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每一座令人着迷的城市,肯定有咖啡的一份功劳。透过那些街角的咖啡馆能串连出城市里独特的韵味。

不温不火20年的中国咖啡行业,似乎也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发展春天,各地咖啡馆数量在极速增长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咖啡。

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629亿元,预计在2018年咖啡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并将在2020年达到3000亿元。

开一家咖啡馆,开始成为很多年轻人创业的方向和梦想。今天收集几个成功的咖啡创业故事,帮有同样梦想的人,总结靠咖啡成功创业的秘籍。

勤奋踏实

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阿昌本名王艳昌,他既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一位普通的咖啡厅服务员,也是中关村创业大街文化经营部运营专员,他用自己的“小奋斗”见证着中关村奋斗者的故事。

阿昌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很早辍学的他在打工时遭遇了一起事故,险些丧命。这让他开始思考未来,决定往外走一走。1995年中秋刚过,原本打算到广东发展的阿昌由于钱不够选择先在北京落脚,没想到这一留就是23年。

为了生计,当年22岁的阿昌在酒店刷过盘子,在小胡同里卖过水果。后来,他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的一家咖啡厅工作。从此,他便与咖啡厅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咖啡厅这个小社会里,阿昌每天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踏实肯干、善于沟通,借助咖啡厅这个平台结交了很多朋友。

阿昌认识的一位北大老师曾赠给他一本中学生英汉词典,鼓励他多学习。后来,他自己又买了本朗文词典,每天慢慢翻、一点点背,“今年已经翻第10遍了”。

2014年,昔日的海淀图书城向中关村创业大街转型,阿昌来到了这里的咖啡厅工作。随着中关村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创业大街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阿昌能熟练地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产品、交流工作。

在中关村,他见证了一个个创业故事的演绎。“曾经有一家动画公司,起初很不错,最后由于内部分歧解散了;也有成功的,比如隔壁那家店,都是年轻人,每天反复试验、反复打磨,没黑夜白天干了八九个月,现在还挺不错……”这样的创业故事,阿昌有一箩筐,他曾见过为创业奋斗的雷军,也目睹过徐小平与融资人见面。

每天看着别人不停地奋斗,他也加快了自己奋斗的脚步。最近,他开始创业了。他参与创建了一个名为“solution大数据工场”的工程师俱乐部,为工程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的平台。

“创新、创意都需要行动。”阿昌说,“我的奋斗就是要行动起来,将过往的积累付诸实践,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成功就一定会到来。”

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成功就一定会到来。

———咖啡服务员阿昌

天时地利人和

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3W咖啡馆的三名创始人许单单、马德龙和鲍春华是新时代的“80后”。许单单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德龙毕业于北邮,鲍春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三个人不同时间都在腾讯工作过,不过后来都离开了去别处发展。

3W咖啡馆的产生有偶然也有必然。“也有人问过为什么不开一个酒馆,不开一个茶馆,那是因为在过去的文化里,大家想到咖啡馆会想到沙龙,国外,例如法国有一些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包括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一些医生都是通过咖啡馆和沙龙来交流一些思想的。”鲍春华解释道。“这是一个很独到的形式,也恰巧是一个延续,在硅谷也一样,也有很多咖啡馆给很多年轻人和行业的人提供交流场所,很多不经意的碰撞、小的想法都是在咖啡馆产生的,咖啡馆三个字在人心里就是很轻松、很放松,可以交流,谁都可以去的一个场所,它不是一个会所,也不是一个听起来有点老的茶馆,更不是一个饭馆。”

鲍春华说,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创业咖啡馆在行业中的角色是什么,应该承载什么样的功能,包括如何活下去都没有想得很清楚。今年已经有4-5家咖啡馆关门倒闭,里面只有不到10%是盈利的,估计未来1-2年还会有很多的咖啡馆倒闭,这就看出其实大家盲从还是很厉害的,另外开咖啡馆还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我们正好选择了中关村这样一个中国创新心脏,在那个时间点上做这样一件事是恰好的。

开咖啡馆还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我们正好选择了中关村这样一个中国创新心脏,在那个时间点上做这样一件事是恰好的。

———3W咖啡馆创始人

坚持坚守

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淡淡咖啡飘香、木质桌椅、两只随意漫步的猫咪、挂满咖啡师资格证的墙壁、整齐的吧台......这是一家装修风格典型的咖啡馆,80后李铖是它的老板。

