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的对比思考

《易经》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的对比思考


管理学在当代视多为一门科学,而古老的《易经》本为卜筮之书,更多被人提及的是古典哲学;那么,这两种事物如何放入一起来提及呢?

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观察角度。第一,“阴阳理论的角度”;第二,从“实践经验的角度”。

《易经》哲学的内涵最大特色就是是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里论及天道、地道、人道。体现着宇宙变化的法则。

阴阳理论的第一规律是“对立统一”。如果以这个阴阳理论来做个设定:科学为阳、哲学为阴;或反之:科学为阴、哲学为阳,而当阴阳遇合的时候,便会产生新的效应、新的事物、新的思维。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增益效应。这种效应我们常常简化说:1+1>2!

人们已经逐步发现,能够把科学推至更高的境地、必会伴有哲学思想的支撑。懂科学而不懂哲学,只是科学的忠实信徒;而只有懂得从哲学角度发挥科学上的学问,科学的领域才可越走越远。

那么,甚么是科学?经过事实验证的便是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证是科学领域的助推器。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两个基本范畴。管理学属后者。这个就是《易经》与现代管理能够结合一起的第一个道理。


《易经》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的对比思考


第二个是从“实践经验的角度”去解释。所谓“实践经验”是指我国几千年皇朝统治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有所谓“帝王之学”、或叫做“术”、“权术”的东西,但类似西方管理学的东西却不见有经传,中国是否从来都没有管理这种的学问?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管理学实际上是有实而无名。

我国管理学的源头可从汉代刘歆的“王官论”可以看到端倪。“王官论”提出:九流十家的理论源出王室,而极可能就是王室所用以统治天下的“智慧之库”。这种理论的存在,就是说明了:中国最早的管理学源于王室。王室是不但作为古时全国最高的管治行政机构,亦是学术收藏、集中的地方。刘歆有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认为周朝前期社会,是官师不分,政府高官同时是教授角色,他们用某种学问来作管治法则,即每一门学说便是对应某一种一种制度、以理论指导付诸实践。当时只有官学而无私学。

比九流十家或更早出现于王室的是《易经》。《易经》是一部商周政治斗争的经验总结,作为周朝的治国思想、决策参考、以及周王室子孙的家训。以今日的眼光看,《易经》是治国的管理学问。这个就是把《易经》与管理相提并论的第二个道理。

把某些哲学思想与现实环境融合后,付诸于实践,若发挥良好效用,便会变成一种管理学问。如《韩非子》是 “人治管理学”、亦即是所谓“帝王学”。又如《孙子兵法》,不就是军事上的管理学吗?孙子曰:“携手若使一人”、“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等,便是成功管理的体现。《易经》师卦云:“师出以律,否臧凶”。也是体现管理学精神的思想。

千古一帝秦始皇,仰仗法家思想,筑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在这些大基建的背后,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基建活动,是难以想象的。有人将此归功于专政及压迫。但行专制而没有管理,如何能完成这些庞大的基建项目?管理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确有管理之实,不过,都被某种哲学思想所领衔,没有凸显出来而已。


《易经》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的对比思考


回到现代管理。大家所知道的管理学是源自西方,但有否想过它是否就是管理的一切? 让我从上面提过的“术”字说起。西方没有“术”之名,但他们的文化、宗教、哲学、道德、历史、传统智慧等,都在不经意间相互混合应用。这都等同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术”的理解,即是一切可以有效地应用在群众之中便是了。当然,“术”不单指“权术”。例如一家商业机构所倡行的“企业文化”便是在若干程度上包含了“术”的元素、即前述多种因素的混合体。我们注意到,国外著名企业,如通用、波音、apple都除有效的管理之外,还有成功的“企业文化”。这不是吗?管理学是能够提供具体操作的一门学科-应用科学,若能适当地加入哲学的思想,便能在执行管理上得心应手。

西方的“管理学”偏重于法则、理度,“法治”的概念是相对凸显的。如果“管理学”是“方的学问”,“术”便是“圆的学问”;我们所见到的现代管理,大家都集中精神、灌注于“方的学问”,但有时却忽略了“圆的学问”。假如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跳糟到另一个公司、直接套用同一套管理模式,而忽略其他要素,能成功吗?他可以漠视不同的“企业文化”吗?西方人有句话:

“客观条件是件重要的事情”;当我们应用现代管理学的时候,便不应忽略“术”这回事。

中国的“术”则较偏重于人的思想行为,儒家主张“平天下”应从“修身”开始。韩非子所谓“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知道学问不难,怎怎运用学问才最难),正好说明虽有学问智慧但犹须懂得运用的道理。知“管理学”而不知“术”,就是“处知则难”。“术”,我们泛指先秦著作中的政治驾驭术和哲学,如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尚书》的政议论、《易经》阴阳、《孙子兵法》奇正虚实等。


《易经》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的对比思考


如果认为读点管理学就能够做到完善的管理,这是极为肤浅的想法。常见的例子:证券市场有许多分析技术,这些都像管理学一样是经过验证的、是科学的。这些“工具”是每个学投资的人必读的,如杜氏理论、波浪理论、移动平均线、K线、以及图表分析、成交量分析等,但为何他们很少能赢,多半以上是输家?因为投资学与管理学一样,在这些学问之上还有一个层次,即方的学问之上还有圆的。

《易经》是一部古代卜筮书、是决策宝典、是阴阳哲学、也是一部商周政治斗争总论。在“管理”范畴里、《易经》除了在“对立统一”的阴阳理论这方面提供哲学的元素之外,还有许多管治、决策、领导、改革、融和等学问可资借鉴。现代“管理学”是有理论基础的学问,是管理者必须把握的东西,毋庸置疑。而《易经》,可作为“管理学”的另一面可借鉴的镜子、同时可作为“管理学”的增益效应发挥作用。


《易经》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的对比思考

注:如您喜欢,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上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