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文人書法大家旭宇先生詩書之外,常年徜徉於傳統文化的經典閱讀。其有感於偉大復興的時代,通過以點帶面,探賾鉤深,選取代表性歷史人物和事件,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文人札稿形式開啟與歷史經典的對話。奉獻出其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

《寄給歷史之書札》凡30則,其所對話歷史人物既有帝王、聖哲、忠臣、武將,又有詩人、書家等,涉及歷史傳統文化各個方面。其語言既莊重,又詼諧幽默,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讀後給人以啟發、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是中國書協原副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中國楷書研究院院長等多個頭銜。但他最認可的是自己永遠是農民的兒子,是一位終身向學的學人。他同時又屬於兩個族,一個是草根族,一個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娛樂圈明星,而是歷代先賢聖哲。先生把與這些歷史人物的對話看作是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洗禮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著歷史沉澱傳承的厚重,又體現著時代精神的鮮活。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2017年春連續在《書法報》發表後,引起書界及社會巨大反響。《書札草稿》也被收藏家攜去珍藏。書法評論家李庶民、西中文、張瑞田、胡湛、陳智、邱世鴻等,認真閱讀,仔細剖析。認為《旭宇寄給歷史之手札》以簡明的語言,批判或肯定諸歷史人物。其既具經典傳統性,又具有時代的文化審美屬性。其既是當代的,也是屬於歷史的。

自本期始,我們將逐則分期轉載發佈,並附我們不成熟的闡釋。讓我們一起再次分享文人書法大家旭宇先生的歷史穿越之旅。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丨寫在前面丨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書生。雖所學不深,但終身向學,並且認為生在中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過的幾十年間,接受華夏先賢聖德的洗禮,接受他們的教育,成為他們的粉絲,明瞭一些事端,“滌穢濁兮存正靈”,該是何等的自豪和快樂。

中庸之道,是人間正道。環顧世界,唯有我華夏文明有此盛德,並且自古至今發揚光大,永不斷流。這是天道,以人為本,國強不霸,惠澤四鄰。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無一害,行之正而彌之遠,是以華夏文明數千年永放光芒。雖然曾遭外來之侵,但我國文明總是使那些外來江河融匯一起歸於華夏之大海。因之,我們文化自信!

細數自己走過近八十載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啟我以清,唯釋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開始讀老子的《道德經》,那時迷濛不知所言,但一直讀著,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於身其德乃真”,從自身做起,常思己過,消除穢濁,以存正靈,並以“正靈”聆聽聖賢教誨,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觀人,於是有了些想法隨時記錄下來,並於去年拈筆成文,題曰《寄給歷史之書札》,計三十通,獲《書法報》之支持,闢版刊發。其草稿雖書寫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給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書札,兩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歡讀些古書。在偉大時代的今天,有領袖的號召,感知前賢的心音,在躁動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懷安靜下來,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啟示和惠澤。尤其是老子之學讓我畢生追尋,那樣的一種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稱絕,天門頓開。讀著,讀著,有時夜間坐起來領會深奧,冥想兩千多年前聖賢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嚮往之。

於是開始寫些手札。此後,我又與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寫了三十篇《老子與書畫》短文,擬於二〇一八年歲始在《書法報·書畫天地》刊出,算是我學習老子心得之點滴。感恩先賢,感恩偉大時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讀書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娛”,此語應是寫照於我,才疏學淺,筆墨不精。媳婦再醜總是要見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賜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旭宇寫於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東麓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書影

丨簡介丨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自創新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草稿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正本

丨釋文丨

宇頓首 大令閣下尊前:

君之書作常令吾逸氣凌霄飛揚之態,使吾有欲仙之想(但令尊常言汝不規也)此乃勝尊堂之處也,但觀君之書札,多言疾痛之事,或為不吉之兆,君或壽不永矣。惜哉,惜哉。

白陽再拜

丨解讀丨

中國書法,依託漢文字的文化存在與文化精神,故爾兼具形、音、義三美。有形,可觀;有音,可分節奏;有義,可宣於社會文化訴求。中國書法成為一種天下不可有二的文化存在,言其小,是為心象,言其大,宇宙盡納其中。所以,觀書法,欲俗則入世,出俗則天上人間。

