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的寶船有多先進?

鄭和的寶船有多先進?

宋代遠洋海船透視模型

鄭和船隊是十五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技術最先進的船隊。每次出海均有大小船隻二百多艘,其中巨型寶船是船隊中最大的海船,另外還有大小不等的各種護航作戰船、後勤補給船等。每次出海隨行者總在二萬七八千人之間,這些人員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船隊使用指南針和天文定位等當時最先進的導航技術,以及運用旗幟、燈籠、音響等有效的通訊聯絡方法。每次出海,船隊都認真地做航行記錄。

鄭和的寶船有多先進?

北宋“水浮法指南針”的復原模型

中國的造船業在宋、元時期十分發達,明初繼承並發展,其中建造巨型寶船,又將明初的造船技術推向更高水平。為使寶船具備足夠強度,明代工匠採用更堅實的木材來造船,同時又採用了牢固的隔艙壁設計,使船身能抵禦驚濤駭浪;為加強船體的穩定性,寶船加入各種減搖裝置,又採用擴大船寬的設計;為提高航行速度,寶船採用多桅多帆、高桅長帆的設計,以便於使風。同時為了保證遠洋海船的良好的適航性和操縱性,還不計工本地反覆試航,以便不斷改進。

鄭和船隊在航行時的整體隊形像一隻飛燕,移動靈活,有利作戰。隊形的核心是四艘帥船(指揮船),既安全又便於指揮和調度整個船隊。船隊的前後左右都由戰船組成,有利於海上作戰和保衛整個船隊免受侵犯。非軍事性船隻都安排在周邊戰船之內,以便保護。為了保證船隊隊形的協調和一致,鄭和船隊白天以旗幟為指揮訊號,晚上則以燈籠代替,如果遇到有霧、雨、雪等天氣,便以鑼、鼓、喇叭等樂器指揮聯絡。運用這些聯絡信號皆有嚴格規定。

鄭和的寶船有多先進?

過洋牽星圖(部分)

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宋朝,中國人已把指南針應用到航海方面。鄭和下西洋時,也用了指南針來辨別方向和確定行船路線。鄭和船隊所使用的指南針,其實是一種改良了的“水羅盤”。這種裝置把磁針貫穿燈芯草,令磁針能夠浮在水面,即使巨大的震動亦不會脫針。下面再配上一個刻有二十四個方位的羅盤,藉此準確地分辨方向。由於指南針只能指示方向,不能確定船舶的地理位置,於是鄭和船隊又發展了天文定位技術。鄭和船隊在橫渡大洋時,主要是利用觀測星辰的高度來確定船隻位置,並由此發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過洋牽星”航海技術。“過洋牽星術”是指利用一種名為“牽星板”的工具,來觀測星體的高度,藉此判定現時船隻所處的緯度。“牽星板”測量星體高度的量度標準稱為“指”,鄭和船隊測定地理位置時,便是以星體高度的“指”數來表示。在航行的船舶上測得本身船位的星體高度“指”數,再對照目的港的星體高度“指”數,就可以確定船的位置及與目的港的距離。把指南針和“過洋牽星術”結合起來使用,大大提高了導航的精確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