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正月里有一种民俗活动 千人吃抢食“饸饹面” 有多好吃看照片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每年正月二十七,是火星庙会,也是霍州的第一大庙会。为庆祝火星圣母诞辰,霍州及周边县市成千上万的信众,从四面八方涌向鼓楼北街的圣母庙焚香祭拜,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阖家安康、儿孙满堂。

火星庙座落在霍州城内鼓楼北街。始建于明宪宗成化三年,即1467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现庙会大殿共分三个神龛,中间供奉的为火星圣母,东面为送子娘娘,西面为痘疹娘娘。相传子孙圣母和痘疹圣母是火星圣母的两个姐姐,子孙圣母保佑人间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痘疹圣母保佑人间怯病消灾,强身健体;火星圣母是火星庙的主神,她能替天行道,安定天下,造福百姓,安居乐业。

传说火星圣母是城东李诠庄的荀家人,她姊妹三个,排行最小。明成化年间,火星圣母十五岁那年,李诠庄一打麦场着火,场火里几个顽童被火所困,火星圣母闻讯后不顾年小,奋力冲进火场相继救出几个顽童,而火星圣母自己却被熊熊烈火吞没。火星圣母的事迹,感动了整个霍州及周边区县,明成化三年霍州知府崔明为纪念这个女中豪杰,主持在县城北大街坤字住处,建立起了火星圣母庙。


每年正月二十七日凌晨,火星圣母的祝寿活动开始。首先由火星圣母的娘家——李诠庄荀姓人家在庙里烧头炉香,吃头碗饸捞面,然后上千人开始吃饸饹面。

霍州饸饹,比面条粗而劲道,是由一种叫饸饹床子的工具压制而成的特色面食小吃,亦称河漏。

可分为干面饸饹和稍子面饸饹两种,二者的做法略有差异。(另外也可凉拌,如直接加入黄瓜丝凉拌。)前者是把压制好的面食放到配好的汤里面煮熟然后捞出来就可以吃了,还可以在里面加麻花、丸子及鸡蛋等,这是干面的吃法,后者则是用清水把面煮熟然后浇上做好的稍子(由炸豆腐海带肉菠菜等做成)就可以了。

饸饹面要"和"的软硬恰当,揉到火候。稍子主要由猪肉丝片、酥肉、金针菇、炸豆腐、海带丝、粉面等佐料加工调配,做成菜汤状,吃时浇拌。

正月二十七火星庙会吃饸饹面,是当地人一种流传了五百年的民俗活动,已经成功申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里的饸饹面里没有肉,都是素食。是由众人捐款出资在庙会期间,免费让大家吃,也叫吃抢食,一顿饭最多时有四千多人吃。

场面壮观,人山人海,霍州人为了吃一顿饸饹面,有的从几十公里赶来,大多人天不亮就赶来。

当地流传一种说法,吃一碗抢食饸饹面,一年平安顺利。

为了做好这顿饸饹面,从庙会的前两天,帮忙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炸豆腐,摘菜,正日子的早晨达到了吃面的高潮......。摄影:张旦 原创作品 盗图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