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让人佩服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天下一统(4)

这是隋陈宣战之后的第一战,旗开得胜非常有战略意义,杨素这边的关注度瞬间拔高。随后杨素善待俘虏、军纪严明对敌国百姓秋毫无犯的名声也在没有什么高端传播手段的南陈民间迅速传开。而杨素这些作为也成为此战中隋朝众将士的纷纷效仿的基本对敌方略。

尽管杨素‘仁慈’的美名在江南传扬一时,还是有人不买账,其中就包括南康内史吕忠肃。

此时江南政治虽然糜烂,但不乏忠义之臣,吕忠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保家卫国吕忠肃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了出来。其手下看领导这么卖命也是拼了,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让人佩服

这位吕忠肃就是杨素南下的第二个对手。

吕忠肃并没有受到先前戚昕战败的影响,稳稳当当的屯兵在岐亭。岐亭位于现今长江西陵峡口,是杨素渡过三峡的最后一站。很显然吕忠肃并不准备让杨素的船划的太顺当,他下令在两岸的石崖上凿孔,用三条铁链横截江面,这就是传说中‘铁索横江’的大手笔。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让人佩服

果然杨素来到岐亭对吕忠肃的铁链非常头疼,辛苦修了半天的战船再次没能发挥作用让杨素很憋屈。

解决的方法还是老办法,杨素分出一部分兵力与刘仁恩相配合,一起进攻吕忠肃岸上的营地。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么顺利,双方激战四十余回合,隋军损失惨重,伤亡5千余人。

吕忠肃的部队战斗力确实非常强,但是有一件事他做的很不地道,双方交战兵士杀就杀了,他们还把死者的鼻子给割下来准备邀功请赏。相反杨素这边非常沉得住气,抓来的陈军俘虏依旧按照惯例给放了。

被人逼到这份上还能做到这一步,可见杨素是有非常可怕的心理素质的,单论这份心理素质吕忠肃就远逊于杨素。

进行‘仁义之战’的杨素很快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在他的猛烈冲击下,吕忠肃再也扛不住了连夜逃走。之后就好说了,杨素拆了那三天铁链子继续沿江自驾游。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让人佩服

逃出生天的吕忠肃并不甘心,又纠集部队跑到下游荆门的延州继续拦截杨素。但这一次吕忠肃没有了横江的铁索,而杨素可是还有一直没机会出手的杀手锏‘五牙船’的。

杨素费了大力气修造的‘五牙船’,果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他只出动了四艘就用拍杆拍沉了吕忠肃十条军舰,顺带还俘虏了两千余人,无可奈何的吕忠肃再次奔逃。

打戚昕是打出了士气,打吕忠肃是打出了威风。在得知吕忠肃接连惨败之后,沿路的陈军诸将都吓破了胆,巴陵以东居然无人敢守,杨素顺顺当当的沿江西下,准备与在驻军汉口的晋王杨俊会师。

国事再紧张,杨坚也没忘了自己的家事。之前跟突厥打仗就派了自己的大儿子杨勇上前线拉练,这一次伐陈又换上了老二和老三。

对自己的亲儿子杨坚自然舍得下本,老三杨俊手下握着三十个总管,水陆军马共十几万。

自杨俊在汉口驻军之后,陈朝也派了大将周罗睺、荀法尚带兵数万驻扎在汉阳的鹦鹉洲和杨俊对峙。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让人佩服

前文提到过,杨俊来到汉口之后便按兵不动,吸引了南陈广泛的注意力,纷纷带队来到武昌紧张的关注着杨俊的动向。

杨俊不动其实并不是为了吸引陈军主力,为杨素西下制造空挡,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动。而他不想动,也不是他胸有成竹,只是因为…他不会打仗。

说他不会打仗不如说他根本就不想打仗。杨俊性格非常柔和,而且很信佛,不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事。虽然手下兵将如云,但杨俊根本提不起半点去打架的兴趣。

杨俊不想打不代表底下的将军们不想打。随行的将军崔弘度看着天天优哉游哉的杨俊也是干着急,上面杨素的捷报一封封的发,都快成日报了,自己在这里还天天钓鱼呢。

崔弘度实在是忍不住了就上来劝杨俊快点制定作战计划,你不想打下面可按耐不住要立功的啊,在这里吊着算什么事啊。

杨俊是怎么回答的?打仗就要流血、会有人受伤、还会有人死,这多不好,先按兵不动,这样就不会有人受伤了……

得到这个回答的崔弘度有种要吐血的冲动,以他的性格要不是因为杨俊王子的身份,估计他都要把杨俊的皮都拔下来晾干了。但杨俊不但是王子还是部队的统帅,再不满意崔弘度也得把这口血咽回肚子里。

相反对面的周罗睺和荀法尚等人看着杨俊按兵不动也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人在一起合计了一下,既然敌不动那咱们就动动吧。于是乎囤积在鹦鹉洲的数万陈军呼啦啦的冲着汉口的隋军奔将过来。

崔弘度看着不争气的杨俊,心想完了吧,敌人都打上来了看你怎办!

