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一個字都沒提的微信支付,我們為你整理了幕後故事

張小龍一個字都沒提的微信支付,我們為你整理了幕後故事

越成功的工具,反而越可能被遺忘,微信支付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中國商業生活變遷的縮影

文 | 周天

幾天前的微信公開課,張小龍四小時超長主題演講,披露了諸多內幕,唯獨沒有展開聊微信支付,原因是「做得已經很好,不需要談」。

但實際上,微信支付這個月活躍用戶數突破 8 億,日交易筆數超 6 億的國民級功能,也有相當精彩的故事和更大的想象空間。

活躍用戶在 2018 年一年內增長了 2 億,交易筆數也以億為單位翻了幾倍,難怪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會感慨,「2017 年我們原以為微信支付的高速增長已經見頂了,沒有想到 2018 年竟然又有了特別快速的增長。」

那麼,微信支付的後勁,僅僅是因為坊間印象中的「社交應用高頻,流量好」嗎?其實,「不止步於支付」,走到垂類行業中去,提供適配於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是微信在 2017 年幾乎認為增長見頂之後,再次獲得向上的「第二曲線」的關鍵之處。

張小龍一個字都沒提的微信支付,我們為你整理了幕後故事

第二曲線理論,是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出的經典管理學理論。他認為每個企業的發展過程就好比是在拋物線上,在到了最高峰時就要及時切換到「第二曲線」,找到下一個增長引擎,否則就會隨原有的舊曲線下滑。而一旦切換成功,就會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騰訊歷史上不乏第二曲線的故事,QQ 之於原有的 SP 業務,微信之於騰訊,小程序之於微信,都是類似的故事。

耿志軍也看到微信支付深入行業帶來的想象空間,「當我們把微信、微信支付與行業結合起來,就是一個新的天地。到行業中去,廣闊天地,大有所為。」

1 如何「到行業中去」

「到行業中去」,不止是一句口號,微信支付準備了三個工具箱。

第一是微信生態能力工具箱,第二是微信支付基礎能力工具箱,第三是微信支付行業應用產品工具箱。

工具箱和數字助手,這兩個關鍵詞近期頻頻出現於騰訊大小場合,體現了這家巨頭在轉向產業互聯網時代所選擇的一種謙卑姿態。相比擼起袖子下場親自幹,這更是一種潤物無聲。

理解這三個工具箱,其實不難:小程序、公眾號就屬於微信大生態的工具箱,調用的是整個微信生態的能力。第二個,就屬於微信支付的通用功能,而與行業端結合的第三個工具箱,則需要適配於行業的具體要求,比如零售行業,交通行業都各有各的特定方案。

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工具箱,除了完成支付任務,降低資金流動中的摩擦成本,卻也在無意之間,改造了行業傳統流程,提高了效率。

用微信支付行業應用副總經理郭潤增的話來說,在打磨每個行業的消費鏈過程中,我們也是在不知不覺地從更多維度去幫助各行各業積累人貨場的商業數據,當數字資產積累起來,行業將擁有更多可能性。

以掃碼點餐為例,相比處於最後一個環節的支付,在流程上,向前探出了許多步,儘管二者的物理動作都是掃碼,卻有了天壤之別。掃碼點餐,相當於讓餐廳前臺和後廚實現了數字化協同,用戶在等位或來的路上提前點餐,就能讓後廚提前備貨,在用餐高峰期擴容。而當顧客偏好數據積累下來後,也能幫助餐廳調整菜單和口味,後廚亦能提高日常採購的精確度。

表面看是流程改進,實際上是整個餐飲業效率的一次躍升。用戶能看到的明線是支付,而看不見的暗線,則是行業數字化。

張小龍一個字都沒提的微信支付,我們為你整理了幕後故事

周天財經近期參加了不同場合的關於微信支付訪談,聽到次數最多的關鍵詞,就是「數字化」。從中,可以窺見微信支付的一條脈絡:跳出支付,在消費體驗全鏈條尋找痛點,輸出解決方案並迅速迭代,複製粘貼式地全國推廣。微信支付的三個工具箱,其實就是已經超脫了單純意義上的支付,而是幫助行業向數字化邁進了許多步。

根據周天財經的觀察,這種數字化,已經不單單是企業前端和用戶接觸窗口的數字化,而是一種貫穿企業前中後臺運作流程的數字化,這是微信支付在 2018 年,開始產生的顯著效應。

醫院場景就很典型,微信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前端的小程序和公眾號,幫助用戶把從掛號、化驗單、診斷結果、支付乃至藥房抓藥的步驟,都在微信中完成,而在醫院中後臺,則是打通了掛號臺、化驗室、診斷醫生和藥房等不同部門,以支付為槓桿,撬動了醫療機構的流程重構,帶來的效率提升,不言而喻。

「每個行業都可以通過微信以及微信支付相關產品的結合,做出一個行業新的更替,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智慧。」耿志軍如是說。「同時我們最想說的是『敬畏』和『感恩』,感謝合作伙伴願意跟我們一起探索,讓我們的技術能在各行各業探索,有了新的天地。」

一旦談起為 138 個行業提供的定製化「智慧」,耿志軍就變得興奮起來,他說「任選一個行業,我都能說出很多門道,真是兩天兩夜都說不完。」

2 不為人知的行業故事

但不同行業有著「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艱深,耿志軍深有體會。在微信公開課,耿志軍聊到不少有趣的細節。

