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低谷,才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職場低谷,才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我們來個假設:重點大學畢業後的你,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是1600元,每天早上需要6點起床,坐一個半小時的公車,然後再花5塊錢坐摩托車到單位,公司裡的同事都是已婚混日子的太太,這樣的工作你做不做?

是不是感覺能在這單位幹一年已經很佩服自己了?

是不是感覺這單位完全看不到前途和未來?

是不是覺得待在這單位的自己飽受委屈?

是的,我也這麼認為。

但我發現,曾經在這種環境裡待過的人,後來的人生都特別的出其不意。

職場低谷,才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我舉的假設其實並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的事例,發生在我朋友阿信的身上。學城規設計畢業後的他進入了政府單位,但卻是合同工。因此沒有福利和好的待遇,除了1600元到手的工資,什麼都沒有。

當時我還在美國讀書,阿信與我只是多年好友。那時候,他對大洋彼岸的我說: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要持續多久,雖然我理想中的工作不是這樣,但現在也只能這樣,挺好。言辭中對生活和工作沒有任何的不滿和抱怨,只是陳述。

在看不到未來也沒有機遇出現時,阿信決定待在原地,不帶任何焦慮和慾望的去生活。

在這1000多個日夜裡,他時常在空閒的時間研究新的軟件和程序;在慵懶的午後睡一覺養神;在夏日炎炎的清晨騎單車去上班;還在這無慾無求的時光裡拿到了碩士文憑。

他在不慌不忙中過著樸實的生活卻也樂在其中。我雖然有好些年沒有見過他,但從每一次的聊天中,我都能感受到他特別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處境。

哪怕在我們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為何還要待在這個毫無意義和未來可言的工作崗位上時。他卻清楚的知道這是一段蟄伏期,是一段必須要忍耐的時光。

他對我說:也就是無法送女朋友特別好的禮物和國外的旅行。但人這一生怎麼過都是過,取決於你自己覺得值不值得。

<strong>這是一場青春與歲月的角逐。就好像高手之間的對決,最後只剩下忍耐力的比拼。

職場低谷,才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3年後的元旦我有事回國,飛機落地的瞬間打電話給阿信想蹭飯。阿信在電話那頭平靜如斯的和我打趣:沒問題,我已經考入了設計院,有錢請你吃大餐。

我在驚訝之餘才瞭解到,1000多個日夜後的某一天,阿信終於等來了一個市設計院招考的機會,而他憑著這幾年對於專業知識的積累和興趣,輕鬆過考入職。

整個院都是清華北大高校研究生畢業的員工,甚至還有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以及中規院這種牛逼哄哄學校出來的人。

阿信沒有強大的教育背景,但他卻從來都不曾焦慮。後來他教育同在職場卻異常焦慮的我:教育背景只是敲門磚,但工作需要的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就是實力與思維能力。而專業知識這東西,你在這個崗位上多做幾年也會得到。

職場低谷,才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設計院入職的前半年,作為新人,他接觸不到好的項目,也因此拿不到項目提成。換句話說,他依舊只有每月1600元的工資,只是待遇上比之前好了很多。我常打趣他說:感覺還是很“窮”啊。

阿信依舊毫不在意:有什麼關係。能做多少就去做多少事,空餘的時間不正好可以陪家人,增進感情。

阿信一直用一種沉著冷靜的態度在面對工作,無論是在懷才不遇的時期,還是在事業巔峰,他一直都不驕不躁,一絲不苟的只專注在眼前每一個項目裡,其他的,一概不聞。

或許這樣的人,不適合做領導,也鮮少有機會往上爬。

但在工作上遇到這樣的人,領導喜歡,下屬也喜歡。

單憑這份忍耐力,就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跨過去這一步,黑暗將變黎明。但黑暗要持續多久,我們誰都無法知曉。

借用阿信朋友圈的一句話:<strong>要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