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全國降低社保費率提速 專家建議可降8%左右

在中央降低企業成本、穩經濟促發展的政策方向下,人社部、財政部等部門正在加快本輪降低社保費率實施方案。

1月13日,據央視新聞報道,人社部部長張紀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加快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企業降低社保費率的實施方案;據央視1月11日報道,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在積極研究制定市場關注度高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進一步減輕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

2015年以來,國務院先後五次降低或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但是不少企業的降費感受並不明顯。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一方面,2015年以來數次社保降費後,初步估算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約4000億元,平均每年1000億元,分佈到各個省,幅度並不明顯。另一方面,雖然降低了失業、工傷等險種的費率,但佔“大頭”的養老保險費率依然居高不下。

為進一步理順政策,有效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在2018年9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徵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社會預期向好。

然而,此輪社保降費,從哪裡降、降多少、降了以後怎辦,如何才能讓企業有明顯的“獲得感”,成為當下市場關注的痛點。

養老險費率或是本輪降費重點

一般意義上的社保共包含五類險種,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經過多次調整,目前失業保險總費率已從3%降至1%,工傷保險平均費率已從1%降至0.75%,生育保險平均費率則從1%降至0.5%。

不過,與養老保險相比,上述三類均是“小險種”。目前,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費率最高達到28%,是全球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規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保費由單位和職工共同負擔。其中,僱主的繳費費率是20%左右,僱員為8%。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差異各有不同。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養老金結餘比較多的廣東和浙江主動降費,目前兩地養老金的企業費率均為14%,全國最低。2016年4月召開的國常會議決定,企業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計結餘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的省份,可以階段性降低至19%。此後,20餘個省份出臺了階段性降費政策。

多位社保專家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當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費率較高,企業繳費壓力較大,或是此輪社保降費的主要內容。“其他險種的費率該降的,幾乎都降得差不多了,且它們的費率比較低,降費空間不大,效果也不明顯。”鄭秉文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如此,養老險費率成為進一步降社保費率的重點目標。

降低8%左右或符合實際

去年9月國常會議提出的要求是,“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那麼,此輪社保降費到底可以降低多少?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社保降費涉及諸多變量。第一,要考慮降費後,是要保持社保費收入總水平不變,還是略有下降。第二,要評估社保徵管體制改革後,在費率不變的情況下,徵收數額的變化。如果不希望多徵收(即企業負擔的增加),就可以相應測算社保費率下降的水平。“各地費率下調的幅度,或跟此前社保的實際徵收率有關。”張斌說道。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國養老保險總費率“名義上”高達28%。但是在實際徵收中,不少企業存在瞞報、漏報參保人數,人為壓低繳費基數的行為,導致部分企業實際的社保負擔相對來說並不大。但隨著去年社保徵管體制改革,把28%的總費率“坐實”之後,部分企業的社保負擔可能就會大幅上升。

據鄭秉文測算,目前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際繳費費率只有15.8%,遠不到28%的“名義”總費率。“保守估算,養老保險的社保費率可以從當前的最高28%,降低到19%,降低9個百分點,其中企業降低到13%,個人從8%降低到6%。”鄭秉文認為,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分“兩步走”。例如,2019年先降低2-4個百分點的企業費率,企業繳費從20%降低到18%-16%,為第二步降費探路。

根據2018年8月發佈的《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18》,降費能提高社保合規企業的比例。白皮書顯示,27.34%的受訪企業選擇了“比目前降低8-10個百分點會更加合理且能做到合規”,22.34%的企業選擇了“比目前降低4-5個百分點會更加合理且能做到合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建議,養老保險企業繳費費率最多可降至12%,累計降低8個百分點,即總繳費率從28%降至20%。理由主要有三點:第一,與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總繳費率20%相統一,體現制度公平,也符合國際慣例;第二,2009年12月國務院發佈《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跨省就業,除轉移個人賬戶儲存額外,還轉移12%的單位繳費。第三,目前全國各省養老保險僱主費率不統一,浙江和廣東的僱主費率最低僅為14%,可以給它們留下兩個百分點的降幅,惠及兩省。

不過,董登新也認為,考慮到要做好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的平穩過渡,累計降低8個百分點,恐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分區域分批次實施。

多層次養老險有利於降費率

張斌認為,從長期來看,社保費總收入不宜下降。同時考慮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等方式來籌集資金,補充解決養老的資金需求。“如果國資劃轉社保的金額比較大,那麼從企業和個人收取的養老保險就可以相對小一些。”

近日,財政部控股的兩家保險央企—太平集團和中國人保都宣佈將10%的國有股權劃轉給社保基金理事會。

2018年10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曾對外表示:按照有關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要求,目前首批3戶中央企業試點已劃轉了國有資本200多億元,國資委正著手研究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列入劃轉範圍,加大劃轉力度,儘快推動劃轉工作。

鄭秉文認為,國資劃轉給社保,是充實儲備基金,而建立全國社保基金(即儲備基金)的意義是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的補充和調解,跟目前的降費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有利於未來社保降費。他認為,解決養老金收支平衡的問題,需要綜合性的改革。比如:提高退休年齡、加大政府補貼、建立儲備基金、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支柱等。

“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分工,實際上是把國家和企業的責任進行分割,這樣更容易實現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各自的平衡,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平衡的生態。”董登新說道。

在第三支柱方面,去年4月,財政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提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據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今年5月相關試點轉常規有望如期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