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家贫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又对中国包围封锁。为了解决国内的吃饭问题,中国中央政府于1955年开始发行全国通用的粮票。 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这就是特殊经济下的产物,在当时有钱不一定有粮票好使,当然在1955年中国政府也是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币虽然是全国通用的硬通货币,但是对于国家当时发展和政策粮票是不得不推上舞台。

从1955年起,我国开始大部分地区实行粮票制度,并采取按人数定量发行粮票的办法,从那时起粮票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物品之一。

新中国粮票降生于1955年8月25日,一直沿用至1993才正式“退休”,其间长达38年。期间发行过几套粮票,布票,肉票,等等。

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如果说长崎.广岛.唐山.大地震的遗迹.那么中国大陆三年困难时的粮票则是人类四分之一人口饥饿的见证! 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特殊历史的教训. 那么这个时期上的粮票就是历史的见证,是后人研究“文革”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让世人牢记这一特殊历史的教训。

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所以粮票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当时的人民币更有魅力。很多从三年大饥荒,以及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的知识份子,对于当时的国内经济计划是非常有感情的感触的,现在来讲,粮票的收藏爱好者大部分就是来源于当初的这些前辈们!

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现在,我国的粮票珍藏正渐入佳境,与邮票、钱币、烟标、火花并称为“五大珍藏品”。据报载,香港普艺公司在2005年8月6日举行的钱币邮票和怀旧珍藏拍卖会上,首度参拍的全套“中国粮票”,仅拍卖底价就高达24万港元;在2007年4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珍藏品市场举行的第四届票证竞卖会上,一组山东解放区粮食票证(一共35枚)以132万元成交,创下了近几年来国内粮票拍卖的纪录。直至今年粮票的成交市场持续高升,2018年5月23日的黑龙江粮票一组成交高达300余万。

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票额和最小的粮票。票额的是西藏1967年刊行的军用粮票,票额一万斤;票额最小的是南京市1960年刊行的一钱粮票。四是票幅和最小的粮票。票幅的是原国家粮食部于1957年刊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共4种,均为150×67厘米;票幅最小的是浙江省于1976年刊行的10斤粮票,仅有9×8毫米,如小孩指甲巨细。

特殊经济下的产物,比人民币还有效没有它寸步难行-“粮票”的天下


在今年的10月7日粮票又被刷屏800万的成交价刷新了粮票市场的最高成交记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粮票市场价格?粮票怎么鉴定分类?粮票币值钱?粮票鉴定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