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應用:從設計驅動到 AI 驅動

消費級應用:從設計驅動到 AI 驅動

消費級應用:從設計驅動到 AI 驅動

a16z 合夥人 Connie Chan 近日發表文章,從海外版抖音 TikTok 入手分析了從中國開始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序推廣,在她看來,人工智能並非為產品賦能,它本身就是一款產品。

TikTok 在 2018 年上半年 App Store 下載量超過 1 億次,成為半年度下載量最大的應用,在 10 月份,TikTok 在美國安裝量大於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和 YouTube。抖音在海外推廣如此迅速的原因,在 Connie Chan 分析來看,和產品中融入的人工智能有很大關係。

比如 TikTok 的人工智能算法不是機械地要求用戶給「贊」、「踩」來判斷是否感興趣,而是參考用戶是能看完整段視頻還是看了幾眼就往下滑,TikTok 也不像 Netflix 和 YouTube 會有一個「為你推薦」的列表,它的算法不需要用戶「主動」提供反饋,也不要求用戶明確表達意圖,而是試圖去理解用戶的心思。這不僅貼心,還加大了用戶發現新奇短視頻的可能性。同時,因為 TikTok 上的短視頻控制在 15 秒內,因此對娛樂性要求很高,用戶觀看的內容又大多基於推薦算法,所以整個平臺的氛圍都把握在平臺手裡,也正是因為它的人工智能算法主導了產品本身,因此這個應用於其說基於用戶創造內容(UGC),不如說是基於人工智能。

Connie Chan 舉的第二個例子是社交應用 Soul,一款智能社交 app,通過回答預設問題,匿名 blog 結合人工智能來幫助用戶尋找新朋友和靈魂伴侶。用戶一開始需要回答六個問題和基於六個問題延伸的五十個可選問題作為 AI 匹配算法的基準線,然後人工智能來配對生成匿名的一對一聊天,在短暫聊天后雙方可選是否取消匿名。截止至 2018 年 5 月,Soul 有超過 350 萬個活躍用戶。

消費級應用:從設計驅動到 AI 驅動

另一個案例則是 LingoChamp,一個月付 99 元的 AI 英語輔導應用,用戶先選擇學習英語的目的,測試水平後開始課程,用戶的老師就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據庫,它的老師是英語不同熟練程度的中國人,超過 13 億分鐘的會話和 175 億句語音,用戶任何的錯誤都會通過數據庫來智能分析後給出改進建議。截止至 2018 年第三季度,LingoChamp 有 9700 萬用戶,其中 87 萬付費用戶,淨收入 2630 萬美元。

消費級應用:從設計驅動到 AI 驅動

人工智能不止是這些產品的護城河,更是一個可複製成本趨於零的好生意。用一句俗話來說,基於人工智能且做的好的應用,對競品而言,像是在降唯打擊。因為它足夠經濟、足夠有效、能覆蓋到足夠多的人。

智能語音助理或許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但人工智能融入消費級應用,並開拓出適合它的市場,已經是近在咫尺可以做到的了。內容消費領域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成功,在線教育領域 LingoChamp 的領先,社交領域 Soul 的嚐鮮,都是在以一種「隱形」的方式,讓人工智能落地。消費者只在意使用的目的和預期,具體如何實現他們並不關心。人工智能訓練出的產品或許會讓用戶上癮,讓用戶陷入算法的操縱之中,但也可以將人力成本拉低,減少更多的溝通成本,讓更多用戶享受到科技的紅利。

過去,應用強調如何用交互設計留住用戶,讓用戶耗時耗錢在應用上,而交互設計中的「技巧」已經被曝光,甚至到了用戶會有意識防止自己「被套路」的程度,儘管目前算法也面臨著用戶的「覺醒」,但未來的應用,或許正如李開復所言,「是時候讓算法落地為可持續發展的業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