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來源丨啟迪控股(ID:tusholding)

作者丨TUS

11月16日,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和啟迪創新研究院聯合完成的《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由清華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高建,在廈門市清華海峽研究院舉行的2018年二十國集團創業圓桌對話上正式發佈。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 高建發佈《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是2002年以來發布的第15份年度中國報告。該報告基於過去十五年的年度調查數據,從中國創業活動的結構特徵、質量、環境和區域差異等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創業活動15年來的變化與發展。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主要研究觀察如下:

01

中國創業活動的結構特徵

中國創業者中最為活躍的群體是25-34歲的青年。創業動機以機會型為主,大部分創業者選擇在以批發或零售為主的客戶服務業創業,具有高附加值的商業服務業創業比例低。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具體來看,中國超過30%的創業者為25-34歲的青年,18-34歲的群體約佔創業者總數的一半。

創業動機分為生存型和機會型兩類,平均來看,中國創業活動中機會型動機佔到總體的60%以上,並持續提高。以批發或零售為主的客戶服務業是中國創業者選擇創業的主要領域,超過60%的創業者在該行業創業,其次為製造和運輸業。

02

中國創業活動的變化趨勢

2002-2017年的15年中,中國低學歷創業者比例逐步下降,高學歷創業者比例有所提高,收入高的人群創業增多。雖然中國創業失敗的比例呈現出下降趨勢,但創業者對自己創業能力的認可程度有所下降,恐懼失敗的比例逐步提高。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具體來看,中國創業者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創業者比例從2003年的14.2%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6.3%。創業者的受教育程度與創業動機顯著相關,2017年未受過正式教育或受教育程度為小學的創業者中,僅25%的創業動機是機會型創業,而這一比例在本科及以上學歷創業者中為81.8%。2002年,僅25.5%的收入高的人群參與創業,而2017年,收入高人群創業的比例是30.5%。

中國終止創業(過去一年內將企業關閉)的比例也呈現下降的趨勢,2003年終止創業的比例為8%,而2017年這一比例約為2%。同時,中國創業者認為自己具備創業能力的比例有所下降,從2002年的37%下降到2017年的28%。

但是,對創業失敗的恐懼比例有所上升,從2002年的25%上升到2017年的41%。導致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成功創業所要求創業者的能力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03

中國創業活動的質量

2002-2017年的15年中,中國創業活動的質量在提高,但與G20經濟體中的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創業質量包括創業企業的創新能力、成長性和國際化程度。創業企業的創新能力與企業產品的新穎性和新市場開拓有關。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在我國,2006年顧客認為創業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是新穎的且企業在市場上沒有或只有較少競爭對手的比例僅為7%,2017年這一比例增長到27%。高技術創業比例相對更低為3%。雖然中國創業企業的創新能力有提高,但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高技術創業比例,與 G20經濟體中的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落後,也低於G20平均水平。

2006年,中國有超過40%的新創企業提供能的就業崗位很低甚至為零,而這一比例2017年下降到1.3%。同時,2006年可提供6個及以上就業崗位的高成長企業比例為20%,2017年這一比例增長到27%。

總體來說,中國創業企業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不斷提升。與G20經濟體對比,中國高成長創業企業的比例處於G20平均水平以上。中國創業企業中約三成擁有海外客戶,這一比例與G20經濟體中的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例如美國創業企業擁有海外客戶的比例超過80%。

04

中國創業環境

中國創業環境在不斷改善。有形基礎設施、市場開放程度、文化與社會規範等是創業環境中一直表現較好的三方面,而商務環境、研發轉移和教育與培訓等是中國創業環境中一直表現較弱的四方面。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具體來說,有形基礎設施是中國創業環境中最好的一環。市場開放程度和社會文化規範也表現較好。金融支持早期是中國創業環境中較為薄弱的一環,隨著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在中國的活躍以及互聯網金融和眾籌等新形式融資渠道的出現,中國創業活動的金融支持開始改善,已經呈現出較好的表現。

政府項目、商務環境、研發轉移和教育與培訓是表現較弱的方面。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創業政策表現較好,但其中涉及到的高效行政、規範行政和政策優惠等表現有待改善。創業教育與培訓尤其是中小學啟蒙教育(鼓勵、關注和指導)表現比較弱。研發轉移的評分不高,研究成果和新技術商業化過程存在障礙。技術獲取難,獲取後轉化速度慢。

05

中國創業活動的區域差異

2002-2017年的15年中,中國城鄉創業活躍程度比較均衡,但城市機會型創業的比例相對高一些。區域創業活動的差距還沒有顯著縮小。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出爐

具體來說,2010年前農村地區創業活動較城市更為活躍,2005年城市樣本中每100個18-64歲的成年人口只有10名早期創業者,而農村樣本的創業者數量是16人。2017年城市樣本中每百名成年人創業者數量是11人,而農村樣本為10人,基本相同。

城市地區創業者中機會型創業的比例為67%,而農村地區創業者中機會型創業的比例為61%。

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和江蘇等六地區(以下簡稱“六地區”)和其他地區每萬名成年人在過去三年中新增的私營企業數量都在增加,但“六地區”的增長更快。2002年中國“六地區”的每萬人擁有的新增創業企業數為24家,其他地區的為4家。

到2017年,“六地區”每萬人擁有的新增創業企業數為212家,其他地區為81家。造成創業活動區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創業文化氛圍、產業結構變化、人力資本和技術發展水平。

研究表明,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多、第三產業GDP佔比高,勞動力人口中本科以上學歷比重高以及發明專利授權量多,則該地區的創業活動就可能更加活躍。市場需求和人口變化對區域創業活動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弱。

同日,由啟迪創新研究院完成的《2018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評價研究報告》在廣西南寧舉辦的清華大學第二屆“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第十屆啟迪創新論壇上正式發佈。

該研究顯示,2017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前10強城市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南京市、蘇州市、武漢市、成都市、西安市,且百強城市創新創業環境呈現出“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競爭態勢。

這是自2011年以來,啟迪創新研究院發佈的第八個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評價研究年度報告。期望《2018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評價研究報告》和《全球創業觀察(GEM)2017/2018中國報告》,能夠對各地政府、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提供不同維度、有價值的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