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候“大俠”為何不頻繁吃海鮮?聽了理由令人啼笑皆非

我們在眾多的武俠小說和電影裡,很少見到有大俠們在吃海鮮的。這些江湖大俠更加喜歡吃牛肉,喝酒。如果說中原地區的大俠們,因為海鮮運輸不方便所以沒得吃,那海邊的大俠們不怎麼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中國古時候“大俠”為何不頻繁吃海鮮?聽了理由令人啼笑皆非

大俠吃飯的基本形象是:“小二來兩斤熟牛肉,篩十碗好酒,菜蔬只顧買來。”那為什麼大俠不來“來兩斤豬肉”或者“來兩斤羊肉”?因為古代不許私宰耕牛,吃牛肉是違法的事兒,如此方顯得大俠不把朝廷的規矩看在眼裡。大俠也需要特立獨行,並以此來標榜自己。

中國古時候“大俠”為何不頻繁吃海鮮?聽了理由令人啼笑皆非

說正經的,按小說的金科玉律,一個人的食宿穿著,必須反映此人的個性,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此,但在小說的世界裡這是合理且必須的。而出於通感的因素,你吃的東西,精細考究,側面也就證明你這個人精細考究,你吃的東西豪放不羈,那你這個人也豪放不羈。趙子龍瀟灑利落,就得用長槍,李逵五大三粗,那板斧您拿好。所以大俠要吃肉,肉代表霸氣和血性。牛,在封建農業社會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沒有牛就沒有糧,它代表力量和瀟灑不羈,吃牛肉是勇士的標配。

中國古時候“大俠”為何不頻繁吃海鮮?聽了理由令人啼笑皆非

而海鮮性寒、價貴,保鮮難度大、加工時間長,這樣精緻的玩意,除了不適合大俠的形象,對於講究敘述緊湊的小說來講,實在也不適合劇情的推進。就時代背景來說,古代王朝都是圍繞中原發展起來的文化,也就是內陸為主,內陸哪有那麼多海鮮,葷菜也就圍繞肉為主,而且吃肉的表現上也是野性和豪邁的。你吃個魚豪邁下,信不信扎嗓子?風格不搭。就好比你讓蕭峰、令狐沖這樣的人喝黃酒、嚼豆子、吃花生、吃豆腐乾,然後挖挖蟹黃,這不叫大俠,這叫鍵盤俠。

中國古時候“大俠”為何不頻繁吃海鮮?聽了理由令人啼笑皆非

說得再正經一些,明清時期因為海禁限制,出海活動受到管控,船隻大小與所帶口糧器具等都管制得非常苛刻,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技術有限,出海遇到大風大浪的風險高,運輸、儲存不便等因素,海鮮在大俠們所處的那個階級,根本就是很難接觸到的東西。

中國古時候“大俠”為何不頻繁吃海鮮?聽了理由令人啼笑皆非

就算接觸到了海鮮,古代食品保鮮技術很悲催,海鮮又是高蛋白易腐敗的,所以除了沿海地帶海鮮想販到內地無外乎醃製、乾製兩種手段,還有一種就是冬天打上來,然後澆上水凍起來(紅樓裡就有賈府的農莊國過年,這麼給賈府送海鮮),前兩種俗稱臭魚爛蝦吃起來太掉價,後一種太奢侈屬於為富不仁的惡霸行徑,正道人士不屑為之。這樣算來能常吃海鮮的,也就海沙幫、巨鯨派這些龍套江湖人士了,所以武俠小說裡看不到主角經常大吃海鮮也是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