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职场时代大猜想:巨头更加强盛,打工者或将彻底消失

我们当今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剧烈变动的时代,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最近十年在技术和文明上的发展,堪称奇迹,而这种爆发给我们身处的职场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远一点的,十几年前那次下岗大潮轰动全国,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出现,也几乎是革了很多传统岗位的命。

最近我读了很多吴声老师的作品,在诸多报告和观察结论之下,隐约又嗅到了那么一丝职场变革的气息,但这场“变革”可能并不是由技术的革新引发,而是人格化,“人”这个因素在职场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天不妨和大家一起来脑洞一下,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基于人格化的协作方式,那时候的职场会是什么样子。

后职场时代大猜想:巨头更加强盛,打工者或将彻底消失

职场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张关系网,有了这张关系网,才有了人们的分工协作,在工业时代,产品是主角,人们的协作关系更多的是停留在“工作”本身,上班的时候大家嘻嘻哈哈是朋友,可是下了班各回各家,关起门来谁也不联系谁。

到了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的出现,将这张关系网升级,公司内部人与人的连接开始变得重要起来,而市场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消费者与产品连接,现在变成了直接与人的连接,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网红能够在一夜之间爆发的原因。

在未来基于人格化的职场,人成为了主体,人格魅力将在职场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脑洞,就是管理者被剔除,传统的管理理念及思想,都将崩塌。

其实现在这个言论也始终在坊间流传,但是我们却一直都没有看到一个真正没有管理者的公司,那为什么说未来十几年,管理者将不复存在呢?

今年有一个职场现象值得你引起注意,那就是一批“不速之客”的到来——95后,这群年轻人不得了啊,就说我们公司的几位95后吧,我们是弹性工作制,没有打卡一说,但是规定9点上班6点下班,我们在一起工作一年了,这几位年轻人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如果当天的工作没完成,甚至主动加班完成,开始我以为这只是我们公司的个例,后来和我朋友聊起这事的时候,没想到他们公司的95后也是这样。

这群年轻人身上表现出的自律,着实让我们感觉汗颜,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他们对自我成长的极度渴望,我们都知道,管理本质上是一套预警机制,在面对这样一群员工的时候,管理那套东西,很难发挥更大的作用。

后职场时代大猜想:巨头更加强盛,打工者或将彻底消失

我要和你分享的第二个脑洞,很有可能变成事实,那就是阶层差距将会不断被拉大,最终完全固化。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至少我对于未来的00后乃至10后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他们那代人会比我们这代人更优秀,可能等到他们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的竞争力将变得不值一提,这还没完,更残忍的是,他们的竞争力从不会面对我们这些老家伙,而是他们之后的20后和30后,这种竞争一旦形成,我们这代职场人搞不好就要被架空,甚至直接摔进最下面的阶层。

我要和你分享的第三个脑洞,可能真的是个脑洞——打工者将彻底消失。

未来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很可能会带来平台的全面崛起,各种内容将会实现井喷式的爆发,人人都会是内容的生产者,成为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红”,到时候的协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因为会有一个群体,异军突起。

他们就是斜杠青年,这个词在最近两年可是非常火,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已经不少,可能走在街上你看着不起眼的一个男孩子,没准就是既会敲代码,又会将方案的全能人才,而这些人的合作可能会更加简单,基于对彼此人格的认同和信任,一拍即合,这事儿咱就可以开始干了,而且他们自身本就多才多艺,做起事情来,可能完全不吃力,他要打工者做什么嘞?

后职场时代大猜想:巨头更加强盛,打工者或将彻底消失

好了,这就是我要和你分享的职场脑洞,同时也是我读完吴声老师这些作品之后的一些“敢想”,实际上我自己也知道,可能很多脑洞最终还是脑洞,毕竟职场这张关系大网实在是太复杂,如果把人性、利益分成、资本等因素放进去谈,可能这个话题根本就没有谈的必要了。

但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职场真的正在发生变化,“人格魅力”开始成为职场人的风向标,这些年轻人就是自带人格的职场IP,他们的加入,正在让职场环境往一个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没有老油条对新人的打压,所有的职场技能变得更加公开化,同事间除了共享利益外,还可以成为并肩前行的伙伴,至少我对这群年轻人也是充满信心的。

(文 / 周小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