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楚国真的拿错了剧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刘邦留住了人才,韩信也没有辜负萧何,最终成功帮助刘邦夺取了江山。然而,飞机尽良弓藏,立下不世之功的韩信死于萧何出的计谋。因一人或者一件事物兴盛,然而成全自己的人反而是最危险的。春秋战国的楚国就很像韩信。如果站在上帝视角拍电影,那楚国肯定是男一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楚国真的拿错了剧本

我们平常没事就喜欢看看电影、武侠剧。一般编剧怎么编呢?男主角前期是个“废柴”,小时候生活很是艰苦,村里的阿大是村长的儿子,自己没钱没势就被啊大欺负。

楚国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弱小无助没人爱的可怜虫,楚人的先祖乃是颛顼高阳的子孙,火神祝融的后裔,发展了一千多年到了殷商后期,家族已经没落,走投无路怎么办呢?逃吧!从河南殷都附近逃离南下来到了南蛮之地,但这时候部族人数不多有很弱小就被当地的蛮族欺负,殷商的军队看到这个部族;看到他们嘴里讲的蛮族话,衣着蛮族服饰,将他们当成了野蛮人,对他们进行了驱赶屠杀。

一般剧本就会出现一个高人解救自己,送自己吃的喝的,一般高人是个好人,高人会传授自己武功,自己也会认真学。然而高人还有其他的弟子小二对你心生嫉妒,小二背地里经常搞你,你是个好孩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以德报怨,小二就更加嫉恨你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楚国真的拿错了剧本

楚国的第二阶段依然活的卑微,受尽白眼。殷商未年,楚部族首领鬻熊投靠周文王,他做了周族的火师,鬻熊尽心竭力,最后死于火师的任职上。周人灭商后分封诸侯却忘记了楚人的贡献,楚人空手而归,但仍然恭敬周王室,到了熊绎接任楚部族的首领,他更加礼敬周王室,他在周王室的宴会上摆放碗碟,独自一人守护着篝火(服务员的工作),此时我想熊绎内心是不甘的。皇天不负有心人,周康王终于封熊绎为子爵,封地五十里。

这个时候你的同门师兄小二就加害于你,陷害你做坏事。你最终被赶出师门。你当然不服气,就更加勤奋练武,终于武功大成,你就去找小二报仇。

楚国的第三阶段不断发展,成为了超级大国,楚庄王问鼎中原,称霸天下。熊绎之后,楚国不按时进贡引起了周王室的不满,便派兵讨伐。周昭王在第三次伐楚时,被打的全进覆没,周昭王也落水而死。随后的几代楚国励精图治,他们碧波澜履,辛苦开发,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楚国国事日盛,楚庄王很厉害,楚国终于问鼎中原,楚国得到了中原各国的广泛认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楚国真的拿错了剧本

到这里按照一般的套路,男主武功高强、以德服人,这样一位既有能力又有品德的男主扫除了所有坏人,成为了武林盟主。然而导演不按套路出牌楚国第四阶段由盛转衰,楚国最后被秦国所灭。

剧情发生发展,导演这时候告诉楚国,其实你不是男主了。啊?不该是楚国统一全国吗?为什么临时更换主角?我们只能感叹“成也庄王败也庄王”。历史告诉我们“盛极必衰”,楚庄王固然是一代雄主,然过度注视晋国和其它中原诸国,忽视了秦国。阿彬认为,真正使得楚国失败、不敌秦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楚国逐渐建立了礼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楚国真的拿错了剧本

楚庄王十分注重学习,他吸收了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周礼讲究仁德,这使得楚国的熊掌不在凶猛,庄王死后的楚国在军事行动上,多受到礼制的无形约束反而丧失了良机。而秦国不受礼制的束缚,关键时刻肯下死后,在商鞅变法之后军国体制下的秦国迅速崛起,面对虎狼之师的秦国,楚国褪去了利爪和尖牙死在了秦国的铁蹄下。

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秦国原起西垂,楚国崛于南蛮。楚国受到礼制的冲击,虽说礼制是个好东西,但在春秋兵战的大环境下,秦国是流氓强盗,而楚国是一位侠士。礼制反而是妇人之仁,拖累了楚国这使得秦国后来居上。

求关注o(* ̄︶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