作为兰州地区较早创办精品咖啡馆的人之一,李铖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6年多来,他的小小咖啡馆在广大咖啡爱好者中收获了不少铁粉,很多外地来兰的游客想喝咖啡也会找到这里来。对他来说,愿停下脚步品尝一杯咖啡的人,也是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和这些人做朋友,分享交流,成了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李铖,宁夏人,1988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他应聘进入证券公司,精算师、操盘手、理财经理,这些听上去高大上的工作,并不如他所想像的容易当,没有一定的学历、资历和背景,想成功很难。于是他果断辞职,自主创业,开咖啡馆。

二次开店失败后,李铖静下来想了想决定先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操作提升咖啡制作的能力。没客人的时候,他就苦练技术、恶补咖啡知识,为了考取各项专业资格证,每天喝下的咖啡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杯。

开业初期,为了推广手冲咖啡,每次他都会送一杯手冲咖啡给老顾客对比着喝。“这种推广很难,前后一年,店里的生意才算好转。”李铖说。目前,店里的营业额有一半都是手冲咖啡带来的,算是一个好开端。

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接下来,在此生根,扩充店面,把咖啡馆的生意做大,就是他的目标。

既然入了这行,坚持,就是唯一的选择。

———咖啡人李铖

专业态度

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听听80后青年素饮·糖人咖啡师孙路的创业故事。

在加入“糖人”之前,孙路是从咖啡店服务员、帮厨做起,渐渐地喜欢上了咖啡行业。从业十一年间,孙路在咖啡行业的不同的阶段流动,始终活跃在行业内,对咖啡全产业链有了更深的了解。最终,孙路选择回到西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全新的咖啡之旅。

一名优秀的咖啡师的职责是做出来一杯好喝的咖啡,每一杯咖啡都是咖啡师精准控制参数的作品,不是随随便便的组合。

“大糖人”设计了一个360°全景式的吧台,咖啡师在其中穿梭忙碌,客人则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到一杯简单的咖啡饮品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通过烘焙室和定期焙测会,可以完整地了解一颗咖啡豆怎么成为一杯馥郁满分的咖啡,在这里你可以获得关于咖啡的知识、分享做咖啡的乐趣,享受第三空间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在孙路看来,咖啡行业整体的发展势态良好,从业者年轻、思想开放活跃,选择从咖啡产业链上突破,做自己的咖啡板块,帮助普通消费者了解咖啡店上游的产业。希望“大糖人”做咖啡里面专业的全产业链,突破传统的零售模式,给咖啡店输送优质的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原产地进口咖啡豆直采、烘焙后出售给需要咖啡豆的商家,提供一站式采集模式,成为你身边的咖啡专家。

我希望自己能产出有价值的东西而在这个世界上与别人联结在一起。

————咖啡师孙路

瑞幸模式

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9月15日 瑞幸咖啡也宣布正式落户陕西西安,10家门店同时开业。西安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之后瑞幸咖啡进驻的全国第14座城市。

一年前,从神州优车大堂0001号店出发,仅一年时间,瑞幸咖啡已经成功拿下14城,从最初的1家内测店,裂变出1100+店,咖啡供应量超过3000万杯…

瑞幸自带“豪门”光环的极速创业故事,普通创业者虽不可复制,但可以从中学习一些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

比如全场景的互联网思维和无限场景的品牌定位,不仅打破咖啡销售线上线下的壁垒,也全方位突破空间思维的固化,无限拓展裂变营销的深度和广度,不是破除咖啡营销的边界,而是自定义咖啡营销模式。

选符合咖啡品牌定位的优质明星代言,明确宣誓咖啡品位和消费定位人群,然后排山倒海的宣传、5折豪气促销不打烊、抓住时机不放过任何一个热点的广告推广机会,于是,在世界杯、动漫节、电影节、网球赛、机器人大会、北京马拉松、北京奔驰总部、健身房,甚至故宫里,都有它的身影,它似乎无处不在,即使不站在C位耀眼的位置,也能让你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存在感”刷地让你不得不服气。

这些是看得见的存在感,背后是瑞幸目标明确、稳扎稳打的清晰营销图谱,有张有弛、理性自信,当然,够壕也非常重要。有钱可以有更多时间教育市场,培养消费人群,有钱可以确保咖啡稳定的品质,有钱可以有办法始终站在最高最显眼的位置,有钱可以长线作战,熬死财力实力不够的对手......

当然,有钱没能力成为扶不起的阿斗,更糟心。对年轻的创业者来说,资金不够,可以用勤奋、创意、激情和时间的优势来弥补,确定目标,抓住时机,坚持,就是唯一的选择。

成功创业开咖啡厅,有秘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