但旭宇先生論書,以為在書境的創造上,王獻之要勝出王羲之。數年前出版的《旭宇藝術隨談》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王獻之的作品,你要不看原件,是看不出那麼好的。你一看原作,那就是好,而且比他父親還高一籌。我個人這麼認為,因為王羲之寫得比較規矩,比較緊湊,相對有點拘謹,王獻之寫得開展,飄逸,放得開,而且高古脫俗,有一種空靈境界,一種超凡脫俗境界。”要在有無之間,虛實之間,牽連迎送之間,一氣化三清,變的無跡,變的無痕,變的自然,是來無拘,去無隔,行無定,是人的“神仙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存在狀態。王獻之創造了一種優美雅緻的筆墨存在形式,他的種種筆墨關係處理的是那樣的精緻、精妙,狀如天地間的自然生成,令人進入其間,便化入其間。旭宇先生所說讀王獻之的書法作品沉入其間而不能自拔,從精神到觀念的感覺,觀者的個性與自主意識都失去了,心只隨著書家給出的韻律與狀態而起舞,所謂“發吾有欲仙之想”即是。仙,飄飄欲仙也。以旭宇先生深厚書法造詣而生成書法定性定力,觀王獻之帖而搖動書心,是要推重王獻之書法的這一特點,但也說明王獻之書法的非凡之處在其逸氣飄飄。書各有品,品有別,但要尋佳境。

旭宇先生讀帖,是既讀筆墨以見形式,也讀文字以見書家心跡,非常有助於理解筆墨的品位,品質與品格。比起一些書家讀帖只讀直觀的筆墨形式,旭宇先生的讀帖法更著眼於對帖形式作文化深解,進而上及書法字法,筆法流變及書法文化精神的繼承,對引領現代書法進入文化自覺,是大有益處的。

在那個時代,二王書法是很有新意的,實在代表著一種新書風的問世。只是王獻之這人有點小心眼,勸他父親說:咱家的家法不可外傳。他說的“外”,無非是他和他爹的叔伯兄弟,還有他的老孃舅,他們也都是那個時代“著名”的書家。他的多病痛,或許與他的多心眼有關係吧。這或許是他不該多慮的吧。為天下師者,得天地之靈氣,吮萬代之精華,故非人皆可為,且一人足矣。不知旭宇先生以為然否?

丨藝評丨

作為詩人的書法大家,旭宇先生行書《寄給歷史之書札草稿》在藝術性方面,其審美追求是多元的,首先是散其懷抱,任情恣性,悠然自在,讓性情流暢在筆墨之中,其次是讓詩歌的節奏感、空靈感在書法中有機凸顯,故得其書自然率性,書卷氣濃,灑脫生動。

31件書札草稿作品,內容表現不同,章法形式各異,墨色氣韻、格調氣息等等,也都不盡相同,各有面貌。寫給嵇康、六祖大師、黃庭堅、蒲松齡、毛澤東的書札,節奏明快,性情爽朗,用筆爽利。尤其寫給黃庭堅的書札,博採傳統經典之長,右軍、顏魯公、山谷風采神韻兼具,酣暢淋漓,自然把握質樸與妍美的統一,清健與秀逸的統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上官甫貴,書法評論家、上饒書法院院長

丨作品丨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丨藝術家丨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丨王獻之

旭宇,號白陽,著名詩人、當代文人書法大家、一級作家、編審。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北省政協文史館名譽館長、河北省政府參事等職務。其大半生從事編輯、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工作。

他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優秀傳統,將書法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旭宇先生以其數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詩、書、學諸方面都多有建樹,並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極高的聲望和榮譽,是當代詩壇和書壇的領軍人物。他的詩,關注時代,正氣高亢,剛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詩壇影響深遠。他的書法,楷、行、草皆善,彰顯出全面大家風範。行書宗法晉韻宋意,飄逸勁健,富有書卷之氣。楷書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實踐的全新範式。草書創作,達到了飛揚暢達,連綿貫通的高妙藝術境界。

他在學術上獨具創見,體現了他豐富的學養,他倡導詩書互化的學術思想和適應時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揚“蘭亭精神”等,都為詩壇、書壇所重。旭宇先生詩書學兼修,德藝雙馨、品格高尚為社會所稱譽,是當之無愧的全國藝術大家,在當代文壇具有典型的範式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