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日本經歷了長時間的封建歷史時期,該國武士階層是一個龐大群體。中國武俠時代在書劍恩仇錄記述的乾隆年間以後,就已消散。日本的最後武士是誰?今天鉤沉就介紹一下 — 西鄉隆盛。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生活於1828年至1877年,至今人們仍稱頌他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縮影,甚至稱之為最後一位武士。作為知名度極高的日本武士,西鄉隆盛入選"維新三傑",但很多故事都已模糊不清,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最近在那些故紙堆中,歷史學家們試圖去撥開塵埃,還原一個真實的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出生卑微,但這樣一個來自瀕臨破產的下級武士階層的人改變了整個日本的近代歷史,對於整個19世紀的日本人民和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日式江湖自此式微。

西鄉隆盛1828年1月23日,出生於日本的鹿兒島。作為家中七個孩子中的長子,西鄉隆盛的父親是屬於低級武士階層。西鄉隆盛自幼受到嚴格的武士訓練,因此養成了尚武的習性,喜歡讀中國的朱熹和王陽明,讓他具有濃厚的忠孝仁義等儒家道德觀念。

在西鄉隆盛24歲那年,他結婚了。這是一段包辦婚姻,婚後不久父母也離開人世,西鄉隆盛一個人要扛起這個有12人之多的大家族,西鄉隆盛的處境其實還是很清苦的。

1854年,西鄉隆盛隨島津齊彬來到了江戶,在那裡他度過了3年。"公武合體"是倡導的王室公卿和幕府將軍合作的運動。島津齊彬希望能夠這個運動能夠成功,對於幕府將軍來說,這樣的所謂"運動"影響到了他的權力:但這無疑是不允許發生的事件。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壯志未酬的島津齊彬突然暴斃,死因據傳是中毒,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幕後推手很有可能就是幕府將軍。聞訊的西鄉隆盛本打算剖腹,跟隨島津齊彬而去,但是月照和尚勸住了他。讓他繼續未完成的事業。

西鄉隆盛和月照和尚開始奔走於京都和江戶之間,組織勤王活動,他們希望能夠除掉當時幕府的實權派井伊直弼,井伊直弼立場保守,維護幕府的絕對統治。因此,井伊直弼派人殘酷鎮壓勤王志士,西鄉隆盛和月照和尚見勢不妙,決定坐船在鹿兒島附近投海自殺。被漁民救起時,月照和尚已溘然長逝,而西鄉隆盛撿回了一條命,被流放到了日本最南端的小島上。

1862年,在大久保利通的幫助下,西鄉隆盛返回薩摩藩。但是因為政見不合再次遭到當權的島津久光排擠,被流放到孤島。兩個月後,又將他流放到流放重犯的衝永良部島,並下令將他關起來。本來當地的官員準備了一個囚籠,但是有位官員不希望西鄉隆盛就這麼死去,建議把他關在房子裡。1864年,西鄉隆盛結束了流亡生涯。而島津久光也受到他個人魅力的震懾,再次啟用西鄉隆盛。他被委任執掌薩摩陸海軍大權。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在西鄉隆盛重新回到首都後,他面臨的形勢和自己被流放以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德川幕府的統治搖搖欲墜,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天皇擁有更大的權利。"禁門之變"的爆發讓尊王攘夷運動到達頂點,更是改變了西鄉隆盛的整個生涯。

1864年,長州藩在京都和幕府軍隊交手。幕府下令各藩鎮討伐長州藩。而薩摩藩在對抗長州藩的戰鬥中處於特別突出的位置。而西鄉隆盛更是成為了這次大戰的實際總指揮。在這場戰役中,西鄉隆盛認識了勝海舟。在此之前,西鄉隆盛的觀點是希望通過維護幕府的統治,把變法在日本推行下去。而勝海舟則認為幕府已經病入膏肓,必須推翻幕府日本才有未來。

