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雙十一”前,部分商家依靠刷單平臺來提升商品在“雙十一”的關注度。新京報記者發現,包括“握手網“等在內的刷單平臺,業務頻繁。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為防止被電商平臺識破,很多刷單任務都要求“刷手”像正常買家一樣完成購買流程,以達逃避懲處的目的。

今年電商平臺迎來第十個“雙十一”,商家為吸引客流,競相比拼促銷力度,也有部分商家在“雙十一”前依靠刷單平臺,刷銷量、刷好評,來提升商品在“雙十一”的關注度,擴大銷量。

新京報記者發現,在“雙十一”前,包括“握手網”、“寶寶刷單網”等在內的多家刷單平臺,業務頻繁。“握手網”客服號稱有60萬“刷手”,而“寶寶刷單網”客服則稱每天有萬名“刷手”在線。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其中一些刷單平臺隱藏在社交軟件、語音軟件的群聊、頻道中,來提升隱蔽性,有的平臺則上線刷單軟件,商家註冊後發佈任務,“刷手”在線搶單。

對於刷單炒信等虛假交易行為,包括京東、阿里在內的多家電商平臺,都出臺了嚴厲的管理及懲處措施。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也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經營者採用刷單、炒信等方式,幫助自己或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宣傳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處200萬元罰款,吊銷營業執照。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為了防止被電商平臺識破,很多刷單任務都要求“刷手”像正常買家一樣,完成貨比三家、買前模擬諮詢、收藏店鋪和商品等流程後再下單,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從而逃避懲處。

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握手網”軟件截圖顯示,刷單任務涉及京東、淘寶、拼 多多。

刷單任務來自淘寶、京東、拼 多多

找刷單平臺並非難事,在搜索引擎中輸入“刷單”,便可找到類似的平臺網站。

11月8日,記者以找兼職為由聯繫上刷單平臺“握手網”客服,該客服稱,“握手網”是六年的老平臺了,非常安全。隨後,客服發來平臺軟件下載鏈接。

在軟件首頁,可看到淘寶手機單、京東手機單、拼 多多手機單、手機瀏覽單等區域,點進去之後,就能瀏覽到商家發佈的任務,每條任務包括佣金、擔保金、對“刷手”的賬號要求、任務要求等信息。

發佈者大多以暱稱顯示,搶任務成功後才能看到商家信息。

每個任務的具體要求不同,有的要求等級,有的要求地區和實名。“刷手”首先需要對比自己的賬號信息,看是否符合,做任務前還要上傳等級信息與賬號信息截圖,供商家審核。

根據任務不同,佣金也不同,有些任務需要“擔保金”上千元,對“刷手”等級要求高,佣金可超過10元。擔保金和刷單商品的價格一樣,需要“刷手”先用自己的錢款拍下並交易。平臺客服稱,商家已經充錢在平臺,“刷手”完成好評後返還。

有些任務只要求“刷手”把商品收藏或加入購物車,佣金大多低於1元。

記者隨機點開一個佣金8.15元的淘寶任務,是某皮鞋的刷單任務,擔保金299元。

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寶寶刷單網”上一位“主持”向刷手提出貨比三家等要求。對話截圖

商家要求“刷手”賬戶等級達到“三心”,實名認證,要求“貨比三家”、“買前模擬諮詢,問題至少5條”、“瀏覽店內其他1件商品”、“收藏店鋪和商品”。

在“大廳”頁面不斷下拉,粗略統計至少有數百個刷單任務。“平臺買手有60多萬,所以任務搶得特別快。”該客服建議新刷手,時刻下拉頁面尋找刷單機會。

從搶單到做任務、給佣金,所有的流程都被平臺設計在軟件中,“刷手”不需要和商家交流,如果不知道如何操作,還能查看示例。

和“握手網”類似,寶寶刷也是同樣的刷單平臺,但卻分散在QQ群和“IS語音”頻道的刷單平臺,由群內的“主持”發佈刷單任務。

11月8日,新京報記者進入寶寶刷單網,頁面彈出的網站客服提示,該網站除了招兼職刷手外,還提供店鋪刷信譽、APP註冊推廣業務。網站雖然設有註冊框,但想要進一步瞭解,則必須通過添加QQ客服進行。

