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要求,将他的棺材往南抬,绳断便葬,真有其事吗?

拨开历史云雾,还原历史真相,大家好我是麦芒。

对中国人来说,葬身之地是件大事,墓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大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前留下遗言,让人将他的棺材向南抬,绳断便葬。这个遗言让人非常的匪夷所思,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呢?虽不解其意,但刘禅还是依照遗言,让四名大汉抬着棺材向南去了。

诸葛亮生前要求,将他的棺材往南抬,绳断便葬,真有其事吗?

《三国演义》剧照

四名大汉抬着棺材走了一天一夜,累得快要趴下了,可是这绳子没有一点要断的迹象,这可怎么办呢啊!大家一起商量,决定将棺材原地埋了,回去复命,就说是依照吩咐办了。回去向刘婵复命时,刘禅看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便知他们肯定是撒谎了,刘禅大怒,将四人全部斩首。杀完人后,刘禅这才想到:“相父埋在哪里了就没人知道了啊!”可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算之中。诸葛亮早就料到抬棺材的人坚持不到“绳断便葬”的时候,他们肯定把棺材随意埋葬,而刘禅一怒之下把抬棺材的人杀掉,那么自己埋在哪里就不可能有人知道。诸葛亮这招真是绝了啊!相比于那些帝王到处为自己找风水宝地安葬,最终落得个被盗墓贼搞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高明太多了。 可这毕竟只是小说中的故事,那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诸葛亮生前要求,将他的棺材往南抬,绳断便葬,真有其事吗?

成都武侯祠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蜀汉军队从褒斜道出,屯兵武功(现岐山县)五丈原,与魏国都司马懿对峙百余日,终因积劳成疾,病卒军中,“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墓葬在定军山,但是连没有坟丘都没有修建。所以,到了今天,诸葛亮的墓究竟在定军山的哪个位置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绳断便葬”的遗嘱。

诸葛亮生前要求,将他的棺材往南抬,绳断便葬,真有其事吗?

诸葛亮之墓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三国演义》一书在民间的影响,诸葛亮这一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此书巨大的影响力,才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误会。诸葛亮逐渐被神话,人们将“小说中的诸葛亮”当做“历史上的诸葛亮”。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名人如何评价真正的诸葛亮。北宋兵法博士何去非道:“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和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于今看来确实是很中肯的评价。

鲁迅说:“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但这是评价的小说中的诸葛亮,小说是由罗贯中写的,小说中许多的情节都是作者遐想出来的。如此多的令人赞叹的计谋权术自然也是作者想出来的,那么“多智而近妖”的名头到底该属于谁,我也不用明说了吧!佩服作者的脑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