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里的西方净土世界竟然在东洋成为现实


敦煌壁画里的西方净土世界竟然在东洋成为现实

盛唐时期的修建的敦煌第172窟主室南壁上绘有一幅举世闻名的经变画《观无量寿经变图》(经变画就是用绘画的方式讲述佛经中的教义)。本经变画表现的是西方净土世界场面恢宏,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

敦煌壁画里的西方净土世界竟然在东洋成为现实

净土宗宣扬“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受佛,愿生其国”,也可以往生净土。但是西方净土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似乎没有人见过,这就给了画师很大的艺术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敦煌的画师们在没有大一统思想的束缚下有了创造性的突破,尤其是透视法的创新,使得亭台楼阁场景宏大,这是焦点透视法所达不到的。

也许是佛教的力量,奈良时代的天皇规定如果长安修建了一所皇家寺庙那么日本的平城京也要仿照建造;如果长安的城墙刷了什么颜色,那么平城京也要仿照去做。

敦煌壁画里的西方净土世界竟然在东洋成为现实

到了平安时代日在京都按照敦煌172窟的经变画为蓝本修建了一座寺庙--平等院。

敦煌壁画里的西方净土世界竟然在东洋成为现实

作为佛家弟子的建造者藤原赖通,在设计时就把平等院当成佛教王国来设计,把佛教世界的香雪海、须弥山、金城理论与建筑和园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阿字池(喻阿弥陀佛)为中心,岛上的阿弥陀堂又名凤凰堂,源于凤凰涅槃的典故。凤凰堂为唐朝样式,平面和立面中轴对称,皆似凤凰;中金堂、翼廊楼,斗拱层叠,飞檐高翘,正脊雕凤,仿佛凤凰展翅,被奉为古建的经典。

敦煌壁画里的西方净土世界竟然在东洋成为现实

凤凰堂中置阿弥陀佛像,墙上绘释迦八相图和净土九品变相图及云中供养图。从东岸的小御所遗址远望池中的凤凰堂,透过窗户依稀可见阿弥陀佛像,此情此景,俨然一幅西方极乐世界。中轴西岸为山坡地,偏北为来水,名法华水,喻法华经是其经典,水边立赖政墓;偏南是净土院和罗汉堂,再南为养林庵和书院。水池西北有最胜院和不动堂,此处为枯山水内庭,洗手钵为舟形;水池西南为现代构筑的凤翔馆,展览平等院历史;水池南面为六角亭。入口在池北,正对观音堂,曲径边高林密丛,有松林、枫林、古藤架、青苔坪、巨山石,一派苍古之色。现在徜徉在京都街头是否有梦回唐朝的心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