當記者表示想兼職刷單時,一名QQ客服介紹說,刷單就是幫一些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的店鋪進行瀏覽、收藏、確認收貨後給好評,然後獲得佣金。“與自己網購一樣,不過是商家付款,‘刷手’拿佣金。”

刷單平臺會費收入數百萬元

“寶寶刷單網”客服表示,他們有免費和永久會員制兩種類型的刷單平臺。當記者表示想要加入免費平臺時,客服反覆說,免費平臺單量少,需要墊付商品款,沒有安全保障。“一般來說,開始時讓你買幾十元商品,先自己墊付後返還,再後來讓你買幾百元的,最後你買了幾千元的商品後,就不返還本錢了,就是騙局。”

該客服稱,自家團隊沒有免費的平臺,“刷手”只有繳納199元會費才可以入團。而作為下派任務的商家會員,則需要繳納500元會費。客服表示,刷單業務涉及國內諸多電商平臺的店家。

會員進群前,需要填寫個人身份信息,並且要上傳本人及身份證照片,否則將無法辦理。商家放單時,既可以選擇自行發送信息,也可以交由群內工作人員代發,商家根據訂單向刷手自行支付佣金。

新京報記者繳納500元后,成為該公司IS刷單頻道的商家會員。客服稱,頻道有刷手和商家幾萬人,每天至少有1萬名刷手在線。

按照該團隊上萬人的規模來計算,僅會員費用就達數百萬元。

入寶寶刷接單群后,刷手即可進行接單。群裡的主持會發布做單要求,符合要求的刷手添加主持為好友獲得刷單商品信息,然後按照要求走完找貨、貨比三家、收藏、付款、好評等流程,並一一截圖發給主持,刷手最後收到佣金,刷單即結束。

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寶寶刷單網”一個刷手群內多位“主持”(店家)在發佈刷單任務。聊天截圖

在寶寶刷單網的一個接單群裡,共有300多位主持和刷手。9日上午11時到下午7時,該群共有20餘個刷單信息放出,有淘寶單、京東單、軟件註冊單。

在另一家刷單頻道,明確註明:“拼 多多2元一條,淘寶4元起。”據客服稱,商家放單時,要按這個標準支付給刷手佣金。

9日,在寶寶刷單網的一個群裡,有主持人發來刷單任務,任務要求刷手的淘寶賬號等級在“二心”以上,佣金根據賬號等級結算,“三心”刷手得三元,“四心”得四元,商品由商家付款,無需刷手墊付。

看到記者的賬號後臺截圖和評價管理符合要求後,商家發來“主寶貝”名稱“科學實驗套裝”。“主持”專門提示稱,把價格限定在一定範圍後更容易鎖定“主寶貝”。記者將找到的商品截圖發送過去,經審核無誤後,對方才開始交代具體任務流程,“貨比三家”、“主寶貝瀏覽三分鐘”、“假聊”、“拍下套裝”、“付款方式為建行掃碼”。為了模擬出正常買家的購物軌跡,“主持”要求記者每完成一步,上交一次截圖。此外,“主寶貝”頁面頂部與底部的兩次截圖時間差至少為3分鐘。

以上步驟完成後,記者將商品加入購物車並下單。因為淘寶客戶端無法支持銀行二維碼支付,按照“培訓”流程,記者在淘寶網頁版選擇網銀支付,再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商家。幾分鐘後,淘寶顯示,該商品已付款。一小時後,該商品銷量由65增加到70多,至11日下午6時許,記者注意到該商品銷量已經過百。目前,該商品顯示已簽收,物流信息顯示,該商品從河南洛陽發出,而目的地並非記者下單地址。

刷單培訓視頻分13步驟

細看刷單要求可發現,很多“任務”都要求“刷手”有貨比三家、假聊、收藏寶貝等流程。一名電商商戶稱,這些操作流程,是為了讓“刷手”的刷單過程更像真實交易一樣,以應對平臺檢查。

