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文文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不用做任何事情,而且受到的是“這樣不行”、“那樣危險”的過度保護。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一次,文文下樓跟小朋友玩,發生了小小的爭執,文文被小朋友打了一拳後,媽媽再也不讓她出門玩耍。“不要去跟那些小孩玩,他們是壞孩子!”上學後,媽媽也不讓文文和同學交往,慢慢地,文文變得越來越孤僻和高傲,她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對比,總是覺得別人不如她,而一旦發現有人比她好時,她心裡就極其不安,常常為此感到痛苦和焦慮。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生活中,有很多獨生子女像文文一樣,從小就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中生活,而一旦離開媽媽營造的幸福溫暖的空間後,他們就容易心神不寧,焦慮不安,不知所措。醫學上認為,這樣的人,精神上就像一個外形完整的蛋殼,外表上個性極強,但內心空虛、脆弱,只要輕輕一捏,就成了碎片。因而,他們只要一離開媽媽的保護,就難以適應,接受挫折的能力差。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這也就是如今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主要來源之一。獨生子女本來接觸別人的機會就少,媽媽卻沒有意識到要多給孩子提供接觸社會的條件。有的媽媽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保姆照看,他們又經常把孩子限制在屋子裡,或者經常抱著孩子。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不讓孩子自由行動,使不少孩子沒有經過必需的爬行階段。這也不讓孩子摸,那也不讓孩子動,孩子雖減少了一些危險因素,卻大大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育和智能的發展。有個媽媽忙於工作,把孩子放在姥姥家,姥姥怕孩子出去學壞,就把孩子關在家裡看電視、看書。孩子長大後性格特別孤僻、膽小退縮、好幻想、神經質,最後得了強迫性思維症。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有些媽媽雖然自己帶孩子,卻很少帶孩子去戶外遊玩,不讓孩子到別人家串門兒,結果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內向、孤僻,不會和別人交往,甚至孩子一到陌生環境或見到生人就哭,到公園也不敢玩遊樂設施。還有的家庭,爸爸基本不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完全由媽媽一個人帶,兒子和媽媽在一張床睡,和媽媽總黏在一起,感情上完全依賴媽媽,結果造成男性性格女性化。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除了不讓孩子和社會接觸,媽媽們還經常包辦孩子的一切事物。什麼家務也不讓孩子做,更不讓參加社會活動。有個5年級的小學生,媽媽除了讓他學習和練琴之外,什麼也不讓他做,包括看電視、遊戲、運動、交往、家務,等等。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小提琴考到8級,但因壓力過大、生活過於單調而患了精神分裂症。這就是因為過度封閉而單調的生活,致使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都很差,責任心、自信心都不強。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另外,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單純越好,所以從小給孩子提供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生活環境是純而又純,甚至在價值觀念上對孩子的教育都過於單純。她們總是習慣於對孩子說教,給孩子現成的是非觀,經常說孩子“你不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你這樣不對”,很少啟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面對困難及解決問題。孩子對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經常陷入偏執的思想中。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有個初中生,不願意住校,不願意和同學交往。原因是她嫌同宿舍的同學吃飯會發出聲音,咳嗽不捂嘴,睡覺前愛說話,等等。她家條件很好,單獨一個房間,沒有人打攪她,所以她認為在哪兒都應該那樣,有人打攪她就覺得厭煩,無法忍受。她在班上一個朋友也沒有,問她為什麼不交朋友,她說:“他們都不是好孩子,因為他們說話帶髒字,媽媽說,講髒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所以我不能和他們玩。”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媽媽絕對沒料想到自己對孩子的保護和教育,竟使得孩子變得如此孤僻和不合群,這個時候媽媽再來後悔,就遲了。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所以,不是越多的保護對孩子越好,不是越單純的生活對孩子越有益,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二、(三)父母封閉的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媽媽要知道,我們給孩子的教育、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過於單調的話,孩子就沒有機會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沒有能力去應對將來複雜的生活。所以,該放手時就放手,該複雜時就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