界,这是散文力度之所在。而这种境界决非随意习来,是作者多年刻意修养追寻才能得到。

茅盾文学奖七—“鬼才”贾平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