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喬治·厄爾斯特·莫理循(1862~1920),1897年任英國倫敦《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因為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報道、對日俄戰爭的推波助瀾和準確預測而聲名大噪,對於辛亥革命的報道在當時的西方世界影響深遠。

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喬治·厄爾斯特·莫理循

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前,莫理循對中國的社會形勢做了比較客觀的報道,涉及了當時中國的多個方面,如郵局、鐵路、鼠疫,也報道了清廷當時的活動。憑藉記者的職業本能,在辛亥革命前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中國社會的一些問題。

在1909年10月11日的一篇評論中他寫道:“京城高官中,滿漢人數懸殊巨大是另一個不安定因素。”在辛亥革命爆發前期,他的報道南北雙方的事態時也比較真實客觀。其中既有革命軍起義的內容,也有北方各界驚慌失措的場面,也不乏同情革命軍的文字。

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喬治·厄爾斯特·莫理循在清末民初的中國

在1911年10月13日的報道中,有這樣的敘述:“比較知識分子普遍同情革命黨,對於充斥著太監和其他野蠻行徑,腐敗、墮落的清政府則很少同情。”在他的書信中,他也寫道:“我遇到的任何人,無論是中國人很少中國人的外籍同事,都私下告訴我,他們希望革命成功。……大家為革命的成功祝酒。”

1911年11月16日,他這樣寫道:“袁世凱的到來,對中外雙方起到了驚人的安定效果,使不安定的局面得以緩和,恢復了信心,驅散了京城內毫無根據的謠言。”之後關於辛亥革命的報道,他也一直在製造這樣一種輿論,即袁世凱出任總統是必然的選擇。

作為一名記者,真實客觀的報道是必然要求,莫理循為何要在辛亥革命報道中如此明顯的支持袁世凱?而之後袁世凱確實擔任了總統,那麼時代為什麼會選擇袁世凱?

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為什麼是袁世凱?

首先,莫理循的問題。從他之前的報道來看,他也算是有識之士,擁有專業的記者眼光與相當的職業素養。關於他支持袁世凱的原因,實在值得研究。後來我查閱了一些研究資料,將之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態度的轉變。在義和團運動之後,莫理循收集了當時傾向改革的官員的大量資料加以報道。之後日益對其親近。從一個“帝國主義分子”轉變為同情和宣傳中國的觀察家、實行家。這是他支持袁世凱的前提條件。

二、袁世凱自身條件出眾。這尤其表現在清末新政中,1905年7月2日,袁世凱在戊戌變法後第一個奏請大清國實行立憲政體;“救亡非立憲不可,立憲非取法鄰邦不可。”之後,在取消科舉制,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編排新軍,振興實業等方面,袁世凱也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小站練兵

三、與袁世凱的親密關係。莫理循與袁世凱集團可謂是交往密切。袁世凱的秘書賈廷乾和袁的追隨者唐紹儀、梁世詒、汪精衛等人,都是莫理循發表報道的重要情報來源。唐紹儀在1899年就與莫理循相識,並且經常與其會面。在辛亥革命時期,賈廷幹始終與莫理循保持聯繫,幾乎每天都有信件。

四、被袁世凱利用。辛亥革命期間,莫理循不斷髮表袁世凱的最新消息,對其大加讚揚,而這些報道經常作為《泰晤士報》的頭條,莫理循的態度大體上就代表了《泰晤士報》的態度,莫理循的報道經常被各大報社爭相轉載。這些報道極大地擴大了袁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袁世凱試圖藉助莫理循的影響力宣揚自己,因此主動與莫理循交好。

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

五、擴大自己報道的影響力,展示自己的遠見卓識。莫理循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情報網,發表了大量獨家新聞,預測成功了許多關於辛亥革命的形勢走向。為了宣揚自己選擇的正確性,他更是不遺餘力的報道袁世凱,並極力促成他樂意看到的結果(即袁世凱擔任總統)出現。為此甚至刻意忽略一些事實。

一個很有趣的頭條新人~

會和大家分享歷史、考古、文物、藝術相關的內容~

下面是 悟空問答 的回答鏈接,張作霖曾經有艘“航母”你知道嗎?點下鏈接看下啊~~

作為一個外國記者,他跑得不快,但他關注袁世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