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寶寶一拉肚子

不少寶媽十分擔心

是輪狀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性腸炎?

其實,還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近日,東莞市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徐炳燕、蘇小華、黃慧萍選取了4627名腹瀉兒童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有13.8%的孩子乳糖不耐受,0至2歲的發生率最高。近期,該研究結果發表在了《黑龍江醫學》雜誌上。

我們一起來看看。

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網絡圖)

輪狀病毒感染最易致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後需經乳糖酶分解,才能被人體吸收。

乳糖酶位於小腸絨毛表面,如果它的活性下降,或者分泌量減少,可導致乳糖在腸道里不能被正常分解,產生氫氣,引起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症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乳糖不耐受”

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東莞市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選取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在該院進行乳糖不耐受檢測的4627名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孩2793個女孩1834個

經過檢測,在這4627名受檢測患兒中,有638名乳糖不耐受,佔比13.8%

為什麼他們會乳糖不耐受?

為了解開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隨機選取216例乳糖不耐受患兒,對其輪狀病毒、腺病毒、大便常規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這216名患兒中,有90人(佔比41.7%)存在輪狀病毒感染;有32人存在腺病毒感染(佔比14.8%);有28人存在細菌性腸炎。

所以,輪狀病毒感染

最容易導致孩子乳糖不耐受,因為乳糖酶是輪狀病毒的靶酶,輪狀病毒感染可損傷小腸粘膜絨毛上皮細胞,從而使乳糖酶活性降低,引起乳糖不耐受,出現腹瀉。

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0至2歲的孩子最容易乳糖不耐受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乳糖不耐受程度不同。

在這4627名孩子中,0至1歲的孩子乳糖不耐受比率為14.2%;

1至2歲的孩子為14%;

2歲以上降至7.8%

原因可能是2歲以下孩子的主要食物為高乳糖的乳製品,極易導致乳糖不耐受。

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乳糖不耐受可能導致腹瀉,而腹瀉的孩子營養物質攝取不足,使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吸收利用乳糖,進一步加重腹瀉,二者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大便常帶酸臭味,含有泡沫,呈黃或青綠色蛋花湯樣或稀糊狀,腹瀉每天數次至十多次,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嚴重時可出現粘液血便,甚至小腸壞死。

所以,研究人員建議,孩子腹瀉,應該重視乳糖不耐受檢測,如果發現乳糖不耐受,除了常規的止瀉治療,還應去乳糖飲食,避免濫用抗生素。

小調查

4627名腹瀉孩子,13.8%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家長們請看過來

本公眾號育兒、孕媽、耳鼻喉、皮膚、眼科、中醫交流群都成立了,內有醫生免費諮詢,如加入,請加小編微信:DGRBjkxgj,拉你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