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相信很多人睡前都會去做一件事:給微信運動步數排行榜裡的人點贊。走路可以說是最簡單易操作的一種鍛鍊方式了,在大家心中佔據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因為我們聽說:

日行一萬步,健康你一生

跑步傷膝蓋,走路更健康

但運動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會讓你大開眼界!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一萬步,起源於55年前的一場營銷

"日行一萬步"不僅是在我們國家流行,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這麼說,但10000步這個標準是怎麼來的呢?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籌備階段,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叫"萬步計"的東西,也就是一個記錄你有沒有走到1萬步的表。所以這個神奇的數字並不是來自什麼科學實驗,它只不過是一場聰明的產品營銷。

日行一萬步,比不上健走10分鐘?

BBC找了一些志願者,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走一萬步,另一組嘗試"活躍10分鐘"的運動,即一天內分3次進行為期10分鐘的快走。

要走一萬步的那一組,進行實驗的志願者不是很情願: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這位志願者為了湊足步數,將東西一件一件放進洗碗機,她說,要在忙碌的一天裡塞進5英里的步行,真的是個精細活。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而另一邊的志願者心情要好得多,甚至邊走路邊哼歌。他們的目標是提高步速鍛鍊自己的心肺。

結果是,Active Ten組的實際運動強度比萬步組高出30%,即使他們花費的時間更少,完成地更輕鬆。

正確的日行一萬步應該是怎樣的?

很多人整天都佩戴運動手環或計步工具,晚上回家發現自己上下班途中,或者忙裡忙外也走了一萬步。這種生活中的步數當然是運動的一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健身效果,但強度遠遠不足以達到"日行一萬步"理想的運動效果。

你需要拿出一定時間來進行健步走,提高心率,保持運動強度,就像紀錄片中的Active Ten組那樣。如果工作忙,可以在下班時提前兩站下車,然後步行到目的地。

紀錄片中還給一般人指出了每週應該有的運動量:每週完成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跑步傷膝蓋,走路更健康?

不少人都說"跑步傷膝蓋",於是選擇走路來保護自己的膝蓋,這個說法對嗎?主持人拿自己做了次試驗。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我們要做一場試驗來測量我膝蓋經受的壓力,比較跑步和走路兩種情況下的壓力。他們運用了動作捕捉技術,這能幫助他們看清,我的身體到底是怎樣運動的。

嗯,那麼實驗的結果如何呢?

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不能養生?走路比跑步更傷膝蓋?

我們得到了兩條曲線,第一條紅色的線顯示了你跑步時腳部受到的衝擊,跑步時的衝力更大一些——這一點是符合很多人預期的,你跑步的時候膝蓋受到的衝擊確實更大。

但是,這裡卻沒有考慮一個重要的變量:時間。如果你把這個維度考慮進去,算出來的結果就很驚人了。這時得出的結論是:

跑每一米距離受到的總衝力其實更低,幾乎只有走路的一半。

根據片中所說,跑步對你的膝蓋還有另一個好處:經常承受跑步的這種衝力,能讓你的軟骨被重複壓縮、釋放,這能促進血液循環,讓更多氧氣和營養流到軟骨去,讓軟骨更好地生長,這對關節是有很大好處的。

所以,從長期來看,跑步肯定是比散步好很多的,你唯一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循序漸進了,不要動得太猛把自己搞受傷了。當然,如果你體重嚴重超標或者本身有傷,最好將跑步改成騎車或游泳。


這些關於走路和跑步的真相,只是這部片子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裡面還講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

在健身房應該舉大重量還是小重量?

為什麼很多人沒有毅力堅持鍛鍊?

所謂的"堅持"真的有用嗎?

在家裡如何簡便地測試自己的運動能力?

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那麼強烈推薦你去刷一刷這部紀錄片,各大平臺基本都有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