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360


“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出自孔子《论语》,其意大致所说身教大于言教。不要因为自身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而影响后辈,“上不正,下参差。”即“上梁不正,下梁歪。”

现如今,在教育孩子上大家都知道“言传身教”这个道理。父母们越来越重视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来引导教育孩子,通常来讲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即为言传身教。

古人也是很重视言传身教的,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回去等着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结果曾妻从街上回来后,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就急忙阻拦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是哄孩子的。”曾子说:“跟小孩是不能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无知,处处模仿父母。今天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啊!”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煮肉给孩子吃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那首先你就得学会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首先你就要变得爱学习;你想让孩子变成一个知书达理的人,首先你要让自己变得知书达理......,只有把自己变得优秀,孩子才会变得优秀!





图韵雅颂


这句极具自律+教育的话出自孔子《论语》子路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遗风观世从人生都重视的教育多角度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请大家评论,一起共勉之。


一、家庭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都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讽刺吧,现在的家长应该理解下句话的深刻含义,对于我们以后对孩子教育,家庭幸福,工作前途,为人处世等都有帮助和启迪!

“言传不如身教”是回答题的诠释,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平时说的太多,做的太少,不能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大人都懒得做,就不要指望孩子听你的话,孩子是看我们的一言一行长大的,所以家庭是孩子启蒙的开始,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环节!



二、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是孩子汲取知识的时期,是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启迪灵魂,增长知识点,与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如果老师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用心不古,教育无方等传说中的不雅事件,怎能教育好孩子。



只有老师专注、专心、专一了,孩子们就有希望啦,希望国家教育部门,要时刻关注教育,重视教育,国家才有好的未来!因为

“少年强则中国强”

三、社会教育:社会是个大熔炉,这个大熔炉有它的大规则,这个大规则是维持社会基本安定的道德观,是教育大众人民自我遵守和自律的社会道德,教育我们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我们的公德心,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四、国家教育

:中共中央把“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国家人员本应该自觉、自守,自爱,却需要国家来作出硬性规定,真的是让人深思。回想以往许多官员在会议表态,要精简节约,不搞形式主义,散会就铺张浪费,口号喊了很多一年又一年,结果一直不见成效,依然我行我素。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一个国家不能强盛,追根溯源就是出“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上啦!


遗风观世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孔子《论语·子路篇》。原文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全句义为: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此警句,在当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如果一个身处于高位的人,自己的品行不好,发布了命令,下面的人,也都不会去附和他,因为一个人的品格一旦被大众所看到,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做什么事情,也会被大众所预到,一个不好的人格做事情的时候,大部分人是都不会和他靠近的,如果有,那么也只能是少数,下面的人,对于一个没有能力,甚至品格有问题的领导,一定是有众多非议的,这个事情很重要,甚至可能会影响民众的态度,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甚至都能猜得出来到底这个领导者会做出来什么烂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这个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老师,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在学习和教育方面给予同学以教导,不能自己做一个好的示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在同学的心目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说,为人师表的老师, 必须要做到一个完善的样子,这个样子,手下的同学们才会听话,甚至敬重老师,更少有不会听讲的情况


泛乐悦读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言下之意,上级之于下级,家长之于孩子,老师之于学生,老板之于员工,要想有威信,有影响力,身教重于言教,一次身体力行胜于十次苦口婆心,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言道,山不争高自成峰,水因善下而成海。做为上级和长辈,要想不怒自威,令行禁止,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品格高尚,内心强大,乐观自信,积极向上,才能有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才能一呼百应,一言九鼎。如果上级和长者自身心胸狭隘,才疏学浅,品德低下,如何能令人信服,如何能做到掷地有声?这大概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根源之所在!


鄂快乐使者


循天理,遵良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大林文创


这里说的是为师之道。敢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行,而修其身。以言传身教配其德也。古人所说,天地君亲师。必须德配其位,才可有此称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德服人,势必要正其身。谨言慎行。是为君子必三思而施其行也。为师者要求更高了,德行自然是第一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他的职业特点。言教不如身教,古人对这一点自己的品德要求,标准可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古人把自己的诚信理智义视同于自己的第一生命。试看如今社会的一些乱象,道德标准的缺失,癫狂的言论,继而诉诸于行为的无道德底线。都是因为缺失了仁义礼智信最基本的做人道德底线。当然这里也包括了一些为人师者。其实根本不配为师。为什么呢?德不配位呀?德行不够,那必然会把自己的邪知邪见带给自己的学生,这造的业可够重的。先不说别人听不听你的,服不服你?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维和头脑来听的,但凡有一点点觉察能力的智慧的人,岂会对你迷信。私下里不说你才怪,自然对你的尊重,也就是限于表面上。所以呀教育者,领导者,有权力者,甚至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时刻谨记古贤圣德的谆谆教导,以人为镜,自正其身。方可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果。令出而禁止。才能够真正以德服人。小到一家,大至一国,民心者,水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家教亦如此,国家也亦如此。君子者,一日必三省其行也。共勉吧!


智行觉悟


任何孩子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同时也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从小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父母、老师等的言行就时时在给他们上着生动彰显社会现实的一课课……老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孩子身边的成年人都能够言必行行必果,那就有利于孩子去相信这个社会的真诚和善良,有利于孩子去建立健康的诚信意识,而且一个能够说到做到的身边榜样就是孩子最好的效仿楷模,有时候不需要说太多,就是一个个诚信的实例就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跟着走上健康成长的大道的……


用户7803917688牧夫


个人理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当一个人正能量满满,得到别人的认可信服,或多或少会影响身边的人,其身不正,未能得到大家信服认可,自然法令不通


一路随风过


给学生做榜样,让学生可以模仿效仿,不用一直说教,老师和父母做的好,就是榜样,可以传承给孩子这些优秀的行为。


一念之间


心中有数,多于管教。现在来说自律比他律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