1866年,明治天皇35歲的父親突然駕崩。當時年僅15歲的明治天皇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而德川家茂病死,由德川慶喜擔任將軍。很多倒幕派都覺得時機成熟,開始和幕府叫板。坂本龍馬登上歷史舞臺,這位土佐藩的大佬幾經斡旋,讓長州藩和薩摩藩能摒棄前嫌聯手對抗幕府。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戰爭一觸即發,但是幕府的裝備卻遠遠比這些武士們的裝備好。但是很顯然,他們的戰略戰術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且思想也不統一。最終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在逆風的情況下,西南大名組成的聯盟最終取得了勝利。幕府在1868年4月4日正式投降。

自感功高蓋主的西鄉隆盛選擇解甲歸田,在故鄉擔任閒職,以此方式表示忠心。不過很快,他又被再次啟用。在隨後的兩年裡,政府從精英武士手中奪取土地,並將利潤重新分配給底層的武士。這樣的做法推動了日本階層的打破,推動了日本近代化的發展。

接下來,天皇希望能夠加強中央集權,因此召集領主大名來到東京,宣佈廢藩置縣的改革,原有藩主交出權力,只保留他們原有稅收的十分之一作為終生薪金。這一決定大名肯定是不痛快,只有島津久光站出來公開反對這件事,這也讓西鄉隆盛背上了不忠的罵名。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明治維新以後,對於日本全盤西化嚴重的不滿朝鮮宣佈不承認明治天皇。1873年初,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認為受辱,希望進兵朝鮮,但西鄉隆盛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朝鮮問題。10月,日本首相宣佈不許西鄉隆盛以使節身份赴朝,西鄉隆盛因此離職,之後返回鹿兒島。

西鄉隆盛回到了故鄉只想安度自己的晚年,患有心絞痛和絲蟲病的他希望,能在退休後打打獵帶帶孩子,如此甚好。他還出錢資助培訓武士的學校,但是當時武士和中央的矛盾日益增大, 1876年,當中央政府禁止武士攜劍並停止支付津貼時,矛盾到達了極點。僅僅只是出資的西鄉隆盛對於這一切一開始並不知情。

隨著各地戰事吃緊,天皇也開始鎮壓反叛的武士。在日本各地都有叛亂髮生。鹿兒島的武士學堂,學生們也聚集在一起,西鄉隆盛選擇觀望,希望能夠保住自己忠君的名節。

天皇派人來到鹿兒島,扣押了很多彈藥店。西鄉隆盛的學生們半夜清空了兵工廠。在官方人到來之前就做好了戰鬥準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西鄉隆盛選擇了和武士們站在一起,一萬兩千人開始向東京進發!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政府出動了45000人大軍,西鄉隆盛只有12000人,戰略物資上雙方相差懸殊,可以說這幾乎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雙方在熊本城激戰。西鄉隆盛率領薩摩軍隊佔領熊本,但長時間的圍攻讓西鄉隆盛麾下將士毫無辦法。

戰鬥到1877年5月,西鄉隆盛率軍向西南撤退,這時他已抱定必死的決心,也為了理想去死。9月份,西鄉隆盛率領500人餘部退到城山。戰爭打得極其慘烈。西鄉隆盛發出了"冒死前進"的命令後,薩摩將士發起了最後的衝鋒。西鄉隆盛本人肩部和右膝中彈,不能行走。

西鄉隆盛找來別府晉介為自己介錯,決定剖腹自殺。西鄉隆盛切腹後,別府晉介一刀將他的頭砍下,並找個地方藏匿好。隨後自己朝著死亡衝鋒,最終薩摩軍全軍覆沒。

日本冷兵器時代落幕,武士道最後的縮影—西鄉隆盛!

政府軍最終沒有找到人頭,民間關於西鄉隆盛的傳說很多,去世與否不一而足。作為武士,他的生涯已經終結。武士隨著冷兵器時代退出了日本舞臺。後來,西鄉隆盛平反,對於維新的貢獻獲得肯定,故事也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