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很多人都說曹操心術不正,所以正人君子們都貶斥不屑他。他的忠奸和曲直我們姑且不論,曹操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實在是後世很少有人能夠相比的。曹操對手下的人都是根據他們各自的長處來安排他們。由於曹操能夠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所以他手下的人不論才能大小,都成績卓然。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當時,關中才剛剛被收復,形勢很不穩定,馬騰、韓遂並未歸心,曹操就派鍾繇坐鎮關中。馬、韓二人被迫把兒子送到曹操手下,交了兒子作人質,這樣一來,那帶就很安定了;棗楓、任峻兩個人勤懇用心,辦事非常認真,曹操就任命他們為屯田校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之後,棗楓、任峻盡收官鹽,國家的稅收大大增多;河東有草寇佔山為王,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人民生活收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是個很大的禍害,曹操就派杜畿任太守,兩個草寇之王就都被擒住了;幷州剛剛平定,便派梁習出任刺史,梁習十分善於治理,從此邊境就安定下來了;揚州被孫權所佔,獨有九江還屬曹操,便交給劉賴治理,把那裡治理得很好;闖翊常被盜賊騷擾,曹操就派鄭渾出馬,立即消滅了草寇;伐郡烏丸一帶的單于掠財斂資、放縱驕橫,使得當地的百姓民不聊生,曹操便派翡潛上任,使得單于俯首貼耳;剛得漢中,曹操令杜襲督撫,百姓安樂;馬超軍馬剛投降又想叛變,曹操就派趙儼為軍,威懾各部,東遷二萬多人,做了很合理的安排。這10件深治方略,為曹操的統一起到很大作用。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曹操有許多名將,這是在三國時期其他的兩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張遼曾在合肥大敗孫權;郭淮曾在陽平(陝西勉縣西)抗拒蜀軍;徐晃曾在襄樊扼住關羽,這些良將都是在曹操的任用和勉勵下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的。他們都曾以少制多,替曹操立下了很多功勞。曹操之所以能夠夷滅群雄、縱橫天下,很大一部分靠這些人的文治武功。曹操的思想中的確沒有太多的儒家的東西,但各家的思想在其深處往往是相通的。曹操在用人方面恐怕比某些遷腐的儒生要更明智得多。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另一個爭奪天下的劉邦也是具備這個優點的。毫無疑問,劉邦的品德、思想境界是不足道的,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偏偏能成就漢朝大業,這是為什麼?如果拿他的對手項羽和他相比,就可形成鮮明的對照。項羽勇猛善戰,無人能敵,性格也直爽豪闊。但是他卻不能任用賢士,范增在手卻不用,如何能夠成功呢?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劉邦卻正相反,雖不善帶兵打仗,更不能身先士卒,但是他的麾下卻雲集了一堆能人賢士,終致勝利。劉邦的重要軍事謀臣張良出身韓國貴族世家,曾經在博浪沙謀殺始皇,失敗之後潛逃各地,後來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反秦,再後來加入了劉邦的起義隊伍。之後卻做了韓國的司徒,秦軍滅了韓國,他無奈只能再次投奔劉邦,但是劉邦並沒有因此而記恨他,反而真心相待,贏得了張良的高度信任。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彭城戰爭失敗後,張良提出合鍾信、彭越、英布三股力量共擊項羽的正確策略。在韓信提出做齊王的危機關頭,張良說服了劉邦,穩住了韓信。在楚、漢簽訂合約之後,張良提出窮追猛打的建議,終於徹底消滅了項羽。在每個危機關頭,張良總是能站出來,提出較為正確的意見。如果沒有張良,劉邦最後的軍事勝利,確實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劉邦得到了張良這樣一個人才,毫不誇張地說,比得到了數十萬大軍還要重要。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劉邦的開國功臣之蕭何,就是劉邦當亭長時的相識。劉邦對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兩人的關係非常密切。起義以後,蕭何一直跟隨他,劉邦差不多對蕭何言聽計從,楚漢相爭乃至漢朝開國的大政方針,幾乎無不出於蕭何之手,蕭何可謂勞苦功高。善於團結將領,籠絡人才,是劉邦用術的關鍵,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劉邦和曹操爭天下來看,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看看曹操、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不要覺得天下沒有人才,不要太過苛求,其實有時候,身邊人才濟濟,不求全才,但求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