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最近身邊有很多朋友老是被深夜睡不著所困擾,影響心情,影響工作。白天明明費神費腦上一天的班,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以前最令自己放鬆和調整狀態的睡眠時間,也開始慢慢不受自己控制,翻來覆去徹夜難眠。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這好像成為現在都市白領的通病,到底為什麼會這樣了?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失眠的原因是什麼了?

一、人們對睡眠有很多錯誤的認知,正是這些錯誤的認知導致了對失眠的焦慮與恐慌,這些錯誤的認知有社會層面的和個人層面的。

現代生活的方式會讓人比較在意失眠。學生需要解微分方程,員工需要做財務報表,設計師需要隨時隨地滿足客戶爸爸的需求,老闆要見一個重要的客戶等。這些行為都是非常精細化的,對精力要求非常高。失眠了就會容易精力不足,然後出錯,所以這麼多人討厭失眠。而原來的農耕社會,生活和工作方式比較粗糙,就算晚上失眠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農耕社會,即使失眠了,也不太會影響第二天種地。

失眠的人幾乎都有一個認知錯誤,那就是認為睡眠能由意識控制。由於認為能控制睡眠,就會對睡眠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自己中午一定要睡好,下午才有好精神;考前要睡好,第二天才能發揮好;自己一定要睡好,才有好皮膚,才有好心情,才會有良好的體力;每天必須睡足八個小時,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這些人把一個良好的睡眠當作生活工作的一個前提,但事實上睡眠卻不能由意識控制,前面的要求都是建立在不可控的基礎上面的,只是空中樓閣。樓越建得高,倒塌的時候就越慘。當你自己不把這些意識強加在自己的腦袋裡,放輕鬆一點,覺得睡不著就睡不著,先玩會,一會就可以睡著了,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睡著,而不是想今天會不會又睡不著。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二、應激事件造成了失眠,在錯誤睡眠認知的影響下,形成強烈的焦慮和恐慌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增加入睡的難度,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環路。

人這一生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種各樣的應激事件,很容易造成失眠。在錯誤的認知下,就極容易誇大失眠的後果,會認為自己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自己無法工作和生活了等等,形成強烈的焦慮與恐懼情緒。

恐懼焦慮情緒會增強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這個從生理上面說明了強烈的情緒會讓人難以入睡。這些焦慮情緒不僅僅存在入睡之前,還存於整個睡眠期間。由於整體上焦慮程度增加,就比較容易出現早醒,睡眠過淺,睡眠狀態認知紊亂(就是客觀睡眠與主觀上面感受不一致,有的人睡眠還不錯,但是覺得自己幾乎沒有睡著)等等問題。

無論睡眠良好還是失眠,每個人晚上都有多次短暫的覺醒,但是由於睡眠良好者睡眠期間記憶力很弱,所以大多不記得晚上醒來的事實。但是對於失眠者來說,睡眠期間記憶力增強,就會記得晚上短暫覺醒的情況,抱怨晚上老是醒來,睡眠質量不高。這些不良好的睡眠,也會增加焦慮情緒。但是有個問題要特別注意,焦慮情緒本身雖然會增加入睡的難度,但是對睡眠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會增加一定程度的入睡難度。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三、失眠之後,對失眠造成的不適感和低落的情緒過於專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白天的生活和工作,這會增加失眠的焦慮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錯誤認知影響下,遠離了正常生活,會對失眠的焦慮感會更加強烈。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很多失眠的人從小睡眠都不錯的,幾乎很少失眠。但是在失眠之後,那種感覺讓他們太震撼了,覺得整個世界都變了,然後對身體的感覺和情緒特別敏感。把注意力專注在各種不適上面,感覺到頭腦模糊不清,身體有點疲憊,行動能力受到了影響,時不時的有點頭痛等等。正是這種太過於關注自己的身體的感覺,也就誇大失眠帶給身體的不適感。本來失眠只是帶來輕微的疲憊感,但是由於過度關注自己是否疲憊,就會覺得疲憊不堪。這就是森田療法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有的人偶爾失眠一次,卻覺得受不了了,白天精神極差,非常疲倦的原因就在此。

同時非常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任何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害怕自己的情緒一直低落下去。由於情緒無法由意識控制,很多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手足無措,充滿了焦慮感,情緒更加低落。這類女生偏多,女生對於情緒更加敏感。她們關注的明星因為抑鬱症而自殺,她們太震驚了,非常害怕自己情緒低落下去,會跟這些明星一樣。這些在意自己的情緒的人,一旦發覺自己的情緒根本不受自己控制,充滿了恐慌,對失眠更加在意。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對於失眠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對失眠的錯誤認知,造成了對失眠的焦慮和恐慌。而恐慌和焦慮情緒會增加入睡的難度。同時,失眠了之後,如果對於不適感和低落情緒過於關注,會誇大不適感和低落情緒,對失眠會更加焦慮。如果沒有正確的面對對於失眠的焦慮情緒,就會讓失眠持續下去。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解救失眠的辦法:

正確的認識失眠,減少對失眠的焦慮恐懼情緒。

其次要認識到睡眠不受意志的控制,我們能做到的是儘量滿足入睡的條件(第一個是良好的作息,第二個是足夠的睏意,第三個是睡的時候沒有強烈需要完成的任務,第四個是情緒比較平和),而不是強迫自己入睡,並且需要對睡眠有著切合實際的期待。

最後偶爾的失眠不要過於緊張,心情放輕鬆一點,人通過幾百萬年的進化,遠遠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脆弱,給自己焦慮的心情一個修復期,靠自己慢慢把作息調整過來。

明明很累,卻像得了失眠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