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 新業態 新標杆助推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 新業態 新標杆助推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 新業態 新標杆助推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2月8日,近百家汽車企業、數十位汽車和經濟專家、50餘家核心媒體、逾八百名參會者齊聚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為汽車評價研究院主辦的“2018年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大會”和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安亭指數發佈會打Call,共同見證中國汽車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由於中國汽車在2018年正式告別速度增長模式,進入創新驅動、質量增長新階段。所以,今年這個盛會格外引人注目,格外顯得重要。

對於中國汽車產銷量的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董揚在大會上表示,是市場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但同時,他也指出,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也取得了不少成績,新能源汽車發展形勢向好,三電技術發展有所突破、充電樁數量也在增加;自主創新投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而中國品牌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董揚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必將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

創新與品牌是企業發展的兩大驅動力

中國汽車創新安亭指數首創於2017年,旨在通過分析國內汽車產業創新現狀,科學評測出國內汽車企業的創新指數,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加快轉換髮展動力、向生產服務化、個性化,產品電動化、智能化,使用共享化方向發展。

今年,受宏觀經濟影響,汽車行業受到衝擊,產銷量出現負增長。但是,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席捲了各行各業。在這一過程中,汽車產生了新動能,而新動能又催生了新業態。在新業態下,許多新的汽車標杆企業應運而生。為此,本屆大會以“新動能·新業態·新標杆”為主題,除了對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企業進行創新指數評價以外,還新增加了新能源汽車板塊及隱形獨角獸企業(汽車)的評價。

安亭創新指數自2017年發佈以來,除了讓我國汽車企業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還對品牌建設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本屆大會也得到了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的關注,在他看來,打造品牌也是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劉平均介紹,從2011年開始,中、美、德三國進行了深入交流,最終確定了評價品牌價值的“五要素”,即質量、服務、技術創新、有形自資產、無形資產。“中國品牌發展需要國際合作,世界品牌發展需要中國力量。”劉平均希望通過對中國品牌價值的評估,能夠更好地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產業升級,樹立中國品牌良好形象,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發展道路。

自主品牌創新動能逐步提升

今年的中國汽車企業創新評價,延續了首屆的方式,分為兩個系列,即中國汽車企業創新綜合排名、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單項排名。專家評審組經過實地走訪及聽取企業現場答辯等方式,幾經考察、熱烈討論後,選出了2017年度中國汽車(乘用車)企業創新TOP20,其中包括自主企業TOP10、合資企業TOP10,中國汽車(卡車)企業創新TOP10,中國汽車(客車)企業創新TOP10,中國零部件企業TOP50,其中包括經濟規模TOP10、研發經費投入TOP10、有效發明專利TOP10、利潤率TOP10、成長性TOP10。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中國乘用車創新企業的TOP20主要聚集於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一群體雖然整體穩定,但也有小幅調整,呈現出了自主企業與合資企業創新競爭勢均力敵的趨勢,且有些自主企業創新產品更新率更高。但合資企業在研發投入上比自主企業多,所以自主企業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還需要加大投入,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多優勢。

對於創新,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指出,要明確方向,才能緊扣時代脈搏;要深諳用戶需求,才能打造極致的體驗;要攜手並肩,才能集聚行業和跨界的力量。同樣,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也提出,吉利正在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移動出行化方向去發展,尤其是在線服務能力和數字化技術方面,做了新的佈局和投入。

面對當前的激烈競爭,長城汽車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認為“開放是創新的土壤”,企業想要持續的創新就必須要開放,用開放的理念思考問題,用開放的心態對待問題,用開放的模式制定戰略,用開放的舉措處理問題,用開放的胸懷包容問題。趙國慶承諾,長城未來將更加進一步開放,以實現在競爭中“與狼共舞”。

眼下,汽車行業正在面臨轉型,但在這一過程中,不免出現了一些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重慶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指出,在新能源領域,短時間高計量資本進入的同時,需要注意產生更大的泡沫。

在商用車方面,我國自主品牌企業依然是主導著這一領域的技術創新,但值得關注的是商用車企業的利潤率普遍較低,且企業間差距較大,呈現出“二八法則”。

在零部件方面,新入榜的企業多數來自於新上市的公司,出榜企業則多為傳統企業。上榜企業主要分佈在動力系統、傳統系統和內外飾領域。與乘用車企業的分佈一樣,零部件創新TOP50有一半以上聚集在長三角區域。統計數據顯示,新入榜企業共有16家,佔32%,將近1/3,出榜16家,涉及到32家企業的名次更替。值得注意的是,出榜企業多為傳統零部件企業,這其中有部分是由於業務調整,另一部分主要由於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利潤總額、R&D研發人員等指標有所下降,同時,併購重組等造成的暫時性變動也導致了部分企業名次下滑。

新能源有新動能

隨著全球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凸顯。面對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問題,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成為各國政府關心的問題。由此,新能源汽車登上歷史舞臺。本屆創新大會特別新增了新能源汽車論壇及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創新指數評價,以專利數據作為依據,通過incoPat專利數據庫檢索出國內外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專利, 基於這些專利數據來分析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整體發展情況,旨在探索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產業格局以及各大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力求引起企業對前沿技術研發的重視。

汽車評價研究院以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混合電動車輛、混合動力車輛、電動汽車、 燃氣汽車等中文關鍵詞,以及“new energy car”, “new energy automobile”,“new energy vehicle”,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 “hybrid vehicle”,“hybrid vehicles”, HEV , PHEV等英文關鍵詞以及相應的IPC分類號導入至incoPat專利數據庫進行檢索,共檢索到215123件專利。

通過縱向的時間對比以及橫向國別對比,我們發現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究處於相對領先地位,申請量為50124件,位居第二,與日本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美國的申請總量為27499件,位列第三。韓國和德國的專利申請量差別不大,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

經過多番深入研究比對,結合銷售價格、具體銷售車型、專利數量及研發投入等指標,汽車評價研究院選出本屆安亭創新指數新能源汽車企業TOP6——北汽新能源、長安新能源、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前途汽車和新特汽車。

隱形獨角獸噴薄而出

創新是國家和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市場制勝的途徑就是創新。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的理念下,汽車評價研究院創立了“中國隱形獨角獸企業”研究評價項目,該項目希望通過評選發現行業新星,並搭建平臺予以孵化,使其成為中國創新型企業的標杆,為科技創新型企業登錄國內外資本市場服務,支持我國供給側改革和新經濟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安亭指數”首席專家郭鐵成認為,汽車研發投入已經進入了雙千億的時代,但中國汽車產業總體的研發投入強度低於全球汽車的研發投入,好在本次安亭指數篩選出的企業均屬於研發投入比較好的,這表明中國汽車產業的先頭部隊與國際創新保持了同步性。他判斷,汽車獨角獸創新集群噴薄欲出,而替代能源、無人駕駛、智能網聯則是引領未來的三架技術馬車。

在這樣的標準指導下,汽車評價研究院從100餘家候選企業中經過資格審查、初選、答辯和投票環節,遴選出首批中國汽車行業的15家“隱形獨角獸企業”。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創新環境和改革力度是隱形獨角獸企業誕生的基礎,在本次入圍的15家企業中,2家為中外合資企業,13家為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領域。通過分析,能夠成為隱形獨角獸的企業必須掌握獨特的、顛覆性技術,擁有難以複製的商業模式,有突出的主營業務並擁有巨大市場空間。

汽車評價研究院希望通過隱形獨角獸企業的評選,服務於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和金融創新,促進科技創新型企業登錄國內外資本市場,實現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