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醫丨關於煎煮中藥的“七問七答”

中藥湯劑,又稱中藥煎劑,是將經過加工炮製而成的中藥飲片,加適量的清水,用火煎煮一定時間後,去渣取汁所製成的液體藥劑,是傳統中藥製劑最為古老的劑型。因為具有在人體內容易被吸收利用,奏效較快等優點,至今仍然是中醫臨床治療用藥最主要的劑型之一。但是,您真的會煎煮中藥嗎?以下是患者對煎煮中藥常出現問題和中藥臨床藥師針對問題進行答疑,希望能夠幫到您!

問題一:煎藥前需不需要先清洗飲片?

學點醫丨關於煎煮中藥的“七問七答”

不需要!某些患者在煎煮中藥飲片時,因嫌其“髒”而常在煎藥前用水清洗,以除去表面的汙垢、塵土等,其實這是極不妥當的做法。首先,飲片上市前已經經過了淨制;其次,飲片如果清洗會使表面的輔料流失,包括蜜、酒、醋等;而且,煎藥前清洗飲片可能會引起水溶性成分丟失,如大青鹽、芒硝等。因此,煎藥前清洗飲片會減弱或改變湯劑的原有藥效,影響藥效的發揮和疾病的治療,故煎藥前不宜清洗飲片。

問題二:煎藥時應該選用何種煎藥器具?

學點醫丨關於煎煮中藥的“七問七答”

宜用:陶瓷器皿、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砂鍋、紫砂藥壺、電煎藥鍋、不鏽鋼鍋。這些器皿與藥物所含的成分不易發生化學反應,可以用來煎煮中藥。其中砂鍋、陶瓷鍋,保溫性好,水分蒸發量少,傳熱均勻,更適宜煎煮中藥。

忌用:鐵器、鋁器、銅器、銀器等。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金屬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另一方面是因為鐵、銅、錫、鋁等這些元素本身是藥物,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問題三:浸泡藥物宜用熱水還是涼水?

宜用涼水,不宜用熱水。用開水浸泡中藥飲片,會損壞藥材細胞壁,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此外,茯苓、山藥等含澱粉、蛋白質較多的藥物遇沸水,表面澱粉凝固,水分不易侵入內部,有效成分難以煎出,影響藥效。薄荷、紫蘇葉等,含有揮發油及揮發性物質,遇熱易揮發,更不能用沸水浸泡。

問題四:煎煮第一煎時應該用浸泡藥材的水還是重新加入的水?

學點醫丨關於煎煮中藥的“七問七答”

直接用浸泡藥材的水煎煮。浸泡藥材的水是不能倒掉的,應該直接用浸泡藥材的水煎煮中藥。浸泡後的藥材細胞膜破裂,由於細胞內外濃度梯度,飲片中內容物大量析出,可溶性物質向外擴散,溶解在浸泡的水中。如果將浸泡藥材的水倒掉,換新的水煎藥,會造成浪費,並且降低藥效。

問題五:中藥為什麼要煎兩次?多放水煎一次不行嗎?

頭煎煎藥時藥物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第二煎,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一般而言,一劑中藥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

問題六:中藥的兩煎是不是上午第一煎,下午煎第二煎?

不是的!第一煎、第二煎要連續煎煮。由於湯藥需要分成上午、下午兩次服用,所以有很多患者誤以為上午煎第一煎,煎完後服用,下午煎第二煎,煎完後再次服用。這樣造成藥物濃度不一,藥效下降,甚至夏天室溫高時,煎煮過的中藥長時間放置可能會酸腐變質,需要向患者強調兩煎連續煎煮。

問題七:煎糊的藥物還能否服用?

學點醫丨關於煎煮中藥的“七問七答”

切記煎糊的藥物不能服用。中藥一旦煎糊,其性質就會發生改變。例如,滋補性中藥煎糊後,其性味會由甘甜變成苦澀,不可能再起到滋補作用;活血化瘀藥物煎糊後,會變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大部分中藥煎糊後,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甚至效果相反,該清熱的不能清熱,該滋補的不能滋補。因此,中藥煎糊後應丟棄,不能服用。

學點醫丨關於煎煮中藥的“七問七答”

本公眾號育兒、孕媽、耳鼻喉、皮膚、眼科、中醫交流群都成立了,內有醫生免費諮詢,如加入,請加小編微信:DGRBjkxgj,拉你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