原本,在圍繞用車場景設計方案時,微信支付團隊設想,用戶把車牌號綁定到微信上,只需一次綁定,就能出入所有的高速、停車場、加油站,自動完成扣費,這對於用戶來說體驗非常好。「用戶體驗至上」所產生的一種近乎天真的理想主義,是微信團隊一直引起自豪的產品法則,在張小龍的公開課上,也是如此,詞頻分析顯示,張小龍一晚上光「用戶」二字,就說了一百四十多次。

但是,當微信團隊真正走入停車場景時,就遭遇了兩個現實:第一,百貨商場的訴求是希望用戶在支付時,先關注商場公眾號,領取商場優惠券,這就使得,此前綁定車牌號即可自由出行的設想落空,百貨商場的訴求其實也合理:和用戶發生更多交互,給用戶推送一些購物優惠信息。

微信支付團隊於是調整了方案,來兼顧用戶體驗與企業訴求,在方案里加入了「支付即會員」、「支付即卡券」等數字化工具。在「用戶體驗至上」的理想主義與「兼顧行業現狀」的現實主義之間,微信支付在尋找微妙的平衡。

張小龍一個字都沒提的微信支付,我們為你整理了幕後故事

「如果不幫助企業提升效率,相信各個行業也不願意去接受新事物。」微信的習慣是把行業痛點產品化,以「尊重原有商業邏輯」為基礎,來設計方案。

比如,有的地方公交行業有儲值模式,如果全盤改為掃碼現付,就會讓巨大的預付款池子歸零,實際上減少了公交行業的可用流動資金,會對公交行業產生傷害。

於是,微信支付在三個工具箱裡,找到了產品思路:微信支付不僅不去顛覆儲值卡,反而幫助儲值卡實現電子化,把實體卡存入微信卡包裡,資金依然留存於公交體系內,只不過微信帶來了代扣和觸達能力,讓用戶在微信裡直接開卡、充值,這樣一來,就幫公交行業拉攏一些現金愛好者加入儲值體系,不僅未觸動存量,反而帶來了增量。這是兼顧用戶體驗和行業現實的一個經典案例。

儘管如此,微信支付並不天然就能贏得所有人的接納。

在停車場的案例中,小插曲還未結束:一些停車場並不願意接納移動支付,堅持要現金,一打聽發現,收銀員最反對移動支付,原因是過去這個群體收現金,除了上交 500 元,還能自己私藏 100 元,但移動支付帶來的透明度,讓這種灰色地帶顯形,因此引發牴觸。

還比如,在推動處方電子化、方便用戶歸集、查看時,一些醫院方的擔憂是自己的核心診斷手法,會被外界窺探。

打消傳統行業對於數字化的疑慮,就成為了微信團隊在打磨產品之外,需要額外付出努力的事。

對微信支付來說,深入行業,洞察現實商業世界的運行法則,是在告別舒適區。微信支付團隊笑稱,「我們其實就是一群很單純的碼農宅男,每天專盯著產品,沒想到各行各業如此複雜,需要我們很多的付出。」

總結微信支付的原則,耿志軍認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來說,有所為第一點就是幫用戶提高生活體驗,第二是幫助企業提高效率。

關於「有所不為」,耿志軍說,「一個互聯網公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只老老實實去做好能做的事,精益求精做好工具,足矣。」

微信支付行業應用副總經理郭潤增也表示,隨著跟各行各業的合作加深,越發感覺每個行業都很不一樣,微信支付很敬畏每個行業,在這個全行業滲透深耕的戰場裡,行業合作伙伴、商戶才是主角,而微信支付是大家背後的工具和武器。

微信支付並不濫用補貼和營銷,提供好的產品,讓用戶愛用,才是根本。在耿志軍心目中,產品就是槓桿,槓桿足夠好,只需要一點點營銷就夠用了。

張小龍一個字都沒提的微信支付,我們為你整理了幕後故事

微信支付會拿捏好尺度,並不會過於提倡超前數字化,而是遵循大勢,當行業有了自發的驅動力時,微信支付再把解決方案和盤托出。而對於基礎設施改造難度大的傳統行業,比如公交,微信支付的打法是先做出樣板,靠示範效應去吸引行業裡其他的選手。

在微信支付的價值觀裡,沒有強勢地揠苗助長,而是充分尊重「勢」。

微信支付也樂於以此為角度,來解釋 2018 年的快速增長,耿志軍認為,一方面,白領們用過的智能機都給了家裡的老人,硬件快速普及。最重要的原因,是春節時中國發生人口大遷移,幾億人換地方生活,帶動日常習慣的交換。每年的紅包也是最大的用戶教育。多過幾次春節,大家不斷加深印象,積累到一定的勢能,到了 2018 年這個時間點,就終於爆發了。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謙卑的說法,微信團隊在上文中所付出的種種努力,顯然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

然而,當付出的努力成倍增加,微信支付卻越發從有形到無形,從有感到無感,用戶體驗越好,用戶就會越發感受不到工具的存在。如喬布斯所言:好的科技,會讓你忘記它的存在。

微信支付越成功,就越可能被遺忘。但是,一款國民級產品,在改變全民生活之後,又深入行業,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再沒有第二個產品能對國民經濟生活發揮這種深遠的影響,一部微信支付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商業生活變遷史。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挖掘出一連串被遺忘被忽視的歷史背後,一些值得書寫的臺前幕後。

- END -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 techfins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