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从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父母关心的焦点。宝宝哇哇大哭,究竟是饿了、困了还是哪里不舒服?宝宝咿呀细语,是在表达喜悦之情还是有某种需要?出生第一年,虽然宝宝还不会用语言与父母交流,但每时每刻,他都在用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初次为人父母的您,是否能够读懂宝宝的“语言”、了解宝宝的需求呢?

读懂宝宝,不仅能让新手父母的育儿生活更加轻松高效,而且对于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影响深远。近年来,在国外发达国家,有许多专业人士开始系统研究0~1岁宝宝的各种表达方式,包括宝宝的身体发出的各种型号,宝宝的各种动作、表情,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婴语”。在国外,婴语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但在中国,有很多父母对“婴语”这一概念十分陌生,对宝宝的这种特殊语言知之甚少。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比如,宝宝为什么吃手?大部分父母认为是宝宝在长牙,由于牙痒痒才吃手。实际上,宝宝吃手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表现。宝宝为什么喜欢玩口水吐泡泡?很多父母无法做出正确解答,甚至有的说是宝宝在自娱自乐。事实上,这是宝宝的液腺分泌功能增强但吞咽功能尚不完善的表现……

这里总结了0~1岁宝宝最常见的50种表现,由于篇幅有限,我只列举部分常见的表现行为,其他未提及的行为,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将尽最大努力一一解答。

1、鼻塞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1岁以内的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鼻塞时常常表现为揉鼻子、睡觉时张嘴呼吸,吃奶时呼吸不畅,出现松开奶头哭闹现象。

如果鼻塞是鼻内分泌物增多造成的,可以用温湿的毛巾进行热敷,或滴入香油、母乳、生理盐水,软化分泌物,使分泌物顺利排出。如果是鼻粘膜肿胀造成的鼻塞,可选不含麻黄素的滴鼻液滴入,缓解肿胀。切记不可使用吸鼻器,那样会产生负压刺激,加重肿胀。

如果宝宝总是鼻子不通,就需要带他去看医生了。

2、打呼噜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有的宝宝平时不咳嗽,觉睡得也挺好,就是在睡觉时随着呼吸从嗓子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让人感觉宝宝嗓子里有痰吐不出。

其实不然,宝宝睡觉时打呼噜主要是喉软骨发育不良所致。在正常发育良好的情况下,一般在月龄6~12月时就会逐渐消失。

3、不爱吃奶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1岁以内的宝宝出现不爱吃奶的情况,主要是过度喂养造成的。

往往是在厌奶前的一段时间喂养量太大,宝宝胃肠负担过重,宝宝不吃奶是要休息肠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早为宝宝添加了果汁、菜水等辅食,宝宝更喜欢这类液体的味道,对奶自然就不那么有兴趣了。

4、哭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所有的宝宝都会时不时的哭一哭,因为哭是他们表达需求最主要的方式,就算是完全健康的宝宝每天也会哭上一两个小时。宝宝在0~3月龄哭得最多,平均每天哭120分钟;4月龄以后减少到每天60分钟。一天之中,晚上睡觉前哭得时间最长(平均34分钟),下午其次(24分钟),上午较少(20分钟),夜里最少(10分钟)。导致宝宝哭的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不成熟,而不是由于父母照顾不周。

以下有几种哭声的含义供参考

a、哭声沙哑,脸较红。可能居住房间温度太高,或者包裹内的温度太高,宝宝都会烦躁哭闹。

b、哭一会儿睡一会儿。新生儿容易疲劳,如果醒的时间比较长,或者居室内人太多,声音杂乱影响新生儿的睡眠,新生儿就会因疲劳又无法睡眠而哭闹。

c、每天持续哭闹3小时以上。如果一个完全健康的宝宝哭闹起来怎么都哄不好,哭闹同时又蹬腿或者抬腿放屁等表现,特别是几乎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哭闹(傍晚居多),宝宝可能患上了婴儿肠绞痛。

d、穿脱衣服时哭闹。很有可能是衣服里有线头勾住了宝宝的手指或脚趾,或者宝宝的四肢或关节疼痛,家长应该停下来仔细检查一下,不要硬拉硬拽。

e、哭声尖利。宝宝常有音调高、发声急的哭叫,应考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出血的可能。如果号哭不安,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应考虑有急腹症的情况。有上述情况出现时要马上送医院诊治。

d、大便时哭闹。有的宝宝大便比较干,排出不畅,排便时可能造成肝门撕裂,宝宝在便前便后会哭闹。

5、婴儿肠绞痛

婴儿的“语言”,你了解吗?

如果宝宝不到5个月大,每周超过3天连续哭闹3个小时以上(通常在晚上6点到半夜这段时间发作)而且持续至少3周时间,而且宝宝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那他很可能患了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不是疾病,是由于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肠蠕动的快慢不规则造成肠道管壁肌肉痉挛引起的肚子痛,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宝宝到3~4个月左右就会好转。

以上罗列了5种常见的宝宝表现行为,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有所帮助,有其他表现行为需要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一一解答。

最后祝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