看着对面的敌军一股脑的都冲过来了,搞得杨俊也很紧张,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应对。其实杨俊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周罗睺和荀法尚过来不是掐架的,他们是来投降的……

隋军众将跌了一地的眼镜(如果有的话),纷纷无语加腹诽:这TM也可以?

有道是傻人有傻福,杨俊气定神闲、稳如泰山、兵不血刃,汉口无战事。

这仗才刚开始打,虽然上游杨素获得一些胜利,但完全没有缴械投降的必要。

既然没这个必要,那周罗睺和荀法尚为什么还投降呢?

究其原因杨俊还得感谢陈叔宝。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让人佩服

后梁萧家虽说现在混的不咋地,但祖上毕竟是他们老陈家的主子,现在陈叔宝这块地皮还是靠他叔儿和大伯从人家手里抢来的,可说两家是渊源甚深。现在后梁拖家带口的投靠了陈叔宝让他觉得自己倍儿长脸,小眼儿笑都埋进肉里了,分别让后梁宗室萧岩出任扬州刺史、萧献出任吴州刺史。

这两个地方都是富得流油的好地方,看来陈叔宝也是下足了血本的。同时陈叔宝也想当着这些后梁宗室的面,摆一摆他的架子。

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陈叔宝下令长江中下游所有战船军舰和绝大部分防御军队都集结于首都建康。这些庞大的军队集结到建康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那就是陈叔宝要在当年元会之时当着后梁降臣的面显摆显摆自己的牛逼。

这可真是一个有魄力的理由,只是为了装逼,沿江几千里的防线内连一条属于陈军扁担都没有了。

还在打仗呢好吧,真当对岸几十万人是棒槌不成?陈叔宝这厮皮真厚,别说火烧屁股,就是烤熟了都不带着急的。

皇帝脑袋进水了,大臣也不全是糊涂蛋。眼见形势越来越危机,一帮文武大臣就在一起合计对策。

护军将军樊毅认为京口和采石都是拱卫建康的要冲,应该各派五千精兵严加防守,并出动金翅级战舰两百艘沿江巡视以备不测。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建议,顾命大臣右仆射袁宪和军方大佬骠骑大将军萧摩诃对此都没有任何异议,准备按照樊毅的建议进行部署。

但是施文庆不同意。

陈叔宝常年不爱搭理朝政,朝中大臣有事想要联系他主要是靠这位施文庆递话。

之前施文庆奉命接替晋熙王陈书文就任湘州刺史,施文庆出身不好负责递话也不算实际差事,现在能接替一位王爷到地方赴任自是满心欢喜。但一听说袁宪和萧摩诃居然不经过他就准备进行军事调动让他老不爽,因为他去湘州还调了两千兵马做随从,要是真的按樊毅的计划部署下去,这两千人基本就被拉倒防线上没工夫陪他去湘州了。同时,准备接替他位置的沈客卿又是巴不得他赶紧走,两人虽然有不同的目的却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一商量就把这个计划搅黄了。

其实有陈叔宝在,这种军事计划不用搅合都会黄的;袁宪等人的书面请求算是用肉包子打狗了,一点回信都没有。

隋军已经开拔到了长江边上,袁宪急火攻心,继续包包子(奏折)打狗,就算陈叔宝不打嗝放个屁也是好的。

施文庆唯恐自己势单力薄,用重金贿赂尚书令江总一起帮自己游说陈叔宝,编了各种理由就是不想让朝廷往京口和采石增兵。在施文庆的不懈努力下,这个计划终于被搁浅了。

人家大隋可是马上要打过来啦,既然这个计划不同意,那也得有一个计划应急啊。

计划还是有的。

陈叔宝非常淡定的跟身边的近臣们吹牛,咱这地盘那是王气所在,从北魏开始,南来北往这都多少年了,他们还不都是吃了败仗滚回去了,这次杨坚又多了个肾,怕他咋地?一边儿的孔范也跟着吹,我就怕他们不来,来了我也好带兵打他们个落花流水捞点军功。

眼见大军压境还有闲心在这里吹牛败火,这粗大的精神线,实在是…令人佩服啊。

如果只是吹吹牛也就罢了,但在即将国破家亡这么关键的时刻陈叔宝不光掉链子,还特么掉裤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