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戰役

厓門海戰(古文作“厓”,目前中國大陸多作“崖”,港臺則續用“厓”),又稱崖山海戰、厓門戰役、厓門之役等,是南宋末年宋軍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牽涉到南宋的存亡。相傳宋元雙方投入軍隊30餘萬,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此戰之後,南宋正式滅亡,原有領土成為元朝的一部分。

崖門在廣東新會。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宋帝南逃

元軍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佑二年(1276年)南宋朝廷求和不成,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臨安陷落。

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著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進封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成為皇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為楊太后,弟弟趙昺被加封為衛王,張世傑為大將,陸秀夫為籤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為丞相,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

元軍追殺宋帝

宋端宗趙昰登基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行朝直奔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城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張蒲二人不和,導致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颱風,帝舟傾覆,端宗差點溺死,也因此得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自己並先驅前往,但後來二王數次召其回朝,陳卻都不返;他最後逃到暹羅(今泰國),直至死在那裡。端宗病死後,由弟弟7歲的衛王趙昺在??州梅蔚(今香港大嶼山梅窩鄉)登基,年號祥興,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師)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丞相文天祥被張弘範部將王惟義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生擒,文天祥作詩——《過零丁洋》。今香港的九龍城的宋王臺和侯王廟都是紀念宋端宗一行人的。另外宋端宗母亦葬於九龍城,人稱“金夫人墓”,後來由於該址興建了聖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隨之湮沒。

崖山戰事

祥興二年(1279年),元將張弘範大舉進攻趙昺朝廷。隨後,攻佔廣州不久的西夏後裔元軍將領李恆也帶領軍隊也加入戰事。相傳起初宋軍兵力約有20萬,戰船千多艘;元軍只有2萬人,戰船五十餘艘,北方人不習海戰,多暈眩不支。這時宋軍中有建議認為應該先佔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乘風縱火衝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口乾舌躁,許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臉部浮腫,大量嘔洩。張世傑率蘇劉義、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範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張弘範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炮,弘範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張弘範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範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裡餘,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恆等順潮而退。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餘部三十餘隻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揹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不少後宮和大臣亦相繼跳海自殺。《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對開海面)。

文天祥因早前已在海豐被俘,被拘禁在元軍船艦上目睹了宋軍大敗;曾作詩《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悼念。

影響:崖山之後無中華

厓門海戰之後,宋朝徹底步入滅亡。網絡流傳“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並且宣稱是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所創,有學者對此作出質疑。

中國歷史學博士葛劍雄反對“崖山之後無中國”一說,他指出與南宋對峙時的蒙古已經滅了金朝,佔有傳統的中原和中國北方的大部分。特別是以“大哉乾元”得名建立元朝後,蒙古統治者已經以中國皇帝自居,以本朝為中國。就是南宋,也已視元朝為北朝,承認它為中國的北方部分。到元朝滅南宋,成了傳統的中國範圍裡的唯一政權,無疑屬於中國的延續。就是文天祥、謝枋得等至死忠於宋朝的人,也是將元朝視為當初最終滅了南朝的北朝,而不是否定它的中國地位。根據文天祥的價值觀念,他是宋朝的臣子,並出任過宋朝的丞相,宋朝亡了就應該殉難,至少不能投降元朝當元廷的官。但他承認元朝取代宋朝的事實,包括他的家人、弟弟、妻子在內的其他人可以當元朝的順民,甚至出仕。也就是說,在文天祥心目中,這是一場改朝換代,北朝戰勝南朝,新朝取代前朝,在宋朝的忠臣和遺民的心目中,只會是崖山以後無宋朝,而不是崖山以後無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