據瞭解,對於刷單炒信等虛假交易行為,京東、阿里在內的多家電商平臺,都出臺了嚴厲的管理及懲處措施。其中阿里巴巴每年都會成立專門的團隊,專職打擊炒信刷單行為,並且專門研發識別和處置刷單的模型,對平臺系統進行清查。通過完善大數據技術,阿里平臺已能自動識別出絕大多數炒信行為。京東則自主研發了“反作弊識別系統”,並制定了一系列的嚴格管理及懲罰措施。

為了應對平臺的嚴查,商家也將刷單營造出真實購物的過程,對刷單流程的各個環節都有要求。在寶寶刷單網,註冊成為刷手後,都需要通過培訓。

培訓資料是兩個視頻,分為淘寶刷單流程、付款兩個部分。在30多分鐘的淘寶刷單流程視頻中,“培訓師”把流程分解為13步,包括髮送自己的淘寶賬號信息、貨比三家、瀏覽商品時長、假聊、收藏寶貝、收藏店鋪、付款等,每完成一步都要向“主持”截圖說明。

付款視頻中,“培訓師”演示瞭如何用銀行二維碼讓商家遠程支付。

待刷單商品被稱為“主寶貝”,商家有時不會給出自家店鋪名稱,只會給出“主寶貝”的部分搜索關鍵詞和一張圖示,由買手在數量頗多的同種商品裡自行尋找。

在找到“主寶貝”前,買手需要先瀏覽幾個同種商品,這步操作稱為“貨比三家”。瀏覽“主寶貝”和其他商品頁面時,都有具體的停留時長要求,有時3分鐘,有時1分鐘。

商家為了防止刷單行為被電商平臺查到,對假聊環節也有要求。“刷單”、“假聊”字樣被嚴令禁止。

此外,商家還對刷手下單的頻率有要求。很多商家發任務提到,“周不過5,月不過15”,是指刷手賬號的購物評價次數,一週不能超過5個,一個月不能超過15個。平臺客服稱,刷手大都備有多個賬號。

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寶寶刷單網QQ群,有“主持”在群內發佈刷單信息。對話截圖

商家無奈“遊戲規則”被動刷單

刷單會帶來高銷量高好評,藉此提升店鋪等級,增加權重,不少商家都藉此打開了銷路。各類電商平臺發展至今,各類商品都已有了比較知名的店鋪,一些新開設的店鋪,即使本身產品質量好,也苦於店鋪等級太低,流量太少,無法競爭。因此想要衝出這一困境,不少店家只能無奈選擇去刷單。

握手網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在握手網上進駐刷單的諸多店家,“很多都可以在前幾頁刷到。”

27歲的王東出於創業的想法,在某電商平臺開設了一個店鋪做起了零食的生意,但苦於生意一直清冷,無奈花錢在一家平臺開始找人刷單。

“剛開的店等級比較低,銷量也上不去,只有通過找人刷單才能把店鋪等級提上去,讓更多人能刷到你的店,才有流量帶動銷售。而且平臺的一些活動裡面,對商家的等級也有要求,這是硬性條件,如果不達標,商品再好也沒用。”

王東算過一筆賬,按照每單3元的佣金來計算,再加上郵費,一般刷上200單,成本就在兩千多元,“我開店保證金也就一千來塊,還有的人在收到我返還的本金佣金以後,直接從平臺上申請退貨,等於白騙錢走,你也沒辦法。”

刷單背後,是店主對銷量的需求。

從事網店運營的肖書透露,電商平臺的網店不計其數,一些新店開張,只能開刷單來吸引流量,不然產品再好也很難打開市場。而淘寶方面,也會根據網店的流量高低在搜索界面上推薦,為了爭個席位,很多網店不惜重金刷出一個“爆款”。

