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怪員工背信棄義,只因為你還不具備真正的領導力


不要怪員工背信棄義,只因為你還不具備真正的領導力


前言

時代變遷,這個世界一些陳舊的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

過去一個員工可以在一家企業裡幹上十年二十年甚至終身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不斷更新洗牌的行業,斜槓青年時代的到來,人才流動性的現狀,讓企業與員工的關係越來越成為棘手的難題。

那麼,作為企業,如何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未來擁有更多主動權?

1

要讓員工自願上班,而不是被逼上班

稻盛和夫把人分為自燃型、點燃型和阻燃型。

自燃型的人就像一個一直開動的小馬達,不用別人督促總能把工作乾得很帶勁;

點燃型的人需要人給他點驅動力,他就能一點就著;

阻燃型的人就是無論你怎麼激勵甚至鞭撻,他依舊只是我行我素,絲毫不會做出任何改變。

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員,那麼,當你招到一個覺得有可塑之才的人時,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去點燃他,激發他的能動性,才會讓他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

要管理員工的期望值

不要為了吸引人才,把招聘的條件說的極其豐厚,等員工自己發現曾經被承諾的東西並未真正實現時,美好的期望化為泡影,工作的積極性就會喪失,內心的落差感越來越大,當落差達到最大值時,小小的一個導火索都會成為他離公司而去的理由。

馬雲說,要對應聘者做的“壞一點”。

在這裡,引入一個LINKEDIN的案例,他們的做法是:

首先,告訴應聘者,公司的工作並非很容易,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定的付出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薪酬,即使加班,可能也不會得到什麼額外的酬勞。

那麼,當員工進入公司後,就會在工作期間,因為偶爾獲得獎金或者某些福利而覺得,人生中到處都是彩蛋,這樣的公司會讓他有底氣繼續拼搏,為公司也為自己不斷創造利益。

其次,他們會和員工簽訂一個協議,把雙方的義務都寫下來。這樣,在員工的燃點熄滅後,能時時提醒員工自己來公司時的目標和願景,並再一次去點燃他,很多公司不斷給員工“打雞血”,就是想讓員工持續處於燃的狀態。

然後,當員工實現了最初的目標,領導會與員工進行一次細緻的溝通,看看他有沒有新的目標,以便了解員工的想法,如果他願意繼續為公司效力,那麼問一下,下一個目標是什麼,並打算用多久來完成它?

最後,當員工有了離去的想法,但還未找到下家時,他們會主動給員工寫上一封推薦信,並讓員工去辦理加入前員工計劃的手續。


不要怪員工背信棄義,只因為你還不具備真正的領導力



3

如何處理與前員工的關係?

一個公司好或不好,在很多時候,取決於前員工的口碑。

外人評價一個公司,或褒或貶,同行多是出於競爭,詆譭貶損,客戶出於合作,看到的是公司好的一面,多是褒獎,而這都不足以讓人信服,一個在企業裡打拼過幾年的員工的話才更加具有說服力。

大多數企業,一旦有員工離職,公司與之的關係就會頃刻化為冰點,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古語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延伸到企業,可以理解為“不想當老闆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有能力的員工,往往很難替別人打一輩子工,那麼,當一個人有足夠的能力和人脈去開創自己的事業時,就一定是對公司的不忠嗎?

說到底,還是企業的文化和格局問題,投資界的彼得·蒂爾,對待員工創業的方式從來不是阻撓,不是排擠,而是去投資他,而一旦他投資了這家公司,也會傾盡全力幫助這家公司獲得成功,從而實現與前員工的共贏。

試問,當投資者和創業者都抱著一致的信念去做一件事時,想不成,似乎都很難吧?

試想,這樣的前員工除了對前老闆充滿感激和敬意,還會有不滿和怨恨嗎?

4

如何打造與員工的一致性?

荀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見,人心齊的重要性。

公司無論大小,上下同心,目標一致,才能讓公司在良性的軌道上良好的運行。

公司不是家庭,家庭成員之間會不斷髮生矛盾,而它是一個球隊,隊員們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才能贏得比賽的勝利。

老闆如果能夠珍惜員工跟自己乾的這幾年,而不是總想著培養一個人就是想要讓他跟自己幹一輩子,培養員工的目的不是公司在壓榨和索取,而是讓自己的員工更加值錢,那麼雙方之間大多時候都能夠達成共識,從而實現共贏。


不要怪員工背信棄義,只因為你還不具備真正的領導力



5

要分清公司裡的關鍵要務


什麼是關鍵要務?就是公司急於要達成的一項目標,比如,樊登讀書會在二維碼系統沒有做出來之前,他就把目標定在設定二維碼系統上,其他的外界反饋都只能暫時忽略,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難免顧此失彼,如果事事都要做的完美,勢必會讓關鍵要務也無法推進,最後只能讓公司在原地打轉。

6

要相信員工的潛能

大多時候,員工中真正笨的人不多,大多數人之所以被認為笨,多半是因為他的意願沒有被調動起來。

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潛能性和存在價值,對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有決定作用。

工作中一個人被提幹或者被賦予某種獎勵後的積極表現便是最好的例證。

書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說,

坐在教室裡學習的人一般會有三種人:即犯人、過客和發現者。

犯人,它不是實際意義上的犯人,它的寓意是指,被某些固有觀念束縛,又不願意接受新思維的人,實際是“作繭自縛”的人。

過客,即是我們常說的,抱著打醬油的心態做事情的人。

發現者,即是通過學習讓自己更值錢的人。

那麼,你是哪種人呢?當一個人能夠時時反觀自省,就離發現者越來越近了。


不要怪員工背信棄義,只因為你還不具備真正的領導力



《終身成長》裡有句經典的話,

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一場外科手術,以前的舊信念被換成一個全新的,隨著新信念越來越強,就會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有人說,你的思維才真正決定了你的階級。

未來職場,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動態的平衡。只會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成長應該是每一個職場人的標配。

如果你不想被這個世界所淘汰,那麼就放棄那些“我執”的偏見,做一個擅於發現和創新的人吧!

以上是《可複製的領導力》第二課筆記以及感想,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