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参照电视剧《雍正王朝》)众所周知,雍正进行的改革新政在他死后大部分都被乾隆弘历给废除了,对他有利的就保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弘历都继承了哪些雍正的新政政策。

一、弘历废除新政的原因

1.雍正的新政: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增设军机处、密折制、改土归流等。电视剧中最著名的是由李卫执行的摊丁入亩、田文镜只是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对于增设军机处只是顺便提了提。军机处的增设实质上更加强化了皇权的集中,军机大事皆归皇帝直管,其他军机大臣只是协理。改土归流基本没有提。

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2.那么乾隆皇帝弘历保留了哪些新政呢?

保留:军机处、改土归流和火耗归公。

废除: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3.弘历为什么要废除新政?

主要原因:雍正的新政触犯了官僚、士绅及大地主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被动摇。

二、弘历要是继续实行新政,应该怎么做?

如果弘历要继续推行行政,就是深入执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1.什么是“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摊丁入亩:其实摊丁入亩的政策并不是雍正时候才有的新政,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在执行。康熙五十一年,在康熙五十年的基础上(人口基础),将对人头征收的税摊入到田土当中去征收,即康熙所谓“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摊丁入亩是这一政策的具体细化和推广。通过将人头税融入田地,这样田地多的就多缴税,田地少的或者没有田地的人就不交税,是很合理的。这是一件重大的改革措施,他缓解了阶级矛盾,释放了改革的活力,促进了劳动生产关系的进步。但是这项改革明显触犯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大地主们要缴纳更多的税,所以他们强烈反对。而封建的大清王朝基础开始是八旗,随着统一中国后,就全然是所有满汉大地主阶级了,弘历害怕统治基础动摇,所以废除了。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个很简单,就是官绅即要当差,也要缴税。官绅士大夫不纳粮是千年来的古训,既然当官了,怎么会缴税,这让那些依靠当官出头的官绅地主没有了好处,这个

好处其中是有梗的:那就是官绅不仅仅个人不纳粮缴税,就是全家包括亲戚仆人都可以不纳粮不上税,甚至有的人挂靠在官绅家也可以免税。这面儿就大了,想想把这个梗给弄丢了,官绅们会甘心不?所以,河南那些生员竟然抬出孔圣人的牌位反对行政,原因就在于此。

2.怎么做才能继续推行新政?

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弘历为何没有坚持贯彻雍正的新政?因为有些努力皇帝也做不到

弘历不是改革家,所以他以逸待劳,废除了这些进步的改革措施。如果他要继续推行,那么他就必须改革到底,因为这两项措施触及根本利益,必须要在缓和基本矛盾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新政。

一是对土地立法。对土地立法的基础是保障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存在的立法,这样就既保证了地主的利益,又能推动改革。而将两项新政以《大清律》的形式加以立法。这可能不是第一步,但绝对是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定的,也许是最后一步。因为如果第一步就立法,恐怕和雍正时代一样,更加寸步难行。

二是发展工商业。封建王朝几千年的经济基础一直都是农业,而文明也始终都是农业文明,但是唐宋明以来,工商业其实是得到了巨大发展的,但是都因为封建王朝的固定特性对工商业进行了压制,使得工商业发展不是很好很顺。如果弘历转而注重工商业发展,以工商业税弥补农业税,可望缓解一定的矛盾。

三是政体改革。进行政体改革的目的是因为思想的痼疾所致,中国千百年来的孔孟思想有他的好处,但是也有他的坏处。记得百日维新的时候,康有为提出孔子就是个改革家的思维其实很受用,从思想上来首先打破顽固的保守思维,以助推新的思想产生。但是单纯从理论上来打破,事实证明太过幼稚,所以务必从政体上来进行一定形式的改革。

四是对外开放。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皆因闭关锁国造成的,对也不对,但是闭关锁国确实也给中国的发展错过了很多机会,其实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西方很多传教士都来过中国,并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但是皇帝们还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美梦之中不能自拔,只能感叹时机未到,空有担忧。如果弘历将国门打开,或有历史改变之机,后来的历史怎么写也为未可知。

综上来看,弘历尽管也还不错,但是有些努力他始终做不到,比如以上四项内容,正所谓时不济,难相依,站在历史的角度,他做不到也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