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圖為握手網的一份淘寶任務單。對話截圖

肖書也提及,自家店鋪內,平時都會有刷單行為,來保障商品的銷量,而雙十一活動前夕,各家店鋪都會加大自身刷單的頻率,希望藉此衝到一個更好的席位和推薦,“雙十一一天生意好的話,甚至能抵得上平時兩三個月的銷量。”

對於刷單,淘寶服裝店店主李巡告訴記者,刷單一直是淘寶店圈子裡的慣用手段,“之前刷單很瘋狂,這兩年淘寶查得嚴了,刷單都是偷偷幹。”三年前開店時,李巡添加了3個刷單群,以每單5元的價格刷了上百單。他稱,去年開始,淘寶嚴打刷單,很多刷單小號和刷單的網店都被封號了,刷單開始變得隱秘。

在隱秘的刷單江湖,也有人利用刷單設計騙局,只需進行簡單的搜索,便可看到大量的刷單詐騙案例。

據公開報道,今年11月1日,廣州市的李女士收到了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其中提到,因其良好記錄與評價,有店家邀請其參加刷單。由於自身待業在家,李女士心動了,便主動添加了短信內的QQ號。

李女士抱著嘗試的態度先刷了一款100元的商品,結果自己的支付寶賬號便收到了106元的轉賬,其中包括100元的本金與6%的佣金。一筆生意成交,李女士心裡有了底,便一口氣接下了十個任務,其中每個任務要購買共價值2000元的毛呢外套。

結果在付過這一萬元後,劉女士卻只收到了180元的佣金,沒有拿回本金,對方則告訴她要先做完任務再一起返還。直到李女士又掃碼轉賬了一萬元後,客服沒有了動靜。就這樣從添加客服QQ號到最終反應過來,6個小時,李女士被騙了兩萬元。

電商刷單江湖:“雙十一”前每天60萬刷手待命


“握手網”軟件淘寶手機刷單任務列表,顯示刷單每單佣金6.95元。軟件截圖

“刷單最高可罰款200萬”

對於刷單炒信行為,針對查明有惡意刷單行為的商家,阿里都會依據法律和平臺規則,作最嚴厲打擊,如直接清退。如果商家刷單行為涉嫌違法的,阿里平臺也會依法將其移交給司法機關處理。

在京東,被鑑定為虛假交易的店鋪,將對涉及商品進行懲罰性降權、下架,情節嚴重的關店,且被限制參與京東的營銷活動。

對於刷單平臺的懲處,已有多起相關案件宣判。

2017年6月,全國“刷單入刑”第一案在杭州宣判。25歲的李某通過創建“零距網商聯盟”網站和利用YY語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單炒信平臺,吸納電商賣家成為會員,收取300元至500元不等的保證金和40元至50元的平臺管理維護費及體驗費,並組織會員通過該平臺發佈或接受刷單炒信任務,一年多非法獲利90餘萬元。杭州市餘杭區法院以非法經營罪一審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五年零六個月,連同原判有期徒刑九個月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零九個月,並處罰金92萬元。

針對商家刷單現象,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兆成表示,對於這樣的“刷單”與“有償差評”,近年來大行其道,逐漸成為網絡購物的“毒瘤”,不少網店店主僱傭刷單人員幫忙“刷單”,人為創造虛假銷量和好評。讓自身好評率上升的同時,也讓同行的差評增多。根據我國《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周兆成認為,很多刷單和差評人員,通過更換不同IP、賬號等方式,將違法行為偽裝成正常消費,從而導致受害商家和消費者不容易抓住違法者的證據。但是對於網絡平臺,要加大打擊刷單客、差評師,通過平臺後臺監測數據,將此納入到消費者誠信數據中,並且對於差評師的處罰要加大力度。根據不同行為的危害程度,以梯度攔截的方式在交易端及評價端對賬號進行限制。對惡意差評情況特別嚴重的ID,系統將通過要求其完成一系列身份認證,一旦認證失敗,將對該ID做永久封號處理。

周律師表示,對於刷單商家也要加大處罰力度,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用戶評價刷單,作出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內容。同時加大對違法者的打擊力度,第二十條明確,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相關部門除了加強查處外,還應敦促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等,完善交易規則、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