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事業合夥人”概念很多人都在關注,未來市場競爭更多是合夥人制度的競爭,

未來四十年一定是企業和產業要素合夥的四十年,每一家企業的機會和風險都會放大,很多企業會被淘汰,也有很多企業會脫穎而出;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戰略生態化,組織平臺化,要素合夥化是未來企業成功要素;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合夥並不是股權激勵,而是有著共同目標的一個團隊一起去創造價值,共同面對市場風險和機會;

合夥人機制不等於資源整合,某些企業完成了產業構建,以去中心化為思想,給別人賦能,提高合作價值;

合夥人機制不等於利益共享,共識和共擔是合夥的基礎,否則就是偽合夥的機制;

傻一些的企業更容易成功,當所有人都來“佔你便宜”,都與你合作的時候,你就是中心,會獲得最大的利益。合夥人企業應設立“共擔”機制,只有這樣面對苦難和困難時我們才能一起迎難而上!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基於互聯網思維和去中心化思維,以分工協同為前提,將價值創造的供給方整合,形成利益共享機制的企業就是合夥人機制;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很多企業家都有感受,企業發展越大老闆越孤獨。“老闆”一個人拉車的局面會產生,造成企業發展的瓶頸;高鐵之所以跑的很快,原因在於每一節車廂都是動力的來源!

員工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像老闆一樣奮鬥,答案是什麼情況下都不會;

這不是員工的錯誤,而是老闆的問題,老闆應該建立科學機制,順應人性發展需求;

多極化事業合夥人科學配置,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個機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企業家千萬不要用行政指令扭曲員工價值觀,員工如果沒有做好“命運共同體”的準備,我們的激勵機制就會失效。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每個公司會議室位置佈局都是中心化,老闆一說話員工就點頭,我們要學會到外面開會,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讓員工真正成為“命運共同體”;

凡是對損害集體利益視而不見的人也要開除出團隊,所有人都參與章程制定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最後章程的制定不是老闆,所有人的行為都發生了改變;

很多企業都面臨企業經營向產業經營轉型階段,我們要麼構建產業生態讓別人加入,要麼加入別人的產業形態,否則將無法生存,這一切一切我們都需要構建合夥人機制;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顛覆性創新需要的是偏執人,當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我們就不需要讓幾個人管理,一定要建立8—10人核心團隊,建立二級合夥人機制。業務一把手至少應該佔到30%股權,專業技術要素型人才佔50%股權,剩下10—20人佔剩下的股權;

企業到達成熟階段,需要完整的組織構建,通過有效組合構成制度完整性建設;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利益一致性問題,公司和員工的想法並不一樣,公司希望少出錢多幹活,員工想法恰恰相反,依靠合夥人機制將兩者利益一致時,才能實現共擔共享;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在機制體系中,能拿到未來激勵的人要得到很高報酬,讓更多人看到合夥人級別的差異化,這時才能產生效果;

任何一個公司奮鬥指數,不取決於奮鬥的人,而是取決於不奮鬥的人,我們一定要把搭車人趕出公司,形成動態股權機制;

317工程,每天喝酒不超過三兩,一點前睡覺,每天七千步,我們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合夥人機制可以激勵人們努力工作,機制的構成會影響一群人,企業從非奮鬥狀態到奮鬥狀態轉變,會產生強大的影響力;

身體在一起和心在一起絕對不一樣,激勵管理是常用的管理方式。我們不應只以結果論英雄,更應該以奮鬥者為本,讓每一個人自發成為奮鬥者需要科學的機制,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科學機制的成果!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很多企業在合作方式上有不同選擇;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有限合夥方式,建立公司平臺,所有合夥人持有該公司股權,每個合夥企業分別持有公司股權。每個企業處於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能力和戰略眼光,根據每家企業優勢設計,完成每類人才佔有比例,再往上分配給每個合夥人;

我們要先做要素類別劃分,再分解到每個人應該佔有的比例!

當前時代不是所有技術都需要自己研發,很可能你想幹的事情早就有人做過了,我們需要用合夥人方式彌補自己的短板,提前做好約定,先給與一半激勵,等到結果完成後再實現另一半,以此方式完成人才裂變。建立科學合夥人機制,才能吸引越多的人才加入,更多人加入企業業績才會越好,業績越好機制越有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以上工作沒有完成,就不具備建立戰略的前提。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合夥人不是要各自單打獨鬥,更需要相互賦能,我們要將十項任務做成貢獻度分解,以此為依據設立股權比例;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長板理論,把自己的長項發揮到極致,把自己最重要精力放在最擅長的事情上,相互整合合夥人資源,構建科學合夥人機制,千萬不要試圖花大量時間彌補自己的短板!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各級合夥人獲得的股權資金,是由市場提供的,用利潤完成對奮鬥者股權回購;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沒有上市的公司需要在章程裡設定:

1.如果未來公司可以上市,將執行回購機制,不能上市則沒有回購機制;

2.如果未來公司上市,可以三年授予,三年回購,防止套現過度受到損失;

3.防擊穿機制,一定要約定給出八倍十倍防護機制,回購倍數一定要以自己公司贖低基準;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越簡單的交易結構,激勵效應越強,越複雜激勵效應越低;

激勵的目標:銷量、利潤、品牌,我們一定要用簡單方式形成交易結構,企業儘量多用機制,少用管理,用精簡的手段匹配管理之中,,形成員工自我導向自我管理;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多級結構可以解決傳統股權激勵弊端;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員工經常會想,我的貢獻與激勵不一致,更加關注的是股票的漲幅,而不是自己的業務;

分佈式股權激勵中,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如果是研發業務線股權,未來價值多少和公司股票漲跌沒有關係,只和自己的努力有關,不取決於不確定性股權交易市場;

傳統股權比例中,有些企業給到一個人0.5%股權,他會覺得很多,給予30%子公司股權,他會覺得高。員工往往被迷惑,當你給到確定值時,他往往不滿意,每個人都會自負。當設立多級股權激勵時,員工自己說的算;

公平性設計,有些時候股權分不好還不如不分,每個人多給一點也未必能實現公平。不同發展階段的業務人才放到一個股權激勵體制中本身就是錯誤,對於老業務我們應給與相應機制,要自己創造超額利潤,上不封頂。對於新業務骨幹,我們不能拿走所有獎金,另外可以變成幾倍股票。給員工分獎金實質是分市值,我們要把獎金轉化為市值;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所有人都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而不願意被別人的行為固化;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未來競爭時生態競爭,很有優秀人才在畢業之前就會產生掠奪競爭;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張文峰《事業合夥人模式與產業生態構建》課堂筆記……

在生態機構中,任何一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渠道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