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第一網紅秦始皇的真實日常,他真的是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兩千多年以來,秦始皇在大家心目中,一直都是暴君的形象。他大興土木、性情暴戾、喜怒無常,一直被後世所詬病。他修長城、修阿房宮、修秦始皇陵、修馳道,開發五嶺,最終將國家拖入了崩潰的邊緣。

中國歷史第一網紅秦始皇的真實日常,他真的是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秦始皇帝陵

為何一個帝國就此被拖垮?前秦始皇陵的考古隊長段清波老師替我們算了一筆賬:當年秦帝國人口為2000萬,以上幾項大工程佔用了200萬青壯年勞動力,再有4-5倍人為此提供糧草,這就意味著,當時一半以上的人,都被用來建設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結局可想而知。這些大型工程,加速了秦帝國的滅亡。

於是秦始皇的負面形象,在歷史記載中不斷被添油加醋、甚至“妖魔化”,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暴君‘形象。

中國歷史第一網紅秦始皇的真實日常,他真的是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後人想象的秦始皇

但事實果真是如此嗎?歷史上真實的秦始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13歲繼位為秦王,39歲統一天下,50歲去世。但是,在13歲繼位到39歲實現帝國大一統這段時間內,其實,他幾乎沒有做任何讓人批判的事情。所有剛才提到的幾件大事,全部發生在他臨死前的後五年。

那麼在這短短五年內,秦始皇為何會做出如此多失誤的決策?他做這些決定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這就需要我們回到秦始皇帝那個時代,回到他的政治理想抱負之中,去看清這樣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在這裡,前秦始皇陵的考古隊長段清波,將從考古發現的角度,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真實的秦始皇世界,帶你一一理清對於這個偉大帝王的認知誤區。

你一定不知道,秦始皇是一個工作起來就不停歇的人。他每天要看20萬字,而且不讀完不睡覺,那麼,他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工作狂”?在工作勞累之餘,他的興趣愛好又是什麼?其中有一點,就是聽音樂,他是一個十足的“音樂發燒友”,秦始皇陵園出土的青銅水禽就像是一個小型樂隊,直接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歷史第一網紅秦始皇的真實日常,他真的是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青銅水禽

那麼到底秦始皇平時喜歡聽些什麼音樂?他的知音又有哪些人?這就需要我們拋開固有的成見,走進《了不起的文明現場》(點擊訂閱),段清波老師將為你一一娓娓道來,帶你重新走進這個帝王的真實世界。

如果聽完了這些還不過癮,《秦陵——塵封的帝國》

這本書,將為你繼續打開秦始皇所創造的那個時代。

在秦始皇去世之後,他被安葬在了自己建造的一座舉世無雙的地下世界,雖然這座地宮至今沒有被挖開,但人們仍然對這座輝煌的地下宮殿充滿無限遐想——水銀江河、奇珍異寶、嚴陣以待的軍隊,背後藏著無盡的秘密。對此,本書的作者西北大學考古學系教授段清波老師,他主持了10年的秦陵的考古發掘,將通過近年來秦始皇陵考古發現與研究,為你揭示一個與大眾認知有所不同的真實版秦始皇。

除了秦始皇,在《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裡,你還可以穿越到西漢海昏侯劉賀的生活中,甚至是更遠古的歷史人物婦好的身邊,一起去體驗古代王侯將相的生活。

當了27天皇帝被廢的海昏侯,究竟是怎樣的人

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無數的帝王形象。有些極富傳奇性色彩,有些猶如曇花一現,如果不是後世的發掘,他可能被永遠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冰冷的文獻記載之中。南昌海昏侯墓的發掘,曾經轟動一時,也讓墓主人劉賀這個名字,重新被世人所知曉。

中國歷史第一網紅秦始皇的真實日常,他真的是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原來西漢的歷史上,還有這麼一位當了27天就被廢除的皇帝。他一生經歷了各種跌宕起伏,最終在南方鬱悶而死,充滿悲情色彩。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文獻上關於關於劉賀這個被廢黜帝位的短命王侯,並沒有太多的記載,零星的隻言片語,也是把他塑造成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的負面形象。

但是兩千多年後的考古發現,不僅驚呆了這個早就將他遺忘了的“身後世界”,也驚呆了世人。海昏侯墓的發掘領隊楊軍,將通過一線的考古發掘,為你講述一位真實的、活生生的、與文獻記載不完全相同的劉賀的故事。

國王配偶婦好到底是怎樣一位巾幗女英雄?

除了帝王之外,歷史上有名的帝王配偶之一就是婦好。她既能相夫教子,也能帶兵打仗。甲骨文裡關於她的記錄非常之多,她是一個有故事、有業績、有地位的人。

中國歷史第一網紅秦始皇的真實日常,他真的是殘酷暴虐的皇帝嗎?

《國家寶藏》中演繹婦好抵禦羌方入侵之戰

現在的我們,還在為了新時代女性的平權運動而奮力奔走,而3000多年前的婦好,作為女性,就已經走上充滿了殺戮和血腥的戰場,她又是如何運籌帷幄?如何憑藉個人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膽識掌管國運和兵力?她與丈夫商王武丁之間,又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過去和情感故事?在這裡,原殷墟考古隊長唐際根,將為你重新講述這個讓考古學家魂牽夢繞的3000年前的傳奇女性。

對於帝王以及王室,我們總是會賦予各種傳奇、浪漫的想象。而歷史文獻,常常因為是後人的書寫,尤其對前朝的帝王,總是會存在的扭曲、誇張或者是不客觀之處,而考古,能夠讓你最直接的與幾千年前的人或者事對話,跨越千年,去觸摸、還原最真實的文明現場,讓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重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