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10月9号,CCTV国家宝藏官方微博宣布,《国家宝藏》第二季正式启动。

在这一季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将再携八家博物馆(院)全新亮相。这八家博物馆(院)分别是: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山东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云南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新疆博物馆。

下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第二季八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河北博物院——西汉长信宫灯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高48厘米。1968年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

灯采用分铸法制作而成,由头、身、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六部分组成,可以任意拆卸。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从而保持室内清洁,是集实用与环保于一体的最早实物研究资料。灯上刻有“长信尚浴”、“阳信家”等铭文9处共65字,所以得名。为研究灯的使用和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跣足,衣袖宽大。她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用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是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珍贵文物珍品。

存世稀少。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考古资料看,同类器型且采用鎏金工艺的汉代宫女造型宫灯,仅见此一件,弥足珍贵。

2.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晋侯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其铭曰:"晋侯乍向大室宝尊彝"。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其为宗庙礼器,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晋侯鸟尊在晋侯墓地的114号墓中出土,在发掘时工作人员发现该墓有盗洞,部分文物已被盗掘,由于盗贼的爆破,幸存的鸟尊出土时已支离破碎受损严重,特别是鸟尊的尾部残缺不全,之后经由北京大学的文物修复专家修复才得以重现本来面目。从器型的构造比例等特点来看,则该尊年代可确定当在西周中期偏早。

3.山东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汉)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2007年发现于山东东平县,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填补了山东汉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极为罕见。

4.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端砚历来被视为“文房四宝”之一,广东的“一石三砚”更是名闻天下,世所罕见。而三砚之中,又以千金猴王砚为首。在广东省博物馆12万件藏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400余件,当中最常被提及的镇馆之宝便是千金猴王砚。

相传清光绪千金猴王砚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顾问何氏请名匠打制而成,质地细腻温润,娇嫩如小儿肌肤,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环绕,形成一只蹲着的猕猴图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见,非常逼真,由此得名。

5.四川博物院——牛纹铜罍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人面牛纹大铜罍,通高79厘米,腹径41厘米,罍盖的顶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饰纹犹如头上戴冠的人面。全器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器身素洁,翠绿亮润,如翠玉一般,是古玩界常说的典型“绿漆古”。

6.云南博物馆——战国牛虎铜案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件战国青铜案祭礼器高43厘米,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

牛虎铜案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角前伸,与其尾端后仰的老虎,以及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构成了完美的平衡。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牛虎铜案不仅是两千多年前古滇国宗教祭祀的礼器,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此案造型奇特,构思新颖,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极具艺术价值。

7.甘肃博物馆——鼎形铜行灯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战国,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出土,开启高30.2厘米,收合高16.7厘米,口径11.3厘米。收合时,为三足圆鼎,内盛燃灯时所用的油料,盖两侧二鸭首,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鼎盖便被牢牢扣住。用灯时,将双键支起,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此时鼎盖即成为灯盏。构造精巧,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封口严密不溢油,为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

8.新疆博物馆——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国家宝藏》第二季来了,带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是国宝级文物,首次向观众展出。彩绘天王踏鬼木俑,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卫张雄大将军墓,目前为止国内仅此一件,且出土时保存完整。此类天王俑是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卫墓主人的安宁。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厘米,由一个彩绘天王和一个素面小鬼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斓如新。天王头上没有戴战盔,而是将发髻梳到顶部自然形成一种装饰,发髻中间系有一根红带,显得独具一格。

天王身穿铠甲,左右胸部各配一块圆形绿色护镜。双肩有护臂,护臂呈虎头状,虎口中吐出了橘红色的菱格状内层护臂。天王铠甲是以大红为底色,上面绘有流云纹牡丹花绘,边缘还绘有鎏金边饰,整个铠甲尽显中原地区特色,富丽堂皇、极具艺术感染力。这件天王俑虽然身着一身中原武将的服饰,但是不经意露出的裤腿和袖口,却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纹,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两种不同的文化因素亲密融合为一体,显得和谐而又自然。

更令人惊奇的是,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是用三十多块大小不等的木块雕琢后再粘合而成的,就连天王的牙齿这样细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